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0-05-03杨森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备受关注,为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许多老师开始重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形式,保障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但是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老师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直接以简单一刀切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老师需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将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以及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融入主体教学环节,保障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对此,本文以中学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该学科教学实践之中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相关策略及要求,以期为推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教学改革
一、 引言
数学是中学教育教学阶段之中的重点学科,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因此难以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且无从下手。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除了与老师所采取的传统教学策略存在一定的联系之外,还在于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只能够结合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判断及分析,出现了许多判断上的失误,难以抓住数学学习的技巧和核心要求。对此,老师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基本实践活动相联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保证学生对中学数学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理解,主动利用个人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真正的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
二、 培养学生预习的行为习惯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数学的学习难度偏大,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保障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关注学生预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预习,实现自主分析和独立思考。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中学数学之中所涉及的内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老师需要先以课文之中的主观知识为依据,提炼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老师在后期教学的过程之中实现重点攻克,根据学生的问题以及障碍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前期的预习工作比较复杂,基本上由学生独立来完成,因此老师需要注重难度的把控,尽量避免预习要求过高,而是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有所区别,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预习任务,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前期的预期目标,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实现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提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课堂的选择权和组织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另外结合相关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者十分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之中的重要品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具体行为习惯,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数学知识包括法则,定理,公式以及概念,这些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不同的数学思维与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主动实验以及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之中实现独立思考,老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善于思考,深入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以及内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營造独立思考的环境
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往往会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关注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参与以及自主发言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整个知识形成的分析过程时,个人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老师只需要尽量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以及一刀切,留给学生更多自主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主动感悟的过程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小组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备受好评,这一教学策略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有效交流以及互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思考成果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真正意识到自主思考的乐趣和价值。另外这种生生互动的形式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在进一步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之中实现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给予学生恰当可行的辅导,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方向上的失误,保证学生实现事半功倍。
四、 培养学生认真读教材的行为习惯
教材是教学实践的基础以及前提,任何教学实践活动都必须要以教材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可持续性以及一致性。其中数学课本之中例题以及习题的阅读最为关键,为了让学生对不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需要以课本之中的具体概念为着眼点,让学生通过概念的分析找到整个章节之中的线索,从而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领悟其中的道理以及知识要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学习难度偏大,有一部分学生遇到了诸多的障碍,因此老师可以采取逐步讲解的形式来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课本阅读。其中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分析及研究最为关键,这些是数学课本阅读之中的核心要素,老师应该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指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其中的关键之处,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之中实现了个性化的成长。学生在与文本以及教材进行沟通时,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阅读行为习惯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及提升,老师只需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依据,为学生配备好不同的阅读素材以及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和摘录。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明确提出,任何教学实践活动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其中教材的朗读以及分析是数学教学的第一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以及主动研究教材的行为习惯,老师需要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释放学生的天性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以及情境感知的过程之中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在前期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能力,将小组教学和情境教学相融合,不断实现创造性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五、 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行为习惯
在完成前期的主体教学环节之后,老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联系,拓宽教学空间和教学范围,保证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之中根据个人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实现后期的调整以及不断的弥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老师还需要给予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布置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这一点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肯定,从而在后期复习的过程之中真正能做到一丝不苟和认真书写。
为了充分体现课后复习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价值,老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课堂中留出3~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简单的讲解,提炼出学生极易出现问题的经典试題,然后进行分析以及深入的研究,及时提出学生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另外只要学生有进步,老师则需要公开表扬,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育背景有所区别,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老师还需要注重层次性的教学以及难度的控制。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老师需要适当的拔高课后作业的难度,相比之下,如果学生比较内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会浅显,那么老师则需要注重基础性作业的布置,通过这种形式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获得公平成长的机会以及空间。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及肯定,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以及负面心理。
六、 结语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关键,老师除了需要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以及培养保障学生能够产生员不断的学习动力,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想法,掌握握数学的核心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志明.浅谈中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6(15):96.
[2]张胜才.好方式培养好习惯,好习惯造就好学生:浅谈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7(37):148.
[3]张娟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2(9):7.
[4]杨耀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新课程:中学,2016(2):118.
作者简介:杨森,河北省武安市,河北省武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