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

2020-05-03黄仕杰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要矛盾国情生产力

黄仕杰

摘 要: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是研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为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随社会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最新准确判断。

关键词:矛盾;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生产力;国情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

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是研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基础。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明确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矛盾,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一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建立起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进而发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但是在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劳动者被资本家剥削的生产关系下,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了资本的生产力,“按社会化生产的产品已经不归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人占有,而是归资本家占有”,形成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由此进一步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的阐发不够充分。列宁与毛泽东在各自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也依然存在,列宁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矛盾的觀点,指出“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矛盾仍将会是长期存在的,对抗是阶级之间根本利益的冲突,而矛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就是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就是非对抗性的。

1937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做了《矛盾论》的演讲,完整提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概念,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毛泽东首先指出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要运用矛盾分析法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未来”;其次毛泽东指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所有的矛盾是不同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不同的矛盾;最后毛泽东提出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问题,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服从的地位;因此处理复杂问题,要抓重点,全力解决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一矛盾的两方面,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因此要反对平衡论,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回答了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毛泽东首先指出矛盾具有普遍性,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依然存在,“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存在;其次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最后毛泽东还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 “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而“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人民内部的矛盾要坚持民主说服的方法,而敌我矛盾要采取专政的方法。

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矛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社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参照。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认识、解决不同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一最基本国情,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这为中国共产党分清敌我、辨明是非,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这三种主要经济成分,以及与这三种经济成分相联系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阶级力量,决定了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只有解决了这一主要矛盾,才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决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艺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有制、发展生产力,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主要矛盾国情生产力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正确处理关键与次要间关系是确保航天装备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