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重要抓手 推动乡村振兴
2020-05-03李振旭
李振旭
摘 要:发展农村电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青年人才进乡村、进一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这三件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乡镇新录用大学生不能坚持在乡镇工作,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进村开展工作,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与乡村振兴的要求并不完全适应。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保证青年人才进农村,增加村办小学数量,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当地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
一、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产业振兴
(一)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借助发展农村电商,能够把农村的各种特产尤其是农林特产品销往各地,實现地区生产和全国消费市场的对接,从而引导现代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因此,发展农村电商意义重大。但是,据阿里研究院2017年底研究数据,连续2年位居“电商扶贫十佳县”榜首的平乡县霍洪村、艾村、高阜镇等10个“中国淘宝村”,带动形成了河古庙、冯马、田付村三大电子商务聚集片区,辐射50多个电商聚集村。而平乡县有253个行政村,由此可知,即使“电商扶贫十佳县”榜首的平乡县村级电商覆盖率也达不到20%。据笔者在冀南地区其它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调查,只在县城和个别乡镇有能够发挥作用的电商网点。因此可以说,除了个别地区个别村庄在发展电商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外,大部分农村地区电商发展刚刚起步。
农村电商发展起步难的原因在于:一是缺人才,难以开展电商业务。各地农村普遍缺少掌握电商实用技术的人才,以至于虽然县级商务部门为各村商业服务网点配备了电脑、挂起了农村电商的牌子,也不能真正发挥电商网点帮助村民销售地方特产的作用。二是很多地方特产尤其是农林特产没有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和统一生产标准,不便于利用电商网站宣传外销。三是快递业务尚未发展到乡村,即使建立了电商网站,也不能把客户预定的商品及时运送出去。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农村特产就难以顺利外销,就难以做到立足原有产业基础振兴乡村产业。
(二)解决难题,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首先要培养掌握电商运营实务的人才。县级涉农部门可以联合乡镇政府,在各村选拔农村青年尤其是已经确定的电商服务网点人员,集中到承担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任务的农广校、职业学校进行免费培训;培训中要邀请有实际电商运营水平的教师或电商企业人员任教,以确实提高参训人员的电商实务水平。其次,成立地方特色产品合作社,注册产品商标。各村庄可以成立农林产品、地方工艺品等特色产品合作社,为产品注册商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户生产,合作社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安排产品外销。如果从事特色产品的村民涉及到村内大部分农户,可以由村两委主要干部任合作社董事长或经理,这种体制安排既能提高村两委领导村民致富的能力,提高村两委在农村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又能保证村民共同富裕。三是培养地方特色产业带头人。一些地方工艺产品(如泥塑面塑石雕木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如柳编、木镟)涉及的农户往往较少,应该采取扶植地方特色产业带头人的做法,支持他们传授生产技艺,扩大生产规模,由带头人把控产品质量,负责接受订单和产品外销。四是,速递业务进乡村。国家应该出台政策,支持速递企业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或支持邮政部门在乡镇邮政所开展速递业务,以便于附近各村庄及时把特色产品送到速递业务网点,由速递业务网点汇集地方特色产品至县城并迅速外运。
农村有了熟练掌握电商业务的人才,地方特色产品有了商标和统一质量标准,乡镇设立了速递站点,地方特色产品就能顺利外销,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农村产业才能得以振兴。
二、保证青年人才进乡村
为支持“三农”工作,2008年之后,各地加大人才支农力度,招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一线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过去十年中,国家共选聘了50多万大学生村官,现在仍然有20万在农村任职,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另外,近年来乡级公务员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招聘录用,乡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设区市人社部门统一招聘录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推行,乡级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为乡村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为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平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大学生村官制度和乡级工作人员招聘录用制度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一部分乡镇新录用大学生不能坚持在乡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进村开展工作。根据在一个传统农业县的调查,该县8个乡镇,自2015年以来先后招聘32名工作人员,但真正在乡镇工作的只有19名,占比不到60%;三年来招聘大学生村官65人,只有13人能住村工作,占比仅为20%。
(一)青年人才不能真正进乡村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因
乡镇新录用大学毕业生中的不少人是城市出生城市长大的城市青年人,他们不熟悉乡村情况,对乡镇工作感到陌生和为难,家长出于多种考虑,往往也不支持他们在乡镇工作,千方百计在县级甚至设区市为他们寻找帮忙借调单位,有了机会就正式调回城里工作。城市出生长大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非常陌生,没有勇气走进农户开展工作,往往在县城涉农部门或乡镇帮助工作。这些现象的出现,造成了一些乡镇新录用工作人员的岗位形同虚设,有职位无人员,大学生村官不能真正进村开展工作,乡村仍然缺少发展的生力军。
(二)保证所招聘的乡村青年人才进乡村开展工作
要保证所招聘的乡村青年人才进乡村开展工作,首先应在招聘乡镇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时,确定户籍条件,在指标分配上,乡镇工作人员全部或大部分招聘高中毕业前在本县(市)成长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则全部招聘本县(市)大学毕业生。一般说来,新招聘的高中毕业前在本县(市)成长的大学毕业生乡镇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工作单位离家较近,在工作单位有熟人,容易坚守工作岗位,能适应乡村工作周末加班较多的现实需要。其次,应放宽村官招聘条件。除了招聘大学生村官外,还应该招聘本县(市)复员退伍军人进入村官队伍。复员退伍军人在部队受到了良好的军政素质训练,体格好,有很强的纪律观念,这是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优势。从农村入伍的复员退伍军人对农村有着天然感情,对农村人际关系和农村文化氛围有着天然理解。只要对他们进行农村政策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农村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全可以把其培养成为合格的村官。并且,吸引复员退伍军人进入村官队伍对于加强国防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第三,应扩大村官招聘数量,做到每个村都有新招聘的村官。整体来说,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偏大,领导农村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他们既要种好自己的承包地,又要经常去乡镇开会,还要组织落实各种会议精神,没有足够精力做好这些事情,就只好对上级工作部署选择性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印制的信访、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小额贷款等通知安排,到了有些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手里就成了废纸,随手一扔,根本顾不上去张贴和宣传。像贫困户确定、低保款发放、救灾款发放等类“火烧眉毛”的极其重要的事项,村干部也往往没时间按照规定程序讨论和商定,而是私下确定,让村民感觉像是拿恩惠送人情,而不是公开公正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另外,乡政府和涉农相关部门要求用计算机打印项目申请、上报各种工作信息,大部分现任村干部普遍缺乏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没有能力干好这些工作。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工作开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村官招聘数量,以500村民左右的村庄招聘一个村官,1000人左右的村庄招聘两个村官,2000人以上的村庄招聘三个村官为宜。
只要改进乡村工作人员招聘办法,确保懂政策、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走进乡村,就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是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的结合点,属于“农村美不美”的精神层面内容,关系到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因此,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发展状况与乡村振兴的要求并不完全适应。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农村小学和幼儿园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根据对一个人口52万的冀南地区平原县调查,该村有522个行政村,有包含1~6年级的完全小学141所,包含1~3年级的教学点142个,农村幼儿园79所。减去县城的5所县直小学,该县只有135个行政村有完全小学,不到行政村数目的26%;有幼儿园的行政村只有76个,不到行政村数目的15%。据此推算,85%行政村的学前儿童要出村才能接受学前教育,46%行政村的小学生要出村读1-3年级,74%行政村的小学生要出村读4-6年级。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小学生出村读1-3年级,大部分农村孩子出村上幼儿园和4-6年级。相邻各县的情况基本类似。家长为孩子上学,每天必须有专人往返四次接送,农忙时也不例外,这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精神和体力负担,影响了农业生产。不仅如此,农村没有小学和幼儿园,也就听不到歌声,看不到背书包上下学的儿童,望不到校园飘扬的红旗,农村少了文化气息,失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如果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观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布局现状,居住在农村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就不能吸引青年农民在农村居住和创业,进而会影响农村产业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实现。其次,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师资不达标。经过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多年努力,农村小学的师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条件差,农村小学老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难以安心从教,想方设法调到县城工作。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缺少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师资,不具备开设音体美课程的能力。农民在家庭内办的幼儿园,办园门槛较低,软硬件条件都比较差,只是停留在替家长照看孩子的水平,难以达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教育目的。再次,由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不理想,为了孩子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千方百计在县城买房落户,大量农村孩子挤到县城上小学,造成县城小学的大班额容量,不利于教学正常开展。
(二)采取得力措施,支持乡村教育发展
为支持乡村教育发展,迅速改变乡村教育和文化环境,应采取得力措施:一要按照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恢复自解放初期就已经实行的一村一小学教育布局,在500人以下的村庄建包括1~4年级的初级小学,在1000人以上的中心村建包括1~6年级的完全小学。县级政府应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制定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规划,新建或改建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逐步达到村村有公办幼儿园或办园水平达标的民办幼儿园。二要坚持持续提高农村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待遇,在评模评优职称评聘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坚守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在招聘乡村小学教师时,优先录用在合同期限内任职合格的农村特岗教师,使特岗教师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三是,县级政府要增加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招收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师资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争取使乡村幼儿园在五年内达到开设音体美课程和对学前儿童进行智力开发的条件。
只有每个农村有了合格的小学和幼儿园,才能实现“幼有所教”,才能吸引农村青年、返乡青年、外来青年在乡村创业和发展,实现人才振兴、产业振兴,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李宁等.互联网+农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 韩俊等.中国农村改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
[3] 王兆萍.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 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