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研究

2020-04-30韩志蓉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主任

韩志蓉

【关键词】德育;价值观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高中教育的一切方针紧紧围绕德育工作,班主任作为一个重要力量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增强德育影响力度,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大规模德育教学,进而确保学生这一客体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深刻认识。这一阶段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当学生面对矛盾冲突时能够自觉辨认是非善恶,避免自身走向错误的认知道路。任何人都不可能陪伴在学生身边,时时关注与教导他,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只有依靠自身力量遵循自身规范,才能够保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之后学生个人内在信念系统知识会驱使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诸多事件时能够正确评价他人或自身的行为。

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认为不应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学习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工作,才能有效走出低道德高学术的泥潭。德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并根据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专项主题,不同应用场景折射不同的道理,这样学生才能在德育影响下进一步反思、突破自我,让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学生成为具有理想信念、具有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德育工作贯穿班主任的教学生涯,作为班主任应当做到有法有度,应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现今社会新现象、新问题使我们应接不暇,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成长不再简单,教师要逐步“放权”给他们,让他们自主进行价值辨析。学生在这一机会下逐步形成特定能力,运用自身个体理性的思维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将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在往后的日子里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自身的重要性,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并且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行事。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素质培养是新时代的主题,德育工作应当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思考,确保学生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传统美德。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成因

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会在同一时间产生不同的想法。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认知。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网络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言论在此肆行。不良的社会风气中个体对他人的道德行为预期是消极的,容易形成不良的品德,不利于德育工作进程的推进。

(一)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态度定势

研究发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与预期相比具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在于现有班主任还未走出原有教育模式,专制型班级管理的方式下教师存在没有考虑学生感受的情况,试图使学生的言行态度与自己保持一致。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思想,生拉硬拽的教育难以得到这一群体的接纳与认同,由于自身观点与班主任观点不一致,内心会产生不愉快或者紧张的感受。此外,教师没有深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在教育方法与内容上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仅仅注重教育的形式进行传统的道德说教。更有一些班主任强硬要求学生背诵德育知识,导致学生和班主任关系恶化。德育依从认同阶段没有做好,就难以进入内化阶段。学生并不能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教师所提倡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学生可能把班主任的教诲和要求当成耳旁风,难以形成稳定的品格。

(二)难以把握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加深,班主任的德育内容、方法不当都会造成内部诸多矛盾的加剧,难以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现实工作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对学生提出不科学、不合理的道德要求,这样班主任就难以引导学生不断做出正确的反应与斗争,难以保证学生的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变。由于班主任的错误认知及工作不当最终导致高中学生形成的品德习惯可能与社会要求不一致。此外班主任错误地认为自身是德育教育的主体,没有意识到应当发挥学生的作用。班主任作为教育者其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却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难以得到预期性发展。

三、增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的措施

(一)消除工作随意性,发挥自身主要作用

班主任应当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学有所长,注重讲究管理教育的方式。为了确保学生具备正常、有意的行为,应当让学生自己管理岗位,学生在交互管理活动下才能真切感受价值与意义,进一步提升了德育工作的质量,班主任应当意识到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只有将德育工作看作一個整体系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这一过程才能够保证德育工作有效进行下去。高中生是否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是否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其与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有着莫大的关系。德育问题是摆在社会发展道路中的一大阻碍,班主任应当进一步顺应社会趋势,将德育工作从边缘位置中拉出来,班主任应当将自身看作某一问题的研究者,站在这一角度上,认真对待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想政治概念和道德规范。班主任要意识到德育应当适用于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因此其需要在德育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加以调整和补充,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对待和认识学生的错误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深挖具有时代感的德育教材

班主任没有把握德育工作关键是导致德育工作低效性的主要原因。时代不断变化,德育内容也在实时更新,一些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健全,认为提高学生成绩才是教学重点,其用于教育的材料与十几年前没有区别,所有难以解决现有问题。社会生活具有复杂性导致影响具有多样性,若采用老旧的方法手段只会使德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班主任生活在全新时代,应当走在时代的前沿,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班主任应当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收集并整理具有时代感的德育教材,与时代相顺应。

(三)确保德育工作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传统德育工作具有封闭性,学生难以形成强烈的责任感,最终导致德育工作实效与期望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德育工作应当深入生活,将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有效结合起来。被动遵守条条框框难以保证整体效果,班主任在做好理论教育的同时应当带领学生从学校中走出去,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印象。德育工作不应是口头行动,只有落实到实际中才能够确保学生具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

(四)把握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班主任应当采用多种类型的方法确保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具有正确性与合理性。例如,在针对一些较为顽皮的学生时,班主任可以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班主任应有效把握教育契机,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进行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面对一些具有榜样情结的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榜样示范法调节学生的具体行为,确保其将仰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在这一原动力下朝着特定目标前行,进一步地优化自己。

四、结语

班主任应当重视德育工作,牢牢把握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通过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关注,确保高中学生具备正确的观念,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班主任也要发挥自身作用督促学生不断进步,使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