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2020-04-30韩俊东
韩俊东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儿一科,河北 唐山 064100)
腹泻属于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系统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较长的病程,通常患儿在发病时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倘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给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患儿在入院时,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确诊之后在进行治疗,同时还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才能降低患儿出现不适的程度,从而让其配合治疗。本研究共选取了97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0~7岁,平均年龄(3.59±0.84)岁,病程0.3~6年,平均病程(2.16±0.94)年;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56±0.92)岁,病程0.2~5年,平均病程(2.15±0.8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患儿失液情况进行静脉穿刺、定时查房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上加临床护理路径,其中包括:①补液护理。倘若患儿的脱水症状较轻,并且没有发生呕吐现象,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为其提供ORS补液盐,在服用时应注意少量多次;倘若患者出现严重的脱水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结合患儿的情况,才能有效的缓解脱水症状。②饮食护理。在对幼儿喂食时,应尽量喂食母乳,为了能够缓解胃肠道的负担,可以把每次喂食母乳的量进行控制,采取“多次少食”进行喂食。倘若患儿不足周岁,不必添加辅食;倘若达到周岁应添加辅食,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若果患儿发生腹泻的症状有所缓解,就应该正常喂食。③临床路径。通常由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主治医生对患者失液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同时还应对护理情况进行及时监督。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在护理后腹泻次数的变化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护理前腹泻次数的变化情况,护理后,对照组患儿腹泻次数为(4.91±0.67)次,明显低于观察组(1.67±0.4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对比2组护理腹泻次数的变化情况(±s)
表2 对比2组护理腹泻次数的变化情况(±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 48 8.61±1.84 4.91±0.67 13.091 0.000观察组 49 8.60±1.59 1.67±0.49 29.156 0.000 t—0.029 27.226 — —P—0.489 0.000— —
3 讨 论
小儿腹泻属于一种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疾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能是由细菌、病毒,喂养不当以及寄生虫等引起的小儿腹泻。在对小儿腹泻护理时,主要是按照主治医生对患儿病情开出的医嘱进行护的护理,然而由于医生和护理能力水平不同,其护理效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有序、有时间规定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能够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并能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进而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然而引起小儿发生腹泻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以及恶心等症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及时的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消除患儿家属焦虑、紧张的情绪,使其提升治疗的信心,进而辅助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的告知患儿家属病情的变化,护理的目的,以及治疗的进展,才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另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属科学饮食,并按照患儿的身体情况对营养量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加快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护理后,对照组患儿发生腹泻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受患者认可。
总而言之,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