“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
2020-05-03刘奕
刘奕
【摘 要】本文论述“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存在的师德课程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全员参与不到位,师德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全程存在断裂,师德课程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全方位存在短板等问题,提出提高专业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专业师德教育体系、完善专业师德教育形式与内容等对策。
【关键词】三全育人;小学教育;师德课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045-02
近年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取得成效。随着“三全育人”的全面开展,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应主动适应新理念、新形势和新发展,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提高师德课程建设水平,促进师德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在高校教育中,全员育人是指高校所有教职员工要参与育人环节;全程育人是指将育人工作融入大学生入校以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成长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全育人”理念的三个要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交融在高校整体育人过程中。
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所教授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專业的学生必须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更是如此。“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优质的人才提供了有力借鉴。随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全面铺开,需要对“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刻把握,以推动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师德的实际成效。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课程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全员参与不到位。在小学教育专业,设置专门的承担师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岗位,这个岗位的教师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思想政治理论扎实的党政干部、思政教师等,这类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验丰富,但是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把握不够,难以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师德教育,更多的是从思想政治的普遍性出发进行教育。另一类是专门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课程教师,这类教师从心理学或教育学角度进行师德教育,但是却会发生重心偏移,更加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设置专门师德教育教师岗位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与小学教育专业特殊性的割裂,全体教职员工没有参与到师德教育中,没有形成全员教育的氛围和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德教育的效果。
(二)师德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全程存在断裂。一方面,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教学。一般小学教育专业重视专业理论课,理论课程设置过多、过细,轻视实践课程,实践能力课程设置过少。从课程结构上看,师德教育通常设置为理论课程,而且是通识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即公共课程。这样的师德公共课程一般采用大课堂教学,教学人数多在百人以上,师德教育是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课程,大课堂教学会不可避免地削弱其应有的作用,大课堂的效率低下,师德教育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师德的实践教育一般融入理论课程中,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师德实践教育课程,这使得师德教育无法扩展到实践中、生活中,深度、广度都不够,难以在实践中深化师德教育,很多时候课程结束,师德教育也就结束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师德教育阶段化、狭隘化,没有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全程育人存在断裂。
(三)师德课程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全方位存在短板
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不断拓展师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全方位育人正是强调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内容。但是在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师德教育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较单一,一般只依靠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灌输式教育,既不完善课程教学,也不创新教学形式,没有趣味性,吸引力弱。另一方面,师德教育内容单调,现有教材倾向于阐述在理想的状态下一位小学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品德,既忽视了师德与教师现实生活需要和时代特色的联系,又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发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只能对师德条文进行机械背诵,无法内化为自身对师德的信念和行动,师德教育效果不佳。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问题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第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经济在激发教师活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弊端,反映在人的意识方面就是功利主义的盛行。师德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易被短期利益挤占空间。第二,多元文化的盛行。文化交流是创新的动力之一,但是多元文化的盛行亦会对人的精神世界造成冲击,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极易侵蚀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第三,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已经深入当今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信息良莠不齐,又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容易使青年学生思想受到侵蚀。
(二)院校师德教育不够完善。院校师德教育对培养具备高尚师德的未来小学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院校的师德教育还远远不完善。一是不重视教师自身师德监督。不管是哪门课程的教师,都会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产生重要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这也是全员育人的实际出发点,但是师范院校往往重视对教师教学质量、科研活动的考察,如教学时间、课题成果等,却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基本没有量化的、具体的师德考核标准。二是培养目标偏颇,重技轻德。大部分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院校举办的学生活动也主要以锻炼、比赛专业技能为内容,基本不会在培养方案中单列师德教育内容,关于师德的教育一般是纳入教育学或者思想政治课程之中,所占比例也很小。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因素。一方面,从现实情况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小学教育职业的可能性在降低,很多学生选择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却最终未必会成为小学教师,甚至一些同学从进入大学就笃定不会从事小学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不高,学习不够积极。部分学生理想信念迷茫,对主流价值观不屑一顾,不注重个体师德的培养,消极應对师德学习。所以部分学生对师德教育敷衍了事,甚至嗤之以鼻,严重阻碍了师德课程的建设。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专业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实现全员育人。“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员育人”,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而首要一步就是要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确保每一位教师言行守矩,遵守师德,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必须严肃处理。一方面,提倡专业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师德影响学生,实现学生对高尚师德的内化认同和外化行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师德水平。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师德问题,并主动进行教育,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增强所有教师在大学生师德教育中的角色意识和使命意识,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师德、践行师德。
(二)建设专业师德教育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程育人要求师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思想成长等各个阶段实现全覆盖,必须要加快完善小学教育专业的师德教育体系,实现全程育人。第一,完善专业培养方案,设立单列的、成体系的师德教育课程,并依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特点,分阶段进行师德教育,既要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第二,加强师德实践教育,要注重组织适宜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开展实践教育,要进行充足时间的教育见习,严厉打击教育见习敷衍了事甚至造假的行为,同时建立导师负责制度,要求导师对学生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充分的指导。第三,开展贴近生活的师德教育活动,利用专业文化、第二课堂、寝室座谈等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师德教育活动,并且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目的、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踏踏实实将教育覆盖到学生学习、实践和生活成长的各个阶段中,实现全程育人。
(三)完善专业师德教育形式与内容,实现全方位育人。创新师德教育形式,不能单纯依靠课程载体进行师德教育,可以注意结合专业特色文化,创新性地开展有吸引力、教育性强的专业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也可以依托多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景式师德教育。完善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炼鲜活的师德案例和理论知识,让师德教育“接地气”,使学生更能认同和接受,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让师德教育内容贴近生活,不断深化和拓展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要结合新时代、新思想,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三全育人”理念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优质的人才指明了新方向。在“三全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师德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必须要增强“三全育人”的意识,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立联动机制,完善教育体系,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专业师德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楚.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6(6)
[2]骆育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途径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2)
[3]陈晨.高师应届毕业生师德问题认同度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康慧.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GXGZJG2017B075)
【作者简介】刘 奕(1977—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语文教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