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联动 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

2020-05-03利红宇

考试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浸润文明习惯

摘 要:幼儿期是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依靠生活、抓住教育即生活,激励家长成为文明行为榜样,抓住幼儿生活的点滴小事,随机开展文明行为教育,使文明浸润到幼儿的心里,通过家园联动,进行生活规范教育,培养幼儿自觉的文明行为。

关键词:文明;浸润;家园联动;习惯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幼儿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培养中,依靠生活、抓住教育即生活,家园联动,让文明浸润到幼儿的心里,进行生活规范教育,使之产生自觉的文明行为。

一、 家园合作和行为习惯的概念

(一)家园合作

在幼儿生活空间方面,并非只涉及幼儿园,家长属于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属于幼儿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要想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经常开展家园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对此,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均属于主体,两者需要相互支持,增加互动的机会,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引导,让幼儿身心能够实现健康的发展。

(二)行为习惯

习惯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形成的,难以进行改变的稳定行为倾向。而行为习惯则指的是行动“自动化”,即人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持续重复某类行为而形成的自然行为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有效地简化选择以及判断等相关活动过程,让幼儿在面对部分情境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做出满足某种规范的良好行为。同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含的面十分的宽广,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生活方面:睡眠、卫生以及饮食等;学习能力方面:审美、早期阅读、独立思考等;规则意识方面:交通规则以及区角规则等。

二、 家园合作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让家庭和学生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

现阶段,人们逐渐增强了对幼儿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关注,但缺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如果家庭教育难以和幼儿园教育统一步调,就会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努力做到家园同步教育尤为重要。同时,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属于相互配合、补充的,幼儿园需要引导家长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园教育内容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实现延伸,进而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增强与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且,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除了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之外。还需要家庭的影响与熏陶,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则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二)家园合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验共享与交流机会

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根据各方经验、方式,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探讨的一个过程。家园合作能够为家长、幼儿园提供对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良好机会,利用有效的交流,家长能够在教师那里学习到新颖的教育理念、经验以及方法等,教师则能够听取家长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幼儿具体状况进行掌握。同时,交流还能够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三)家园合作能够对多方幼儿教育资源进行开发

例如,家長不同的职业以及文化背景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等,并向学校提供经验支持与帮助,幼儿园能够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和问题,同时指导家长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 基于家园联动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策略分析

(一)家长做榜样,把垃圾分类行为浸润到幼儿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住建部提交的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报告上做出圈阅批示,并提出了垃圾分类工作切实从娃娃抓起。当前党员入社区、单位、学校都将垃圾分类工作与行为习惯摆在了重要的日程上,因此,我们将垃圾分类融入一日生活里,辐射到家庭中,在家园共育中将垃圾分类浸润到幼儿的心里,践行为自觉行为。

镜头一:早餐吃鸡蛋,只听启帆边拨鸡蛋边自言自语:鸡蛋壳是餐厨垃圾。旁边的莹莹也说:“我也知道鸡蛋壳是餐厨垃圾。我爸爸妈妈吃完饭把餐厨垃圾用袋子装好,要拿到楼下的垃圾桶去扔。”坐着对面的宁宁也说:“我家也是,我爸爸还说要去守桶呢!”启帆也说:“我妈妈也是,要去守桶,不许别人乱扔垃圾。”小朋友都以家长们为榜样,自豪地讨论着当前最热门的垃圾分类问题。

镜头二:宁宁吃完了,她把椅子搬起来对着启帆和莹莹说:“我去守桶了,你们快点哈!”只见宁宁把椅子摆到室外,自己站到了洗手间的垃圾桶旁边,每当有小朋友过来的时候就说:“鸡蛋壳是餐厨垃圾,要放在绿色的垃圾桶里”。然后就认真地监督其他小朋友把早餐的鸡蛋壳扔到餐厨垃圾桶里。不一会儿,莹莹和启帆也吃完了,他们也加入了守桶队伍。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就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家长支持与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为,有效地配合了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帮助了幼儿对垃圾分类良好行为的遵守与执行。从小朋友对鸡蛋壳的正确分类、自愿担当守桶员,不断地提醒来扔蛋壳的同伴的行为中,体现了在家、园、社区教育合力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把垃圾进行分类的文明行为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

(二)师生、生生互动,把垃圾分类知识与文明餐桌浸润到幼儿心里

文明餐桌传承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城市文明程度和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中,把握教育契机,让幼儿自主发现、自主修正,让文明行为浸润到幼儿心里。

镜头三:午餐,喝玉米汤,餐前教师照常介绍食物,用语言与表情激发幼儿食欲,并向幼儿介绍玉米棒属于其他垃圾的概念。幼儿进餐时,只见彬彬吃得特别快,第一个吃完就到垃圾桶旁边站着,原来他要争当守桶员。每个小朋友吃完,把玉米棒拿过来时,他都告诉同伴,玉米棒是其他垃圾,要扔到灰色的垃圾桶里。突然,洗手间有人吵了起来,原来,瑜瑜没吃完玉米,就扔到其他垃圾桶里,彬彬捡起没吃完的玉米,塞到了她的手中。只听旁边的启帆说:“老师,彬彬不准瑜瑜把玉米棒扔到其他垃圾桶里,要瑜瑜把剩下的玉米吃了才能扔。”钰钰也深表同情地说:“玉米都脏了,不能吃了,就扔餐厨垃圾桶。”彬彬一看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瑜瑜一边,急忙解释说:“玉米是餐厨垃圾,玉米棒才是其他垃圾,她没吃完就是不能乱扔,而且玉米都吃了一大半了,玉米棒那么多,扔餐厨垃圾也不对。”彬彬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疑问:是呀,没吃完的玉米属于什么垃圾呢?

孩子们都困惑了。正巧,隔壁班的保育员倾倒其他垃圾,我好奇地问:你们班的小朋友全部都把玉米吃完了?保育员说:“是呀!全部吃完了,不能浪费嘛!”一句话,把刚才还在讨论没吃完的玉米属于什么垃圾的热烈氛围弄得鸦雀无声了。这时候,瑜瑜做出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举动:她走过来,拿起没吃完的玉米,一粒粒地把玉米掰下了,虽然很难掰,玉米汁流出来了,她还是坚持把玉米与玉米棒分离出来。同伴们看着,都没有说话。她把那些烂兮兮的玉米粒投入了餐厨垃圾桶里,而光秃秃的玉米棒就投入了其他垃圾桶里。瑜瑜洗好手走出了,说:“老师,以后我不浪费粮食了。”然后指着餐桌前的宣传画说:“文明餐桌,拒绝浪费!”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与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要创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发展。在文明行为培养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避免片面地监管与简单生硬的说教,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鼓励与支持幼儿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从而自行修正行为,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文明行为意识,自觉遵守,潜移默化地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三)家园联动的教育策略对孩子文明行为的养成更有效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镜头四:中午,老师将幼儿发生的玉米棒事件发到班群里,引起了家长在班群里的热烈讨论,家长们用手机百度、使用垃圾分类的小程序,但是没吃完的玉米棒属于什么垃圾大家同样找不到一个共同的答案,家长们都好奇最后的解决办法。

镜头五:放学后,家长们好奇地询问幼儿玉米棒的问题,孩子们热烈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讲述着事件的发生、发展、最后的解决方法,让家长们感叹幼儿的成长。

班级微信群的建立,教师及时地将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小故事、幼儿在班级的中遇到的困惑发到班群中,这一策略拉近了家园教育的距离,使家园教育同步,并激励了家长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更有利于帮助幼儿坚守文明,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兒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在幼儿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中,对幼儿日常行为及时与家长沟通,将幼儿发生的有教育讨论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当前幼儿行为,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话题,与家长达成目标一致,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发展,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中学会遵守规则。使在幼儿园表现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不断巩固与强化,逐渐形成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1]20号.

[3]黄梅.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J].美篇网,2016.

[4]叶穗梅.争取家长配合:引导与服务并重[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作者简介:利红宇,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三幼儿园。

猜你喜欢

浸润文明习惯
请文明演绎
上课好习惯
漫说文明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对不文明说“不”
浅谈佛教对唐诗的浸润
文明歌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