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
2020-04-30魏鹏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新媒体快速发展。新媒体既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有利机遇,又提出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只有不断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考核激励机制,才能使新媒体成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倍增器”,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辅导员 工作创新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十一世纪新媒体快速发展。以QQ、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当代大学生群体,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实现人际交流、抒发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时代感、更有吸引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丰富和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新媒体促进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
由于人的思想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大学生在同辅导员面对面交流时一般不太愿意讲真话、说实情。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构建了一个异质的“人造世界”——虚拟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实现了师生在人格、权利和地位上的平等,学生消除了对辅导员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毫无顾忌地向辅导员倾诉遇到的困惑与挫折,使高校辅导员更容易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以QQ空间为例,现在一些大学生喜欢以说说的形式,通过文字、图片甚至短视频表达自己的情感及对某些事件的看法。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浏览学生的说说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学生思想问题,高校辅导员可以对症下药,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新媒体提高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
以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主要是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对时间和空间有严格的要求。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大大增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首先,利用新媒体,高校辅导员可以实时发布一些如学术讲座、奖助贷发放、学科竞赛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其次,利用新媒体,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更加便利。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求职等方面遇到任何困惑与挫折都可以和辅导员交流沟通,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克服传统媒体反应速度慢、应对周期长、互动交流受限制的缺陷,使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新媒体丰富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手段
与新媒体技术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比较单一,效果难以彰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现如今,高校辅导员可以依靠新媒体如微信、QQ、微博等平台,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以手机通信网络和电脑互联网作为传播途径,高校辅导员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快速把那些具有时代性、教育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富于艺术性且更具有亲和力,更能被当代大学生接受。
三、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在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提出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带来了挑战
在传统大众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由于受到自身新媒体素质、大量事务性工作及工作时间等的限制,面对即时、海量的信息,可能出现学生和自己同时获得信息,甚至比自己更早获得信息的情况。如果高校辅导员固守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方式,不能深刻理解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新规律和特征,还是习惯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解决新媒体时代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就会出现自身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工作效果却不甚理想的情况。
(二)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带来了挑战
当前,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高校辅导员的话语传播手段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新媒体时代,虚拟空间中每个主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信息的传递过程是双向的,受教育者更乐于根据自身的判断,选择自认为正确的东西,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调查显示,一些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还是习惯使用传统媒体时代那种控制式或劝导式的话语传播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流行文化和网络语言,高校辅导员并不熟悉。即使是一些“90后”高校辅导员,也不一定能及时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交流中使用的网络新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话语权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为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根据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性,积极更新话语传播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三)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能力带来了挑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7年4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的“各互联网应用在青少年网民中的普及率”显示,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等方面的普及率远高于其他网民的总体普及率。最近的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国内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9.3亿,其中Z世代(95后)用户达到了2.3亿”。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新媒体应用的主体。目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强影响”与高校辅导员使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弱能力”之间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调查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对新媒体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一些高校辅导员会使用QQ、微信等新媒體开展工作,但不擅长使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路径
面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增强熟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本领能力,积极推进自身工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为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
(一)创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
面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变化,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原有工作理念进行深刻变革,达到抓得住人、入得了心、管得到用的效果。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高校辅导员要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网络,积极主动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其次,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为其提供丰富、原创、新颖的高品质内容。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盐”烹调出美味“菜品”,使当代大学生自觉认同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次,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高校辅导员要摆脱传统思维定式,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意识①(5-7)。为此,高校辅导员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彻底实现叙事模式和叙事风格向“网络化”转变,以契合新生代青年的网络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接受规律②(8-13)。
(二)创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当代大学生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和“最亲近移动互联网的一代”,他们主动融入网络、利用网络、玩转网络③(86-87)。由于受到网络新媒体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热情。面对这种新情况,高校辅导员必须积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利益关切,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和需求点,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唱响新媒體上的主旋律,弘扬向上正能量。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参与新媒体平台上议题的竞争,设置正确的主导性话题引导学生。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开展网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艺作品征集、“信仰的力量——我的入党初心故事”分享会、“身边好青年”网络主题教育等活动,吸引学生眼球,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筑梦青春。二是实现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到隐性思想教育的转变。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更加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中做到寓教于乐。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上长期发布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具有趣味性的信息,长久地、默默地、逐渐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转化学生,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创新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一方面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努力学习,真正成为使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做好条件保障,不断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④(152-155)。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健全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高校辅导员系统学习并掌握新媒体的特点、规律及运作方式,让高校辅导员由以前的被动适应新媒体转化为主动出击,使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上受启发、受教育、受服务,不断增强新媒体的育人实效。二是不断完善考核奖励机制。高校可以研究制定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考核办法,将网络新媒体育人工作纳入业务能力考核。鼓励辅导员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效果给予奖励,同时积极推动优秀的网络作品转化为科研学术成果。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高校辅导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考核激励机制,使新媒体成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倍增器”,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
注释:
①谢志芳,杨露.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高教论坛,2018(9).
②王贤卿,董扣艳.网络二次元叙事对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5).
③魏鹏,黄淑婧.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研究[J].知识经济,2019(12).
④张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提升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0).
参考文献:
[1]谢志芳,杨露.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高教论坛,2018(9):5-7.
[2]王贤卿,董扣艳.网络二次元叙事对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5):8-13.
[3]魏鹏,黄淑婧.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研究[J].知识经济,2019(12):86-87.
[4]张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提升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0):152-155.
[5]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66-68.
[6]魏鹏.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139-140,158.
[7]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政专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9SJB1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