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辽南邮驿文化体验的文化旅游类APP界面设计研究

2020-05-01耿阳刘思宏赵一瑾王妍博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驿路界面旅游

耿阳,刘思宏,赵一瑾,王妍博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一、文化旅游类APP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普遍方式。根据2018年《互联网周刊》与eNet研究院发布的《2018旅游工具企业排行榜》显示,用户最喜爱使用的旅游类APP是综合类旅游APP。这类APP的优势显而易见:由信息查询制定出游行程,用户根据行程计划线上预定酒店住宿,到达出游地点后查询交通出行方式、餐饮美食等,游玩途中进行社交分享等等,这一系列的一站式服务既方便又快捷,使综合类APP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旅游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期望在旅游中参与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以获得深度历史文化体验,综合类旅游APP在专题文化和情境再现方面的劣势更加明显。

在此背景下,一些旅游景点及旅游机构尝试面向文化体验开发文化旅游类APP,诸如“红色旅游”“秦淮风情游”“西安大唐游”等诸多带有历史因素的专项文化旅游APP。这种连成一体,以历史为线索带领游客进行讲解的游览可谓越来越多,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小众、冷门的文化景区仍然以传统旅游方式(如导游讲解等)体验景区,游客采用走马观花式的观览而无法深入探索当地的风土人情。而那些部分采用专题文化旅游APP的产品,在语音方面仍大多是存录的语音讲解,无法与游客进行互动和交流,也就是说在游客使用APP时无法和旅游的景点有情感上的沟通;而就社交的功能而言,仍然以分享、评论、聊天的功能为主,但是这些功能还远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尽管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和颇具影响力的成果,但总体上相对于国际水平或国内其他行业仍然明显滞后。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梳理和技术性指导,导致在实践中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项目往往存在着表达失真或阐述不清等问题;文化内涵传播教育效果不理想,技术手段与文化遗产不能有效融合。对于旅游来说,大多数游客更希望可以有一个“当地人”来带领,避免盲目游览。并且“当地人”可以告诉旅游者哪个地方的特产最正宗、哪里的美食最地道美味、哪个景点最特别、景点之中流传着什么有趣的小故事等。针对专题类文化旅游APP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挖掘东北地区的邮驿历史文化,面向旅游用户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构建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智能导游”的专题旅游文化APP。

二、东北邮驿的文化内涵及结构

(一)东北邮驿的文化遗产线性廊道结构

东北邮驿干线及支线蜿蜒伸展跨越于辽东山海间,沿线地形地貌变化丰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包含了山地、平原、湿地、草原、丘陵、河流、海岸等多种自然景观类型的古代驿路线路。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东北邮驿呈现为整体的、连续的、具有过渡的自然景观系统,将辽宁地区秀丽壮阔的自然风景一览无余,自然景观与文化旅游相得益彰。

东北邮驿是3000多年华夏邮驿文明发展从鼎盛到衰落的历史见证,邮驿文明由烽燧、驿道、驿站、驿城等线性系统构成,是历代王朝的御用通信体系,对社会进步与稳定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也是唯一拥有邮驿文明与世界遗产双重主题的文化旅行线路,联通了今日辽宁省境内九门口水上长城、“一宫三陵”、五女山山城等六项世界文化遗产;东北邮驿是唯一承载50多个边疆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文化交流地带,驿路沿线聚居着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在饮食、居室建筑、服饰、婚姻、节日喜庆等方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东北邮驿四条路线分别是陆路南线由辽阳南行到旅顺口的驿道、陆路北线由辽阳北行到开原的驿道,陆路东南线由辽阳东南行至九连城的驿道以及陆路西南线由辽阳西南行至京师的驿道。面对东北邮驿的四条路线,线性的文化结构的产生是顺应其整体架构而诞生的。将同种多项的文化整合在同一条旅游线路上,一方面有利于项目设计并将其与其他现下文化旅游线路进行对比,由此得到多方面的经验并有利于设计方向的导正;另一方面则是将呈点状分布的邮驿串联成一条完整的文化链,通过融汇文化交叉的部分,逐步将东北邮驿变成一条可以开发的经济旅游路线,并将这种特殊的文化向大众普及,使之同时可以惠及邮驿线路的周边地区,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在相辅相成的作用下逐步扩大经济圈,以陆南线路为例促进东北地区的文化旅游和地方经济的双向发展。

(二)辽南邮驿线性廊道及其文化资源分析

本次项目主要研究的是辽南驿路,这条驿路共有13个驿站,分别为:辽东都司—鞍山驿—海州驿—耀州驿—盖州驿—熊岳驿—五十寨驿—复州驿—栾古关驿—石河驿—金州驿—木场驿—旅顺口。这条路线从旅顺口向北行途经12站到达辽东都司,其中路过重要的城镇有海州、盖州、复州、金州四卫,这条驿路同时还是海陆到达辽东都司卫所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单独一条线路上的驿站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便无可估量。线性邮驿路线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整理东北邮驿这个庞大旅游资源的各项旅游元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梳理其所包含的错综复杂的旅游文化和邮驿文化。

从历史文化资源来看辽南邮驿线路的文化氛围来自于各个驿站长久以来的历史底蕴的滋养,就考古而言,在距今至少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辽南驿路便作为部落之间的交通枢纽保持着通讯功能而存在。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辽南驿路的历史资源也随之增长至一个可观的数目,朝代的更迭以及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也使得驿路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辽南驿路在近千年的古代战争中,作为军事要道留下了大量烽火台、古驿城城基,以及古寺庙和古塔。这些建筑的留存对人们研究古代历史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了辽南地区的旅游行业项目。

从生态文化资源来看,在辽南地区附近的海域由于常年受到海水的侵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滨海岩溶地貌。这使得其沿海地区的驿站除人文旅游资源外,同时可以将自然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开发,结合生态保护与东北经济振兴的理念构造辽南驿路线性生态文化资源结构体系。而面对辽南驿路陆路地区,被群山绿水所环绕的大量古城镇以及战争遗迹皆可与生态文化资源相结合,在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下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从民俗文化资源来看,在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包含了辽剧、辽南驴皮影以及海城高跷等多样的艺术文化。这些多样的民俗风情有利于扩大辽南驿路的旅游项目分支,建设多样的旅游线路。同时也可以对辽南驿路的多项民俗文化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作用,使辽南地区的文化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三、用户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

(一)用户调研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在30到50岁的用户群体中对135人设计了20个问题。在问题设计中将其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客户的个人信息、旅游方式喜好、分享方式偏好、旅游消费方式、潜在的市场需求。调研数据见表1。

>表1 驿路文化市场客户人群分析

从问卷数据来看,多数客户对历史人文风情有兴趣且愿意在旅游的过程中支付一定开销以购买纪念品。这对驿路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也将会促进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对分享功能,多数人愿意分享自己的旅游见闻并去朋友圈欣赏他人的分享,这意味着分享功能的良好利用将成为驿路文化的免费宣传途径,且将挖掘大量的潜在客户人群。随着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更多的会去选择线上购票等方式提前做好准备或者提前阅览旅游地的资料攻略,这就要求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对功能的发展要求面面俱到,由于驿路文化是单一形旅游文化,因此在功能设计中为客户提前准备好攻略手册以及购票渠道。同时为照顾年龄大的客户群体,手机软件的界面设计变得操作简单一目了然,简便清晰的操作方式也是保证客户群体不流失的重要方面。

(二)用户需求分析

针对本次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本次项目的主要客户人群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具有一定娱乐消费能力的中年人士。他们接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有着较高学历,因此很乐于为自己的爱好产生消费,在此基础上他们多数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经济支持,同时,在旅游同伴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与家人一同出行。这些意味着我们在进行旅游类APP设计时要保证界面简单易操作,设计多样的消费套餐以满足多样的消费需求。在APP使用技巧方面,30~50岁人群多数还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的接受速度可能不会像年轻群体那么快速,因此在APP功能设计上要尽力保证界面操作简单易懂,导航以及购票等必需功能处于明显位置以方便客户操作。

最后,在分享社交方面,这一大群体很乐于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分享在微博或是其他社交软件上,他们乐于社交的特点将会辅助APP达到宣传的效果。因此在分享功能设计上,需要将APP内部社交圈与微信等其他热门社交软件相链接,保证客户的分享功能的完整性,使APP的宣传范围可以更加广阔,从而起到一个良好的推广效果。在一个旅游型APP的开发设计中,语音讲解是必要的。作为单一旅游景点的APP设计,其语音导航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庞大数量的潜在客户,更何况辽东驿路的旅游景点的开发现在还尚未完善,故而该APP的设计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具有很大的开发设计价值。

>图1

四、面向辽南邮驿文化体验的旅游类APP用户界面设计

(一)信息架构设计

根据这些特点总结出用户需求为简单界面、文化科普、家庭套餐、购票、导航、分享等,从而建立起了APP的信息架构图。首页导航栏由景点介绍、虚拟在线、导航、我的游记和文创商城组成。景点介绍中涵盖语音介绍、评论等。虚拟在线即几个驿城的全景VR。我的游记中可以编辑游记然后分享到微信等社交软件,其中内容也可以直接发布到本APP中方便其他游客做攻略。导航即为景点内部或去到景点的路线引导。

(二)故事版

在界面的故事版设计中,需要对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还需要对用户角色和使用情景有所设想,所以模拟现实的交互设计方式和对于产品可用的评估是必要的。用户在实际使用旅游类APP时存在两种使用场所即现场和非现场,所以会存在两种行为模式。

根据现有对用户体验的分析,模拟了用户的行为路径。在非现场模式中用户依赖对文化景观的文字介绍和其他体验以及来往游客对景区的评述。故此行为路径大致为:浏览景区介绍—体验全景VR—查看文字评论。在现场模式中,用户更多关注的是路线,景区的具体文化背景和对景区内容的分享评论。故此行为路径大致为:导航到景区—游玩且收听语音讲解—分享自己的体验。

通过故事版的构建,了解到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的初始目标是了解旅游景区或获取去到景区的途径,故在一级界面中将采用景区介绍板块,并将导航栏放置于单手易触碰的屏幕下方,最常用的导航功能作为浮窗漂浮在界面上方便用户使用。顶部放置搜索功能以便用户搜索目标地点的信息。二级界面:查看游记板块,以卡片的形式摆放其他游客对于全部景区的评价和记录,并设置喜欢和分享按钮。VR板块主要为景区的虚拟在线,使用户在非现场行为模式中可以提前“体验”景区。我的游记板块中可以在游览景区后撰写游记,根据用户愿意与他人分享行程的需求,设置可以分享至微信等多种社交软件的功能按钮。

(三)视觉要素组织

我们在框架设计和故事版的基础上,参照目标用户群体的心理模型和软件任务进行视觉设计,包括图标、窗体、按钮、色彩、字体等。视觉设计要使用户体验更加愉悦,使整个界面的样式风格化并且向主题靠拢。在设计中需尊重用户以往的软件使用经验,减少用户短期记忆的负担。况且目标用户群体多为七零、八零后,在软件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上表现一般。所以在提供界面交互线索和图形符号时,我们根据40到50岁这个特定用户人群对软件的认知和经验来设计整体清晰且简单的布局和按钮,保证软件的可用性和易读性。

辽南驿路APP的配色为米黄色和暗红色搭配。米黄色的底色来源于泛黄的城墙,暗红色来源于古代驿城旗帜的用色,有助于优化用户体验使其尽快熟悉界面。为了方便用户区别界面层级,我们在一级界面和二级界面的色彩搭配中做出了明显区分,一级界面的对比较强烈,板块更加分明,二级界面对比度较低多以暗色背景为主,三级界面内容更少界面更加简单。

在导航栏的图标设计中采用了明清时期辽南驿城中常用的物品作为符号元素。如景点介绍图标采用辽南驿城的城墙作为基础图形;分享游记采用明清时期信封和信纸的造型;虚拟在线的形象为盖州皮影中大将的眼睛的图案;文创商城采用古代编织菜篮的形象,导航为古代地图。整体导航栏图标的设计,加入扁平化元素使用户容易辨认按钮符号从而避免人机交互的枯燥性。基础的按钮图形如返回、更多、分享、喜欢等则没有做过多设计而是选择用户熟悉的常用图形。最终呈现如图1所示。

总结

通过对辽南驿路APP的用户群体和产品定位的深入分析,对当代特定客户群体的审美意识和旅游偏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据此将分享功能、多样化使用环境和VR等多种人性化功能融入到APP的设计中,使旅游型APP开发有着更大的潜力市场和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借此技术力量与驿路文化本身在生态、民俗和历史文化资源上强大精神内涵的支持,增加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借由分享功能加强与亲朋的联系,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大不同人群的交际范围,侧面带动旅游市场的发展。

猜你喜欢

驿路界面旅游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驿路桃花
浅析电影《驿路》中人性的隐恶
从《驿路》看向田邦子的婚恋观
蕲春县踏红亭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旅游
电子显微打开材料界面世界之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