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

2020-04-30罗耀辉

新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本校园文化学科

罗耀辉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达成共识的价值体系,对全体师生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如果能够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校园文化,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深远的影响。

一、挖掘学科内涵,渗透校园文化元素

把校园文化化整为零式地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意义和魅力。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校园文化中的各种道德因素,举例性地教,持之以恒地教,学生在感到亲切、自然的同时,还会把个人道德的内需,逐步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拥有文化长廊、大师作品展览厅、师生书画展示厅等,如果能够有机地把这些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就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扎实、严格、系统的校园文化教育,给人生注入坚实、长足的成长基础和动力。例如,学校文化长廊的相关名言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箴言警句,具有极大的教育和启迪意义。在教学习作“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时,就可以把这些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加深对名句的理解,从而让名言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让学生的作文更加言之有物。又如,上介绍一件艺术品的作文课时,很多学生对艺术品的印象十分模糊,大师作品展览厅就成了很好的资源,这些作品或是名人塑像,或是富有地域风情的艺术品,让这些资源进入课堂,一是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向名人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是能有效降低习作的难度,使学生对艺术品有形象认识。另外,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时,要有长远目标,把一至六年级的所有古诗词内容,编排成校本诵读系列,让学生在诵读、感悟、赏析中体验中华经典的美,感受校园文化的亲切,从而化有形文字为无形的教育力量,真正让语文与生活、语文与校园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让语文走向生活,也让生活走进语文。

又如音乐学科在歌曲《桃李竞香百花艳》一课教学时,教师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结合闽南歌曲的特点,突出腰鼓节奏,把陶瓷文化的介绍与歌曲的演唱注入音乐课教学中。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歌曲,又感受了地方音乐风格,还了解了当地音乐文化,把民乐教学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效率。

各学科教师犹如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能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校园文化产生无可比拟的影响,要深入把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灵活精准地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校园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依托校本资源,把校园文化整合成符合学生需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挖掘出各种教育方式和渠道,以多种形式呈现于课堂,多方位地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真正体现校园文化元素的无所不在。

二、整合学科内容,渗透校园文化价值

1. 开发校园俱乐部课程。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我们把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学生成长的前提,每周三下午第二、三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俱乐部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艺术类有:泥塑、国画、合唱、舞蹈、古筝、吉他、葫芦丝、腰(号)鼓、书法(硬笔、软笔)和追梦小乐队;活动类:花样跳绳、田径、篮(排、乒乓)球,象(围)棋等十七个俱乐部。还有学校规定的趣味数学、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作文(一、二年级口语交际)等必选俱乐部菜单。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最切合的俱乐部申报一至三项。学校再按照学生自选与年段、学校调剂相结合的原则,将部分学生重组,配备有专长的学校、年段俱乐部辅导教师,实现“俱乐部活动”的长效机制。

2. 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结合原有“一条绳,一支笔”校本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从习惯(八好习惯,成就人生)、能力(思维力,创造力,沟通力,协作力)、健康(健体,健心)等几个方面拓展国家课程的外延,丰富校本课程的结构。例如,根据政策、时间、事件、节日等因素,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将城市文化和学校文化相互交融,开展以“致真文化”为主题,以“经纬”为构造的常规性活動。经线逐级而上开展“年度性活动”,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礼”,四年级“十岁成长礼”,六年级“毕业感恩礼”,等等;纬线则贯穿全学年,四季花开,活动缤纷,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两条线系统性构筑学生活动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学校在原有的评价基础上,结合致真课程文化与活动文化,创设“致真成长手册”系统性评价机制。这本手册从学生入学陪伴到其毕业,内容除了包括原有的基础学科成绩之外,还增设致真校本课程及日常活动的评价内容,跳出原有的单一性评价机制,设立“行善之星”“阅读之星”“运动之星”“书法之星”“跳绳之王”等激励机制,让学生获得更多被认同的机会,以此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三、开辟教研新模式,渗透校园文化情操

我校是片区管理的龙头校,长期坚持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小学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校际教研、支教、跟班教学、同校同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积极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拼搏精神。

我们紧紧围绕“学科教学中渗透致真文化的研究”课题倡导的教学模式,以“致真”理念为导向,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致真文化的研究”文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重视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专题研究与探讨;利用教研沙龙、集体备课、校际教研等形式,引领更多的教师共同参与其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惑。同时,在“研究—培训—实施”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让参与教师不但能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也能提升个人品德品质,增强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态度,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对事业执著的优秀品质。

1. 组建学习共同体,带动专业成长。以“团队协作,共同成长”为宗旨,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设立“致真名师9+1成长共同体”,通过“学校大讲坛”“教师品牌日”“名师模仿秀”“团队展示周”等载体,倡导探究学习,建构高效课堂;通过组织教师教材分析、跟踪听课、课堂教学比赛、建立专项“真课程”等培训档案,促进教师对“真”的深入探索。

2. 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学科教师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中,结合学科的特性和培育学生成长的角度,挖掘学科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校本校园文化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超学科”来啦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