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借鉴 无问“东西”

2020-04-30王章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表叔铺垫名片

王章材

结构完整是对初中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结构完整的作文?笔者认为,在“术”的层面,可以调动各种资源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是应该而且必需的。

一、从影视作品中借鉴写法

无可否认,当前的影视作品对初中生的影响很大。如果将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技巧运用于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影《叶问4》公映以后,很多初中生都通过影院或网络观看过。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以《叶问4》为教学契机,设置问题情境:“《叶问4》的开头就写叶问与洋人比武,但叶问一直落于下风,比武状态欠佳,观众为之担忧不已。那么,导演为何要这样安排剧情呢?”经过小组讨论,有学生说“导演故意把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开头”,有学生说“这样拍,让观众为叶问的命运捏了一把汗”,更有学生说“导演这样拍开头,让我急于想继续看下去”等。

笔者见时机成熟,相机引导:“写作中,我们一般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去写,这种写法叫‘顺叙。”学生纷纷点头。接着,笔者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按照‘结果—起因—经过去写,那又会怎么样呢?”学生陷入了沉思,三分钟后有学生举手回答。

生1: 在一开头就写出结果,可以吸引读者,再写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文章就完整了。

生2:把结果先写出来,读者就想知道结果是怎么来的。只要后面有原因和经过,文章还是完整的。

师:不错,结构完整也体现在叙述方式上。把事情的结果放在作文开头,这种技巧就叫“倒叙”。倒叙不破坏文章结构,反而会引起读者阅读期待,使文章结构更合理。

接着,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回忆老师的记叙文,并要求运用“倒叙”手法。作文收上来后,经过筛选,笔者展示了一名学生的作文第一段:

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远远地看着你用手中的粉笔,巧妙地在两点之间画上一条线段。哦,你就是我曾经讨厌的数学老师吗?记忆中的一幕幕再次被轻轻地翻开。

作文开头写“我”专心致志听数学老师讲题的情景,触景生情,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文章以倒叙开头,精彩提前——老师为何曾让“我”讨厌,为何让“我”由厌生爱?那一幕幕的往事,又为何让“我”念念不忘呢?开头悬念丛生,读者则心存疑惑。接下来作者叙述“我”在老师的苛求下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情节引人入胜,结构完整圆润。

二、从名著中借鉴结构技巧

名著阅读是初中生的必修课。名著的价值不仅是思想、内容,还有写作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不仅要从思想和内容上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水浒传》是中考必考篇目,其中的写作技巧也很值得借鉴。基于此,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该书时引导学生学习其写作技巧:在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种种迹象都表明杨志一行注定失败,文中在杨志丢失生辰纲前都有哪些暗示呢?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又分组整理,发现杨志失败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天气热,文中有五处直接或间接的环境描写;二是人物及其对话,即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厢禁军之间的语言描写。笔者趁机帮助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为“失纲”事件创造条了条件,这种技巧就叫“铺垫”;语言描写为杨志担心贼人出没、生辰纲遭劫、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军汉不服从杨志管理作了暗示,后文又回扣了暗示,这就叫“照应”。再联系整个章节来看,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这些内容并没有直接写,这又照应了小说前一情節中吴用早已设下的妙计。

学生恍然大悟,笔者趁热打铁:“通俗地说,铺垫是用来衬托、引出下面主题的,好比你要形容夏天的炎热,你不能直接写‘热,而可以通过描述草木无精打采、垂头丧气来写;照应强调的是前文所写,后文有着落,后面所写,要与前面交代相合,这样才能使情节连贯,结构完整。”

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了一名学生曾经的作文,大致意思是表叔邀请“我”和家人去他家做客,说他养香猪致富了,到表叔家后,看到他家的香猪和墙上的奖状,“我”很替他高兴,他也成了“我”最佩服的人。

通过前面的引导,学生立即看出了作文的问题:这样写过于平铺直叙,难以吸引读者。笔者便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铺垫和照应进行修改。有一小组这样建议:

作者可以先交代表叔家在山区,交通不便,家庭收入一直不高,后来,屡败屡战的表叔终于嗅到了商机,找准山区优势,发展特种养殖业,一举成为致富带头人。这样,前面的渲染为后面养殖香猪作了“铺垫”。那么,表叔为何要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呢?在结尾要有所交代,原来,表叔准备注册成立自己的生态香猪养殖公司,邀请亲朋好友以示庆贺,并共商发展“猪”计。

这样一处理,作文前有铺垫,后有照应,前后勾连,结构更严谨了。学生也从中明白了铺垫和照应的用法:所谓铺垫,就是先交代原因和环境,欲写甲先写乙,对情节的发展做必要的介绍,使情节发展不突兀;照应,就是后文对前文所写内容有呼应。这样,才能使文章严谨,结构合理。

三、从教材中迁移文章结构

教材文本是最典型也最权威的范本,“教是为了不教”的一个内涵就是,教师把教材教给了学生,学生就可以运用教材所学进行其他文本的学习,教师就不必再教其他文本了。笔者认为,利用教材文本教会学生建构写作结构是最有效的写作教学。教材文本为师生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结构范本,下面,笔者仅以“总分总”结构的借鉴为例来谈谈写作教学。

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比如《社戏》一文,文章开始写“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总写”,总写住在鲁镇平桥村的原因;结尾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也是“总写”。中间的“分写”用了较大篇幅,作者重点在“好豆”和“好戏”上做文章。

笔者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运用了‘总分总结构,不这样写好不好?”有学生回答“这样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学生说“这样写首尾呼应,主题鲜明”。笔者总结道:“尽管这种结构有多种变式,但总是这样一个模式——先写一个短小的开头,一般用概括的语言;接下来就是分写,通常是由一个个片段或镜头组成,短小精悍,各自独立,又服从于同一条主线;文章的结尾,还是总写,可以与开头呼应,也可以做总结性表述。”

弄清了这些,笔者以《家乡的名片》为题要求学生用“总分总”结构作文。作文收上来之后,笔者非常欣慰,如学生李红梅的作文:

我的家乡襄阳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她拥有许多让人惊艳、赞叹的软硬名片。

第一张硬名片是古隆中……

昭明台是襄阳的第二张硬名片……

孟浩然、米芾是襄阳的软名片……

不论是硬名片,还是软名片,它们都能代表襄阳,都能让人惊艳不已,让人赞叹不止。

这篇作文是标准的总分总结构,而且首尾照应圆合,显得严谨自然,浑然一体。

(作者单位:枣阳市吴店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表叔铺垫名片
包头的名片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我家的环保名片
我的年度汉字
——宅
表叔进城
表叔的幸福生活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
二表叔的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