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老后
2020-04-30王鼎钧
王鼎钧
日本女作家上野千鹤子有一本书讨论老年,杨明绮译为《一个人的老后》。通常女子比男子长寿,妻子照顾丈夫,丈夫比妻子先走一步,剩下妻子独对晚年,《一个人的老后》焦点放在女性身上,“老年问题就是女人的问题”。这个写法,固然因为作者是女士,对女性的问题特别锐敏,同时也不排除有商人建议的销售术在内,目标锁定女性,可以集中公众的关注。老年问题当然不仅是女人的问题,男人流行不婚,也难免离婚或丧偶,独居的男人增加,也是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上野千鹤子又写了一本书,称为《一个人的老后男人版》,后浪前浪,乘势共进,一时汹涌澎湃。
上野千鹤子是学者,学者必有与众不同的一家之言,她主张老人独居,“自己的房子自己住”,不必留给儿女。“本来就是一个人,现在还是一个人”,她劝老人不要怕孤独,把孤独当做伴侣。洪雪珍心同理同,发出和声,也勉励老人独立老,孤独老,誉之为老年的“英雄之旅”。
有人制作了一张“孤独等级表”张贴在网站上,一个人喝咖啡(我想是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第三级孤独。我想起有一个馆子叫“独享锅”,一个人喝咖啡是独享,独享也是“享”,能以“独享”为享受,就懂得“以孤独为伴侣”了。在“伴侣”说出现以前,大家都说孤独是老人遭遇的挑战,好像金鼓齐鸣,烟尘四起,上野千鹤子说“伴侣”,就温柔了。
上野千鹤子认为人多未必不孤独,我想起“相识满天下,知音无几人”,还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读上下文,她说的并非这种孤独,她讨论的问题没到这个层次。另找一个例子吧,有人说自从我结了婚,我才知道什么叫孤独。好了,依例延伸,有人会说自从家里来了个后母,我才知道什么是孤独。有人会说自从进了某某公司上班,我才知道什么是孤独。诗人还说人群是沙漠呢。这孤独不是减少人口造成的,都是增加人口造成的。人多了怎么反而孤独呢?
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独居的老人比较快乐,与子女合居的老人比较苦闷。另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西方国家的老人比较快乐,中囯的老人比较苦闷。这两份报告本来没有关联,我读后合而为一。中国的老人苦闷,是否因为他们和子女共同生活? 西方国家的老人比较快乐,是否因为他们独自生活?我不做研究,无法追究根底,只能做品茗清谈的材料。
人多了为什么造成孤独呢? 因为人与人相处,必然发生谁迁就谁的问题,张公艺以百忍维系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百忍就是一百种迁就,处处迁就,互相迁就,日子过得很压抑。西方流行一个说法,人与人要互相对抗,从对抗中寻求妥协,取得平衡,多数人会觉得辛苦。老了,独居了,也就是释放了,当然快乐,老了,还得在原有的环境里煎熬,当然郁闷。
烦恼来自生活,入山修道的人为了免除烦恼,宁愿放弃生活。老人独居,烦恼不生,可是日子怎么过下去呢? 上野千鹤子用很多篇幅为老人提出详细规划,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想得十分周到,几乎是一本老人手册。这一部分实用价值很高,启发不大,我们还是看她那些散文式的抒写,她不鼓励老人再婚,劝他们多交朋友。
上野的意思,独居之独,指离开了家人,正因为离开了家人,更可以融入人群。上野认为人与人的感情靠后天培养,即使是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她好像也不大相信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中国人讲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精力时间五马分尸。一旦独居,就可以专心经营老年的人脉了,这时,老人是个“新鲜人”,重塑生活。专门研究老年问题的老年医学会,也劝老人多交朋友,他们举出许多理由,其中有一条是独家:多交朋友就会多出门,就会多运动,运动有百益。
交朋友? 不是说人多了惹烦恼吗! 在《一个人的老后》这本书中,退休后交朋友和在职场中交朋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天站在脚尖上伸长了脖子无友不如己者,升上去,换一批朋友,降下去,换一批朋友,浮浮沉沉,当然是很大的负担。
上野提出独特的主张,独居的老人要交一些“平平淡淡的朋友”。不需要博学的朋友,博学使人疲乏,也不需要倾心吐胆的朋友,倾心吐胆使人唠叨,依例类推,也不需要酒肉朋友,酒肉使人血管狭窄,也不需要两肋插刀的朋友,上野劝老人示弱。择友的条件,希望他们比自己年轻,对朋友的依赖,不超过“全家出门时,可以把钥匙寄放在他家”。
平平淡淡! 没错,朋友的狂风骤雨会搅乱他的节奏,他也跟不上朋友追赶跳跃的步伐了。我们中国人打麻将,抓牌出牌飞快,好像不假思索,胡适之打麻将,一桌四家慢慢摸牌,慢慢喝茶,慢慢聊天,常常忘记轮到谁出牌了,停下来计算各家手中谁有几张。他们虽然打牌,并没有“博弈心理”,堪称一桌“平平淡淡”的朋友,打了一场平平淡淡的麻将。
都说人到老年交新朋友很难,其实交平平淡淡的朋友并不难。交朋友要通人情世故,要有一些方法技巧,老人在家庭职场社团修炼,在善恶利害敌友之间周旋,可以说由幼儿园到研究院正果累累,想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又有何难?因此,老人“想一个人就一个人,想两个人就两个人,想一群人就一群人”。不管多少人,相处总是平平淡淡,当然没有利害,甚至也用不着道义。
平平淡淡! 令人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若水”。有人把老子的意思看成“君子之交若水”,非也,老子的意思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句末“若水”是对“淡”的形容,水性也不止一方一面,此处只取味淡,譬喻只要部分相似。各种水也有各种滋味,此处专指淡水,而且是淡水中的井水泉水,这是文学语言,不是科学语言。中囯人认为生活经验可以转化成味觉,居然从老子就古已有之了,“世味”有酸甜苦辣咸,“淡”是不酸不甜不苦不辣也不咸,所谓淡而无味是也。人的大脑善变,对任何一味都会厌倦,惟有“无”才能长久,这是道家的哲学,对老人特别适合。人生在世起初做诗人,后来做商人,最后做哲人,这个哲人应是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