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物相关血脂异常患者的糖脂代谢及体质指数的影响

2020-04-30许挥汉

北方药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糖脂精神病血脂

许挥汉

(南安市康复院,福建 南安 362300)

在精神科诊疗中,药物干预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用药效果与安全性成了诊疗中的重点。临床诊疗中发现,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给药后,发生代谢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为常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干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长期给药治疗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达66%,主要为脂质成分失衡[1]。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会增加继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常见。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化合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广泛,肿瘤患者中也有开展,同时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紊乱调节功能也逐渐被重视与应用[2]。近年来,院内对部分抗精神病药物相关血脂异常患者开展了二甲双胍干预,旨在缓解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本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院内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抗精神病药物相关血脂异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精神疾病患者各45例、33例,年龄为20~47岁,平均年龄为(32.19±2.40)岁。纳入标准:符合精神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3];既往无糖脂代谢障碍者;精神症状相对稳定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体质指数异常升高、血脂异常等情况者;认知功能、交流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接受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干预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合并病毒性、药物性肝病者;临床治疗配合度较差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而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者精神病变病程为8~26个月,平均病程为(13.02±1.91)个月,抗精神药物治疗用药时间为6~24个月,平均用药时间为(12.39±2.34)个月;对照组病程为9~27个月,平均病程为(13.17±2.32)个月,用药时间为7~24个月,平均用药时间为(12.99±3.01)个月,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干预,研究组患者同时接受二甲双胍干预。给药第1~4天,单次给药250mg,在早中两餐后各给药1次;给药5~7天时,单次给药250mg,每日早中晚三餐后各给药1次;给药1周后,单次给药剂量500mg,每日早中两餐各给药1次,后续剂量不变。

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安慰剂干预,安慰剂外形同二甲双胍,以淀粉为主要组分,给药方式与剂量同研究组。

患者在治疗期间须合理饮食,避免高油盐饮食、暴饮暴食,做到三餐规律,定期复诊,依据精神病变情况进行抗精神病药物的个体化剂量调整。

1.3 观察指标

1.3.1精神症状评估

在干预前后通过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的评价,从阴性症状量表(SANS)与阳性症状量表(SAPS)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SANS分值为0~120分,SAPS分值为0~170分,PANSS分值为30~21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

1.3.2糖脂代谢水平评估

在干预前后采集每位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mL左右,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置入-80℃的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日立706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空腹血糖(FBG)水平的测定,同时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的测定。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空腹胰岛素(FINS)的测定,并进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HOMA-IR=(FINS×FBG)÷22.5。

1.3.3体质指数评估

干预前后进行每位患者体质量、身高的测定,并进行体质指数(BMI)的计算,BMI=体质量÷身高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SANS、SAPS、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FBG、TC、TG、LDL-C、FINS等糖脂代谢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指数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BMI水平分别为(24.19±1.38)kg/m2和(24.03±1.29)kg/m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水平分别为研究组患者(22.18±0.94)kg/m2,对照组患者(24.13±1.44)kg/m2,研究组患者BMI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诱发糖脂代谢的机制复杂,部分医者认为可能与药物药效学机制相关,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进入人体后,会拮抗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如奥氮平会拮抗5-羟色胺及H1受体,会导致机体镇静过度、食欲亢奋等不良情况,直接造成机体消耗的减少,而摄入食物增多,出现储备过多的情况,诱发胰岛素抵抗,继而引起糖脂代谢的紊乱[4]。本次研究中,对部分抗精神病药物相关血脂异常患者分别开展了二甲双胍、安慰剂干预,结果显示接受二甲双胍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SANS、SAPS、PANS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二甲双胍给药不会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产生负面影响。二甲双胍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FBG、TC、TG、LDL-C、FINS等糖脂代谢指标及BM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各指标较干预前无显著改变(P>0.05),表明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脂代谢异常、BMI增加的情况。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有效通过提升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能够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发挥控制食欲的效果。研究组患者给药后的效果显著,可能与二甲双胍给药后控制食欲,降低体质量,同时提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机体血脂水平,加速代谢等相关,而研究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效果更为突出,表明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生理状态,协同提升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应用于抗精神病药物相关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糖脂代谢及体质指数水平,应用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糖脂精神病血脂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完形填空专练(五)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脂代谢及骨密度特点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孕晚期糖脂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
精神病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