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生活化作业设计例谈
2020-04-30熊维
熊维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情景化”越来越强,在设计“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真实的认知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展开为出发点,才能引发学生真思考,最终提升其终生学习力。
一、基于区域认知的生活问题设计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基本的认知方法,核心是从空間视角认识世界。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就能够形成从空间的视角认识世界、国家、家乡的意识和习惯,能够从不同空间尺度认识区域的特征,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正确评价区域发展中的得与失。
对于刚学地理的初中生来说,要初步了解区域认知的方法,莫过于了解自己的家乡,于是笔者设计了“了解你的居住地”的生活问题。
作业一:了解你的居住环境。1.了解你的居住环境(从住址是在乡村还是城镇、地形是平坦还是崎岖、有无河流、有无公路、是否通电、无线信号是否畅通、距离学校、医院、商场各有多远、吃的粮食蔬菜是自家出产还是购买等方面了解)。2.如果你有能力搬家,你想搬到哪一个你熟悉的地方?为什么?3.总结各居住地的相同点。
学生的作业呈现——
学生甲:我的家在城郊,地形平坦,清江河从我家门口经过,靠近318国道线,无线信号很好,电力设施完善,家的附近就有学校、医院和商场,主要吃米饭,靠购买,蔬菜主要是自己家种植,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条件较好。我认为我的居住地很好,不想搬家。通过和学习小组内同学的居住地比较,发现大多数地形都比较平坦,都有公路河流、有电、有无线信号、附近有商场(小卖部)。
学生乙:我的家在山区,地形崎岖,屋旁有小溪流,住户较少,有村级公路经过,无线信号好,电力设施完善,家的附近没有学校、医院,有一个小卖部购买日用品。家里种有水稻和蔬菜,能够自给。我们那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我不愿搬家,但没有学校和医院,办事不太方便。我发现大多数地形都比较平坦,都有公路河流、有电、有无线信号、附近有商场。
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居民点的异同点,认识各个聚落的环境和功能,深刻理解聚落的概念。①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②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聚集中心,具有多种功能。首先是居住功能;其次是经济功能;第三是社会功能。③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作业一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按照提示,几乎都能描述,但难点在于教师要求学生把大多数居住地的共同点总结出来,许多学生居住地类似,易引起共鸣。笔者让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判断居住地形成的原因,从而理解并形成聚落的概念。
二、基于综合思维能力的生活问题设计
综合思维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思维方式,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学科,学会综合思维,能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
作业二:查找家里主要电器产地,在地图上标出并分析。1.这些城市在自己家乡的什么方向?2.这些城市在海陆位置、地形上有没相似的地方?3.这些城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与西部有何差异?4.自己的家乡为什么没有这些工厂?
学生作业呈现:1.家电主要来自广东,第二产地是浙江,第三是安徽。2.这些城市都位于自己家乡的东方、东南方,且距海洋近,地形相对平坦,交通方便。3.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4.自己的家乡交通较落后,缺少人才、资金和技术。
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他们中的许多现象尽可能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阐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的生活问题设计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地理学科的研究核心就是人地关系。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绪言强调:“在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要了解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以及一些经济和文化现象,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建立人地协调观,并对人类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作业三:观察学校周边的城镇化建设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作业呈现:随着近些年恩施州城市骨架拉伸,城区向北延伸,位于城区北边的学校附近曾经林立的赭红色小山丘被推平,一些丹霞岩石所拱护的小山湾被一一填没,美不胜收的地质生态与植被生态踪迹难觅,原先漂亮的丹霞地貌渐渐变成毫无灵性的“人造平原”。
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制订保护丹霞地貌的规划,要做好保护生态的大文章,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保护好祖祖辈辈留下的青山绿水。
学生对此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深入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的原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使其切身体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后,因为有前面的情境和问题做铺垫,笔者设计“我为恩施城市规划献计献策”板块,并设计如下问题:①恩施市的地域形态有何特点?②分析恩施地域形态形成的原因,并归纳优缺点。③你理想中的恩施城区是什么样子?④如果你是城市规划设计师,将如何规划设计恩施未来的发展?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生活问题设计
地理实践力是指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实验的能力。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掌握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地理实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制定有效的实践方案,解决实践中的地理问题。
作业四:为自己的家乡制订一份环保规划。
学生作业呈现:环境保护规划。(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将各居民点厕所改造成水冲式公厕,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力争全村普及。(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处理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垃圾收集点,对垃圾进行袋装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布局,使绿化渗透每户的宅前屋后。
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形成问题,问题与情境紧密联系,学生最感兴趣,也易于理解和接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收集证据、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深入思考、增强地理学科的实践力。
(作者单位:恩施市龙凤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