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疫,从我做起
2020-04-30艾理
艾理
2019 年12 月,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此类病例。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面对疫情,国家迅速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广大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作为普通人,在积极响应防控措施之外,我们需要科学地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了解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
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那就是发热。这就要提到免疫系统对病毒入侵的防御功能了。
一旦病毒进入鼻腔,与免疫细胞相遇(一两个病毒可能遇不到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通过识别病毒,发出警报(释放免疫因子),从而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机体打喷嚏,将入侵病毒排出,但这种防御机制是很粗糙的。
未被排出的病毒会因吸气产生的吸力侵入咽喉部,咽喉部含有黏液和大量免疫细胞,黏液黏附病毒,使免疫细胞与病毒充分接触。免疫细胞一方面直接吞噬病毒,另一方面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一步“招募”免疫细胞进入该部位,从而抑制和攻击病毒。
部分病毒突破咽喉部的防御,进入气管和支气管。这些管腔表面有一层由纤毛上皮细胞、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组成的黏膜,黏膜层的下面为平滑肌层。当病毒感染上皮细胞时,免疫细胞同时被激活,促进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刺激平滑肌收缩,从而产生咳嗽、咳痰的症状。
但是,如果病人出现干咳症状,就说明病毒突破气管、支气管部位的防线,侵入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细胞同样会被激活。这样,一整套环节中的免疫细胞被激活,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病毒入侵肺泡后,如果引起大量肺泡上皮细胞死亡,其释放的死亡物质进一步刺激免疫细胞,引发更强的发热反应,可表现为持续高热。发热反应其实也属于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一方面过高的温度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温度升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
另外,由于咽喉与食道相连,部分病毒可能通过咽喉部进入消化道,通过感染肠上皮细胞以及激活肠道免疫反应,产生胃肠道症状。
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不一。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钟南山院士提出:①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②有感冒要到发热门诊就诊;③要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我们需要重视防护,但也不必恐慌。”
所有传染病的防治都可归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作为普通人,除了积极支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外,我们应自觉做好防护工作。疫情发生时,在工作场合中、外出时都戴口罩,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同时在室内注意通风,勤洗手,多运动,少熬夜,尽量减少传染的机会。养成健康文明的公共卫生习惯,人人有责。
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用纸巾、手绢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飞溅。避免用双手遮盖口鼻,因为这会让手沾染上病菌,也会将病菌传染给别人。如果临时找不到手帕或纸巾,情急之下,可以用手肘的衣袖内侧来代替手捂住口鼻。弯曲手肘后,再靠近口鼻。这个动作可以将喷出的飞沫阻挡在手肘皮肤或者衣服上,而这个部位较为干燥,并且不容易再接触其他公用物品,可以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使用后的纸巾不要随便乱扔,要丢到垃圾桶里。咳嗽或打喷嚏后要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同时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说话语音不要过大,避免“口沫横飞”。
戴口罩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凡呼吸道受感染的患者、需要照顾呼吸道受感染患者的人士、在传染病流行时外出或进入医院的人士都应佩戴口罩,以减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摘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避免交叉感染;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处,容易增加持续感染的风险,可以由内向外反向折叠后,用自封袋包装。佩戴后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投入有害垃圾桶;疑似传染病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过的口罩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手卫生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用流动的水并使用肥皂(皂液),揉搓的时间不少于15秒。
建议使用“七步洗手法”:第一步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资料来源于央视网、《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