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背景下线上主题思政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2020-04-30宋敏赵颖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抗疫

宋敏 赵颖

【摘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受到主客体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教育难度逐渐增大,教育方式不断在更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必须加强工作的实效性。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打响抗疫阻击战。这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许多鲜活感人的事例与素材,是思政教育的好时机。如何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在抗疫防疫的背景下对初中学生开展有效的线上思政教育,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事情。

【关键词】  抗疫背景 线上思政教育 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167-0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提高我国学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受到主客体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教育难度逐渐增大,教育方式不断在更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必须加强工作的实效性。

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全民抗疫。这场“抗疫”阻击战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许多鲜活感人的事例与素材,是思政教育的好时机。如何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在抗疫防疫的背景下对初中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事情。

2020年3月2日,我校31名老师组成抗疫时期学校思政课程研究团队。通过头脑风暴,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使命与担当、危机应对与心理调节、聚焦抗疫珍爱生命、爱与感恩、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定海神针”、科学战“疫”、社会责任感、新时代的爱国、英雄与偶像、尊重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敬畏自然、安全与防范等十四个思政教育主题。老师们各自认领主题,围绕主题搜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鲜活案例和权威网站发布的真实信息,运用音频、网络视频、微视频、PPT等多种媒体传播手段着手进行线上主题思政课的设计,力求在最短时间高标准完成线上主题思政课程的开发任务。2020年3月7日——3月20日,十四个主题的线上思政课程在潍坊市实验学校公众号发布。

我们参与设计的主题思政课是“使命与担当”,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感悟:

第一,“抗疫”背景下线上主题思政课要重视真实性和实效性,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效果最好。

在课程导入环节,为突出“使命与担当”主题,结合当前全国抗疫的大背景,我先是选取了學生们熟悉的习近平主席和钟南山院士两个典型人物举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出发,多次召开会议,层层深入部署,指导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以84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奔走于疫情防控一线,在战“疫”的时光里刻下印记。然后我又选取了两名医护人员的例子:一名是武汉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他以身殉职,牺牲在抗疫一线。另一名是我的同学,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长宋家英,她不顾危险,主动请战,逆行武汉,作为山东省第11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成员,至今仍奋战在抗疫一线。

选取学生们身边的、真实的人物举例说明,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获得感的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的真实反映。

第二,“抗疫”背景下线上主题思政课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感情注入,做到以情动人。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使命与担当”的主题,我把央视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中的诗朗诵《相信》作为课程资源,播放给学生听。教师先介绍背景:央视元宵晚会因为武汉新型肺炎疫情爆发,而取消了观众设置,在整台晚会上,台下观众席空无一人,其中最感人的就是诗朗诵节目,诗朗诵《相信》讴歌了逆行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感动了观看的我们。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重温感动。众多艺术家深情地朗诵着,“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现在换90后保护你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请领导批准”,娓娓道来的话语,让备课中的我再次留下热泪。我想,这些诗句也一定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内心深处触动和感染他们,引起起他们思想的律动、灵魂的涟漪和心灵的共鸣。

思政课教育目的是升华人的思想、激扬人的心智和感化人的心灵,所以,思政课教学不能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和枯燥的道德说教,必须充满激情、饱含深情,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第三,“抗疫”背景下线上主题思政课程应循循善诱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生们的思想还不够

深刻和全面,因此,需要我们通过问题引导他们深度思考。问题,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成长;引导,就是教育。

在艺术家朗诵视频播放完毕后,我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朗诵中的那句话最打动你?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目的是引导学生们发现,责任、担当、使命感,这些都是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使命与担当”是与身份相对应的,如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只介绍英雄人物,一定达不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又提出了几个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都有与身份对应的使命与担当,请大家思考,你现在有怎样的身份?这个身份带给你怎样的使命和担当?在宅家抗疫这段时间,你做了什么?你的所作所为与自己的身份契合吗?在未来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从事某个职业,一定也会遇到需要承担责任、需要担当的时刻,当那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做?

在小结部分,我设计了下面的一段话与学生共勉:同学们,现在,你们是中学生,将来,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也许,你会成为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的科学家、也许,你会成为像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也许,你会像老师一样,传道受业解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你们都担负着责任,都有使命,都会对这个世界的未来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希望你们成长为既具有中国精神又有国际视野的人,成长为认清身份明确责任能担当的人。同学们,担当不是未来的事,是从现在就该做的事,特殊时期宅在家防病毒传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倒杯水,这都是主动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感,更是一种行动。个人拥有成长,社会才能强大,愿每个人,都成为深知使命、敢于担当的人。

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育,要在如沐春风、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循序渐进不断启发中让学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和感悟。

第四,“抗疫”背景下线上主题思政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程最后,为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我找来几个反面例子抛给学生,例如汶川地震时,抛下学生逃跑的“范跑跑”范美忠老师。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学生思考:有人说,范跑跑代表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人群;有人说,范美忠老师在危急关头丢下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操场,事后还在网上对自己的行为大肆宣扬,是可耻的;还有人认为,在危险降临时逃生是人的一种本能。范美忠的行为和言论都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对此,你怎么看?

這个问题的设计,仿佛将学生置身于一群叽叽喳喳讨论问题的人

群之中。在现代社会,网络信息铺天盖地,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如何在七嘴八舌中建构起自己的立场,其实就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我们每个人的三观都不是凭空建构起来的,一定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在老师的引导中、在自己的思考中慢慢形成起来的。能够理性分析他人的观点,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个目标。

以上四点,是基于内容层面对“抗疫”背景下线上主题思政课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作为线上课程,还有技术方面的几点技巧。

首先,直播课程和录播课程,都可以成为线上德育课程的承载方式;其次,建议教师自己录制教学视频,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教学视频中教师的语言和动作一定可以起到比单纯的文字、图片更好的教育效果;第三,教师备课时应广泛搜集权威信息,准备大量供选择的教学素材,建立资料库,然后选取最适合线上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料(音频、网络视频、自制微视频、PPT图片等),设计成课程的形态展示给学生;最后,要想做到把思政课讲得“有温度”,不能是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是单向度的“聆听”,而应想方设法通过线上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达到心灵的共鸣。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讨论的问题,方便学生留言参与探讨和交流。

一堂优秀的思政课结束后,学生的反应不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而应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在探讨中拓展,在争辩中升华,在思考中感悟,在学习中提升,这,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抗疫
“画”说抗疫
“ 画” 说抗疫
宋光辉:退役不褪色,抗疫显担当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团结抗疫
“抗疫”实录
抗疫歌
万众瞩目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