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交错下的神农

2020-04-30房小铃

神州·中旬刊 2020年4期

房小铃

摘要:1994年,董启章凭借《安卓珍尼——一个不存在的物种的进化史》和《少年神农》分别一举摘得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以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以来,“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作家”董启章从未间断创作属于香港的“纯文学作品”。迄今他已经创作并出版书籍余二十多部,广受学界赞誉,特别是其近十年来主要创作的“自然史三部曲”备受关注。

关键词:少年神农;双线故事;多元化叙述

香港作家董启章自发表第一篇小说《西西利亚》以来,获奖不断,并在港台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几年,其作品开始在大陆引进,在国内的评论界亦逐渐引起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大陆对其研究仍然十分匮乏。本文试图从董启章《少年神农》小说中的时空观、复调性与多元化敘述入手,探讨其小说世界的独特性,窥视其小说世界的真相。

一、对话性与多声部的写作方式

“起先,人们称我为神农,但我觉得我不过是一个少年。后来,我说我就是神农,但人们却说我不过是一个少年。”(1)

《少年神农》开篇以“神农”自己的口吻叙述故事,利用“省叙”式的视角越界在文本中制造一种强烈的悬念感,为文本中的主题思想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读者迫切的想知道后续情节。文本细读可知,神农是因“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后拥有长生不老之躯,因爱人“纍”逝世,想吃西王母“至毒之毒”的药丸一同离去,结果却从牛首人身变成了一个翩翩少年;这个时候叙事者突然变换成香港翻译系二年班赵蕾,让我们误以为“念药剂科的研究生”就是从古活到现代的“神农”,但是作者又说“人们不叫他神农,而叫他‘神神地,这个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是双线发展的故事。担任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的评审员钟玲作家说:“董启章在《少年神农》中展现的一大特长就是他的声音变化。此小说分成古代及现代两段,以类似的人物及类似的事件相呼应。第一段用的是一个天性浪漫的少男声音,即以神话时代的少年神农为第一人称;第二段用的是当代的立场,现世、也现实的声音,这个第一称的女子是香港一间大学的女生,为一绰号神农的药学系学生的女友。两种声音都具特色。”(2)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述视角,即由叙述者发声,构成小说的基本声部。但由于视角越界的存在,故事人物成为了文本中的内在发声者,使小说出现了两种声音交叠穿插的“混响式”叙述效果;而在两类声音的设计上,作者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即叙述者声音对故事人物声音的有意模仿,这种处理技巧有两个好处,一方面通过制造两类声音的相似性,消解声音转换的突兀感,使叙述者可自然地替人物发声,进而巧妙地渗入自己的情感态度,甚至做到两个声音的相融相叠,以增大发声力度,强化发声效果。而我们之所以会有空间和时间上的人物“错感”,是因为作者从宏观上进行时空交错艺术化处理,打破了惯常的叙述规则,现在与过去混合叙述,使整个叙事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而多变的时间所带来的张力是为小说情节提供多种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二、解构权力话语,消除中心权威

除此之外,《少年神农》还运用了多样化的预叙形式,除了常规预叙手法外,在倒叙上采用了“部分倒叙”和“完整倒叙”,比如作者一开始交代是文字害死了“纍”,后随情节发展又重复叙事与“纍”的相遇与经历,还使用回返往复的叙事手法,不断重复“你还年轻啊”这句话,并以此来展开小说故事发展。众所周知,文字的出现推动华夏文明的发展,但“神农”却认为文字的出现导致了“纍”的衰老死亡,因为有了文字就有了历史,而历史使神话封存于古书上,如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历史都是后人所撰写,缺乏真实性,文中作者也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古书上说我一日遇七十毒,实在是夸大其辞”,作者运用大量的神话题材来戏拟,即通过对经典事件、情节、人物、处境的游戏化的效法,折射出前后差异,给观众带来错位的快感。罗兰·巴特认为戏拟与反讽有着密切的关系(3),戏拟不仅包含着反讽的意味,而且着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心能否激发读者的思考。“所谓戏仿(Parody),即模仿经典风格,折射历史差异,激发读者的嘲讽与反思。”(4)

“在弱水之前,纍问我:如果我在这里溺死了,你会为我流泪吗?我说:我也会跳到深渊中随你而去。”这对话本是对爱情的完美诠释,结果“纍”却反其道:“不!你不能溺死!你是神农,你只可以有一种死法——尝药而死。”可谓讽刺意味极重。作者运用神话故事“戏拟”,编造新的内容,解构权力话语,消除中心权威,发散读者思维。因为历史的记载,人们对所有事物都进行思维框定,缺乏想象力,所以“我唯一慶幸的,是纍的名字不在古书上”,这样她可以存在我的心中,可以成为的梦,因为她是自由的,可以无限想象的。

结论

《少年神农》发表于1994年,其创作风格上引入了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写法,打破了香港文学的传统框架,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超前的,如现代“神农”吃毒菜后生命危殆结尾,揭露商家为牟利向“不当使用农药的个体户买菜输港”,“一日而遇七十毒”反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为追求利益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造“毒”;文中作者除了倡导人们要绿色环保,健康饮食,还告诫我们不要“活在机器中间”,要与人交流,亲近大自然;以及“反对用生物做实验,向白老鼠注入癌细胞。”因为人类没有在动物身上做实验的道德权利,而且动物实验最终可能在临床试验的时候并不适合人体,虽然动物不能发声,但我们可以帮忙阻止这种残忍和不人道的行为,希望医学界启动”替代“活动实验的项目。

注释:

董啟章:《少年神農》(台湾: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专号,1994年),页97—111

钟玲:《令人惊喜的新人》(台湾: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专号,1994年11月1日),页60—61

[法]罗兰·巴特:《S/Z罗兰·巴特》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页118-119

赵一凡:《从卢卡奇到萨义德:西方文论讲稿续编》(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页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