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打金枝》服饰图案的符号性研究
2020-05-01王心月
王心月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一、符号性在戏曲中的体现
中国戏曲并不依赖于表演动作的“生活化”,相比于话剧的表演形式而言,其符号化特征更为突出。这种符号化的最突出特征,往往被概括为程式化动作。而戏曲表演程式,是由各种不同的类型、形态、性质的符号构成的,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符号体系。符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符号构成,但无论怎样的符号以及符号系统,都是由符号的基本要素,作为其构成的基本单位。
(一)关于符号性
从语言学来讲,符号是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统一体,其包含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即语言符号所说的“能指”和“所指”。其中,“能指”指符号形象,“所指”即符号所代表的思想、观念等。
(二)符号性在戏曲中的体现
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将符号界定为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戏曲中的“能指”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觉到的,像戏曲演员的服饰、动作等都是视觉可以感知的;“所指”指的是像表演所反映的事物的意义,这些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
戏曲的符号性表现不仅是利用唱、念、做、打一整套表演形式去创造表演各种类型人物的表演语汇,更突出在于行当的划分——生、旦、净、丑等四大行当。不同行当中不同角色的服饰、装扮、唱腔、动作都具有其一定的符号性。
>图1 《打金枝》主要人物介绍
>图2 《打金枝》中所出现的动物类图案纹样 笔者手绘
>图3 公主和侍女服饰花纹的不同
>图4 沈后与公主相同纹样在服饰中对比
>图5 团凤纹与凤凰纹在不同服饰中的对比 笔者手绘
>图6 郭子仪蟒袍所饰行龙纹
>图7 行龙纹与团龙纹在不同服饰中的对比 笔者手绘
比如,在装扮方向中以生行范围来说,生行所包括的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在装扮艺术上所具的符号性都是不同的。单以老生行来说,老生行分类中的“安工老生”所扮人物都是文人,基本穿蟒、官衣、帔和褶子,挂三绺髯口;“做工老生”则体现以做派为主的角色,穿褶子者居多,亦有穿箭衣者,挂三绺髯和满髯;“靠把老生”则是扎靠之人,所扮人物不论年龄大小都是武将。
二、晋剧《打金枝》服饰图案解析
晋剧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服饰的款式结构、色彩图案上表现出典型的程式性、装饰性及符号性特征。
《打金枝》是晋剧优秀传统剧目,讲述的是唐朝大将郭子仪之子郭暧,被唐代宗李豫召为驸马,宫内规定红灯高挂才许驸马进宫,进宫后先行君臣大礼才叙夫妻私情。子仪寿诞,公主不去祝寿,宴席前郭暧被人讥笑恼羞成怒回宫打了公主,公主跑进皇宫哭诉委屈。然而唐王以君臣团结为重,不但没惩罚郭暧,反而加官进爵。经唐王和沈后的百般劝导,公主与驸马又言归于好的故事。剧目分别由“郭子仪寿诞设宴、附马郭暖怒打金枝、昇平公主回宫告状、郭子仪大殿训子和汾阳王府矛盾和解”五场戏衔接组成,每场戏的人物服饰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篇以1955年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梁筱云等晋剧大师演绎的版本为分析样本。
戏中的主要人物唐代宗、沈后、昇平公主、驸马郭暧、大将郭子仪及其夫人赵夫人等(图1),穿戴的服饰种类可划分为蟒袍、帔、褶。其中,“蟒袍”是帝王将相等高贵身份的人物通用的礼服,纹样主要是团凤、龙(团龙蟒、行龙蟒、大龙蟒)及蟒水(直立水、弯立水),陪衬纹样为日、山、流云、八宝、八吉祥等;“帔”是帝王、中级官吏、豪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所通用的常服,纹样多为团龙、团凤、团寿或枝子花;“褶”一般通用于平民百姓,也用于文武官吏及其眷属,纹样主要是花卉、飞禽。
(一)图案形态及类别
《打金枝》中蟒袍、帔及褶的图案可归纳为下述三类: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
动物图案主要包括:团龙纹、行龙纹、大龙纹、团凤纹、凤凰纹、飞碟纹、仙鹤纹,对于图案的应用或是因图案名称的谐音(如“蝶”音似“耋”,寓意长寿),或是因图案本身的文化内涵(如“龙”“凤”,有龙凤呈祥之说)而作为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的愿望。
植物图案主要包括:团花纹、梅花纹、牡丹花纹、枝子花纹。具体使用根据人物身份而定,如在《打金枝》中,公主身着的蟒袍上装饰凤凰纹与象征富贵的“百花之王”——牡丹纹,而身后的侍女则穿褶子上饰枝子花(图3)。不同的花纹寓意也不同,如梅花纹被认为是高尚情操的代表;牡丹花纹作为富贵的象征,常与凤凰一起作为纹样装饰。
几何图案主要包括:团寿纹、八宝、蟒水纹(直立水、弯立水),同样有不同的寓意。如《打金枝》中赵夫人在安慰公主时所穿的帔便以团寿纹为纹样布满全身,以表示延年益寿的心愿。
(二)图案的对比分析
同一图案类别,在应用中其形态、位置等具有较大变化,如在动物图案中,归纳出以下图案纹样被运用在不同的服饰类别中,分别是团龙纹、行龙纹、团凤纹、凤凰纹。
以《打金枝》为例,沈后所穿的帔与公主所穿的蟒袍都是以凤凰纹为装饰(图4),但因服饰类型不同,其体量大小与在服饰中的位置也不同,但都体现了图案的对称性。如图5所示,分别为团凤纹在蟒袍和帔中的装饰对比,以及凤凰纹在蟒袍与靠中的装饰对比。蟒袍中团凤的位置居中,并以仙鹤为配饰,周边还有牡丹等装饰纹样,并配以云肩以显示富贵;而帔中的团凤则位置居下,且体量较大。
在《打金枝》中,郭子仪所着的蟒袍(图6)以行龙纹为纹样,因其在前胸位置,易被髯口遮挡,所以横摆至腹下。与同样使用行龙纹的靠形成鲜明对比。除此之外,团龙纹被同时运用在蟒袍和帔中,都体现了“中”的哲学思想,以象征中央集权与天人感应相呼应。但不同于帔的衣领也有装饰,且装饰位置靠下,其团龙的外沿也没有花纹,体量相较蟒袍来说也较小。(图7)
在植物图案中,归纳出牡丹纹和枝子花纹被运用在了不同的服饰类别中。在《打金枝》中,公主所着的另一件蟒袍(图8)以牡丹纹为纹样,并以凤凰相配以显雍容富贵,烘托人物性格。将同样运用牡丹纹的褶和帔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褶的牡丹纹样多且体量大。同时在褶和帔对枝子花的运用对比中,可见其作为主体都对人物性格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相比之下,除体量的不同外,褶的式样繁多,随衣型而布局,不均匀分布在袖口,随人物运动若隐若现;帔则多呈现均衡式或对称式,布局更为端庄。(图9)
三、晋剧《打金枝》服饰中图案的符号性特点
>图8 公主服饰上的牡丹花纹
>图9 牡丹纹与枝子花纹在不同服饰中的对比 笔者手绘
>图10 驸马动作变化
>图11 不同姿态服饰图案的变化 笔者手绘
>图12 唐太宗(左)和郭子仪(右)行龙纹的对比
>图13 枝子花纹在不同侍女服饰中的对比
>图14 驸马服饰变化
符号或符号系统是人们把认识的结果赋于符号,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简化为各种符号公式……,人们凭借符号或符号系统作为认识事物的中间环节,可以准确地、简便地表示各种事物,以便联想和推理,从而感知或理解符号或符号系统所表达的客观事物。正如戏曲通过作品将观众带入到所描述的故事中,但因场地的限制无法将生活一比一还原在舞台上,而通过借助符号——如对服饰图案的合理运用,便能达到饱满的表演效果。通过对晋剧《打金枝》服饰图案的分析,其符号性特点可归纳为:
(一)服饰图案作为符号标志,对剧情的推动有解释意义
以《打金枝》为例,当驸马从宴席回来时,按照规定需要先向公主行君臣之礼,再行夫妻之礼,但因驸马心存对公主的不满,在行礼时随着图案的动作变化其情绪也显现了出来(图10)。通过分析发现,相同图案运用在不同服饰上所带来的对于“能指”和“所指”的体验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人物因姿态的不同其所带动的服饰图案也会发生变化。(图11)
(二)服饰图案作为一种符号象征,对于所承载的人物信息有一定的表现作用
动作的变化对人物情绪有一定的烘托作用,但除了动作,相同图案纹样在不同类型服饰上所表达的感官与意义也是不同的。当大将郭子仪捆绑自己的儿子任皇上处置时(图12),虽其所着服饰与皇上的服装都是蟒袍且以行龙纹为装饰,但在“能指”方面,即在感官的对比上,皇上的蟒袍更为华丽和凸显帝王气质,大将郭子仪的服饰相比更为低调也符合戏曲中所诠释的人物性格;在“所指”方面,即所反映的事物意义来看,儒家礼法和服从皇权的教育意义通过服饰就此体现。相同的对比也可以在侍女们看热闹时的场景体现(图13),虽都是以枝子花为装饰,但其所着的服饰有褶也有帔,可看出着帔的侍女相比所体现的性格更为活泼。
(三)通过服饰图案将所要表达的意义做简化处理,使呈现内容更适合舞台表演
以驸马在《打金枝》三款服饰的变化为例(图14),开场因参加宴席所以身着华丽,但失手打公主后被郭子仪捆绑至大殿问罪时身着简朴,后唐太宗不仅原谅驸马,还将他升官加爵,服饰也发生了变化,更为华贵。虽三款服饰都有龙纹,但因境况不同龙纹体量大小也不同,宴席和升官后的龙纹较大装饰也更繁杂,被绑时则以花纹为主,龙纹为辅了。通过图案便反映出了人物不同的境况,简化了表演程序。
服饰图案除了在感官上带来不同,其背后也蕴藏了深远的事物意义。不仅以图案的繁简、体量、位置变化以体现不同的人物类型地位,其变化也体现了古代对儒家礼法、皇权集中和夫权意识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