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2020-04-30于兰花
于兰花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教育已成为特别关注的一项民生活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度更高。那么作为教育的一员,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懂得感恩,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好少年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说明。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为了解和分析我校学生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多少的现实状况,我们在全校师生内进行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作品等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发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吸收很是欠缺,在发放的700多份有效问卷中,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只有47%的学生,只知道放假,不知道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22.8%的学生知道中国的文房四宝等,因此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二、历史与现状分析
国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有了一定经验,,但理论研究居多,实践操作性少。特别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几乎是空缺的。
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中的育人价值
[精选课例1]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知和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舒服和放松,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修养。在一年级上册音乐课第二单元《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中,让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我爱家乡环节中,学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其就代表了我们的一种民族精神流传至今。
[精选课例2]
美术学科在《旗袍》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们知道旗袍是由满族女性旗装变化而来,到近代社会逐渐变成了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观看旗袍,再到让学生们亲手制作旗袍,再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的创意非常新颖,同时同学们亲密无间的小组合作也让人感动,同学们已经爱上了旗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旗袍只是其冰山一角,还有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等待我们去发掘。老师通过美术课上的不留痕迹的渗透,让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体会。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精选课例3]
在小学科学中,六年制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目标进行编写,主要研究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点。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教法上,主要运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这些知识只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点滴,还有很多的更有意思、更有趣的科学探索等待你们自己去探究。这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二)利用认同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精选课例4]
在数学教学中,六年级上册《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计算这样一道题时:已知大圆的半径为r,请算阴影部分的周长与面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计算出原来阴影部分的周长就是大圆的周长,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大圆面积的一半,同学们积极思考,都非常有兴趣。π是圆周率,3.1415926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最早发现的,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温馨幸福的家园》第一课第二课时《我的成长足迹》,本课侧重让学生们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實际真正明白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培养学生社会关爱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心存善念。
(四)利用中国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课件设计上,画面和背景尽量巧妙的采用中国元素,需要音乐可以参考中国民族古典音乐。在中午午休期间我校播放的是《高山流水》;在课间我们播放的是《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成长。教师的板书要认真书写,展现“端端正正书写,堂堂正正做人”的中国魂。
举办教师和学生书写大赛,让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等书法“活”起来,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国粹。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书法大赛,涌现出了许多“小小书法家”称号,并多次获市级一二等奖。
在课堂用语和作业批语中,尽量用名人名句和古诗词。如教育学生家长呼叫你时,要“父母呼,应勿缓”;学生开小差偷懒时,教师用语是“业精于勤,荒于嬉”;学生懈怠时想要鼓励学生,教师用语是“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五、结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研究,教师的授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格修养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大部分同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充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中,让个性得到良好发展,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