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2020-04-30彭郁霖李晓林
田 芬, 彭郁霖, 肖 琨, 李晓林
(贵州省六盘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0)
2019年9月,六盘水市某县蛋鸡场发生以外周神经水肿、肝脏肿大、卵黄性腹膜炎、产蛋量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笔者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立克氏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断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共存栏罗曼粉蛋鸡18万羽,分2栋鸡舍饲养,其中2号鸡舍存栏9.5万羽(455日龄,已开产),死亡5 000羽,病死率5.3%(5 000/95 000),每天死亡12~15羽,死亡高峰1天死亡30余羽。在170日龄产蛋高峰期产蛋率91%~93%,3个月后下降至85%,9月初下降至78%~80%,产软壳蛋、畸形蛋3%~10%,未进行任何治疗。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消瘦,羽毛松乱,皮肤发紫;鸡冠苍白、皱缩、出血(有的鸡冠呈黑紫色);肉髯淤血、出血、萎缩;脚部鳞片干枯脱水,两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下痢,粪便呈黄白色或黄绿色;触诊腹部有硬块。
3 病理变化
剖检3只死鸡、6只病鸡,病(死)鸡主要表现为心肌、心内膜、心冠脂肪出血;肝脏异常肿大,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表面呈粗糙或颗粒状外观;脾脏色泽苍白;喉头有黏液,气管环状出血,气囊浑浊;肾脏水肿、出血;腺胃乳头点状出血;卵黄破裂,卵泡充血,有卵黄性腹膜炎;坐骨神经肿大,呈黄白色,横纹消失。
4 实验室检查
4.1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PCR检测取送检鸡的肝脏组织,加入适量灭菌PBS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后,分别离心取上清液,采用北京世纪元享公司生产的DNA提取试剂盒按说明书提取病毒的总DNA,以DNA为模板进行马立克氏病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5’-GGAGAAGACGCAGGAAGC-3’;下游引物:5’-GAGGGCAGAAGAGGGAAT-3’。PCR反应体系25 μL:2×Taq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10 nmol/L) 各1.0 μL,DNA 2.0 μL,补水至25 μL。PCR扩增条件:95 ℃ 3 min(95 ℃ 30 s,56 ℃ 30 s,72 ℃ 30 s)×30;72 ℃ 10 min;8 ℃ 59 min。 取PCR产物8 μL,1.2%琼脂糖凝胶电泳,预期扩增片段522 bp。结果:7个检测样品中有5个样品扩增出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检出率71.43%(5/7),说明存在马立克氏病病毒(见图1)。
4.2 细菌分离培养将病(死)鸡组织样品分别接种于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37 ℃培养 24 h。结果:均有菌落生长,其中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为红色菌落。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为呈单、双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挑菌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物,按照肠杆菌科生化鉴定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与大肠杆菌生化特征基相符(见表1)。根据培养特点、形态特征、生化试验综合鉴定为大肠杆菌。
表1 分离菌生化鉴定
项目对照组 样品组硫化氢+ -苯丙氨酸- -葡萄糖酸盐+ +蛋白胨水(靛基质)- -M.R.+ -V-P+ -枸橼酸钠- +尿素+ +半固体琼脂+ +葡萄糖(产气)+ +赖氨酸+ +鸟氨酸+ -棉子糖+ +山梨醇- -侧金盏花醇+ +木糖+ +氨基酸对照+ +
注:+为阳性反应,-为阴性反应
5 诊断结果
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检疫防疫引进鸡苗时要注意加强检疫,从已免疫马立克氏病疫苗的种鸡场引进,确保饲鸡群无马立克氏病隐性感染,避免引入病鸡。针对大肠杆菌病可使用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或按每500羽鸡用黄连50 g,黄芩50 g,大黄40 g,车前子40 g,连翘40 g,甘草40 g,加水25 kg,熬制30分钟后去药渣,将药液加水2.5倍稀释后供鸡自由饮用,连用3天进行预防。
6.2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提供优质全价饲料和符合畜禽饮用标准的饮水,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免疫功能和体质。
6.3 加强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禽舍、用具进行清洗,1%戊二醛消毒,避免病原滋生。发病鸡及时隔离扑杀,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7 讨论
7.1鸡马立克氏病以免疫防控为主,采用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尽管保护率不能达到100%,但可最大限度减少病例发生,此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灭源等综合防控措施。由于某些品种鸡对马立克氏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难以进行有效免疫,甚至免疫接种后仍然易感,因此须选育有遗传抵抗力的种鸡。
7.2对于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的防控,除加强常见病的疫苗接种外,还应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注意避免滥用和长期用药,选药前要进行药敏实验,选择对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