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传统元素 丰润语文课堂

2020-04-30林丽洪

新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知音传统节日古诗文

林丽洪

语文课堂是一个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平台,教师可以将与语文课程相关的传统元素融合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知晓传统,丰富语文课堂。

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节日就被列入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足见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讲授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将民间的一些习俗,如清明祭扫、踏青,端午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融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时,可通过节日习俗,让学生知晓端午节的来历,让学生吟唱端午童谣:“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挂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吟诵端午诗词《端午即事》《浣溪沙·端午》等。通过开展包粽子、吃粽子活动,观看划龙舟视频,等等,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为《端午粽》的课堂学习渲染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再如,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把中国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的习俗罗列出来,并以童谣形式呈现,教师可紧扣节日的时间与习俗特点作具体介绍。可以讲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可以诵读《元日》《清明》等相关诗词,从而生成多元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语文教学的传统色彩。再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传统节日》中的相关知识,把这些习俗文化写进作文中,并完成手抄报,然后进行展示。这样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探究传统,丰厚语文课堂

文以载道,经典的诗篇都凝聚着人文情感,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学习传统文化,除了领略古人用字的精炼、含蓄外,还能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古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状况。古诗文中的猜字谜、对联、填字、诗词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可依托语文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古诗文的浓郁芬芳,体会中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深邃而广博的思想内涵。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结合二年级学过的《传统节日》,深入探究这三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及內涵,感受、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精神意蕴,并拓展学习其他节日诗词,如《秋夕》《乞巧》《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冬至》等。另外,还可依托文言文教材,体悟文化意蕴,积淀精神。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司马光》,短短30个字描绘出了一个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古代少年形象。本课是统编版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可以通过注释、查工具书或者结合之前学过的白话文《司马光》等明白文言的意思。本单元围绕“爱”这个主题进行编排,《司马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以原汁原味的文言文传递着“仁爱之心”这个传统文化中永恒价值理念。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探究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又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时,要引导学生领会知音文化。子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是因为子期不但听得懂伯牙琴音里的高山流水,而且还懂得伯牙广博的胸怀与远大的志向。此外,在古诗文教学中,音乐的渲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曲《高山流水》,使知音文化流传千古。课中还可适时拓展诵读相关的知音诗句: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使传统知音文化有了深度和广度。总之,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古诗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展示经典篇章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学好古诗文,接受扎实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融合传统,丰润语文课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时,可以从家乡的传统美食入手,以“首届农民丰收节”里的杏仁粥、汤圆、肉烧等为着眼点,让学生从身边的传统美食中,切实感受到传统的元素,从而领会中华美食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课外的文化传承也能丰富课堂教学。福州市长乐区的“董奉草堂”具备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可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董奉草堂”,了解董奉医术高明、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学习古人的高尚品质。另外,还可以邀请传统文化名家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活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兴趣盎然,传统文化的根才能植在学生心中。这些地方文化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既可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可作为课堂上的补充。

四、诵读经典,丰盈语文课堂

“百闻不如一诵。”学生的心灵纯净,从小感悟经典可以激发他们对经典文化美的渴求。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诵读,经典文化的传诵能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经典诵读要把握好三个层次:读通、读透、读明。

比如,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就是音韵独特的经典作品,节奏明快,字又浅显。教学时,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诵读,如集体读、个性读、图片激趣读、品味对读等。在读通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读透、读明了。再如,一年级下册《姓氏歌》在分组读、男女生对读中,读明、读透中国汉字的拆分趣味。再比如,《人之初》是《三字经》的节选,节奏明快且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以配乐加上动作诵读,可以增添诵读乐趣。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诵读《三字经》全文,以及《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传统优秀篇章,让学生置身经典,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针对中高年段学生的经典诵读,可以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论语》《孟子》《庄子》等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传统书香浸润,既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底蕴,丰富课堂文化内涵,又可以帮助学生汲取精神营养,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承载着祖辈们的勤劳与智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元素,语文教师要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合理有效地融合到教学中,植入学生的心田,丰盈学生的生命底色,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异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知音传统节日古诗文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知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山水知音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开海棠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赵”字与《拍掌知音》的成书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