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用GnRH-a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2020-04-30

北方药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戊酸雌二醇异位

付 萍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分院,江苏 昆山 2153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指引具有活性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腔外引起的妇科疾病,该症以育龄女性为高发群体。EMs病因与遗传、免疫防御功能缺陷、子宫内膜种植等有关,临床可见性交痛、月经异常、痛经及不孕等。腹腔镜手术(即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手术)因具有微创特征在EMs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称,受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卵巢组织紧密粘连影响,给剥离造成了一定难度,难以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可能出现复发情况[1]。另外,EMs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尚未形成,肉眼难以发现的微小病灶,单纯腹腔镜手术并不能彻底根除病灶。术后辅以药物进行巩固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有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质丢失和更年期症状,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戊酸雌二醇是雌激素类药物,目前多用于更年期综合征、闭经、性腺功能不良等疾病治疗中。本研究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GnRH-a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EMs,通过观察性激素指标、妊娠率、复发率等指标,以此客观评估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EMs患者共70例,以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年龄25~46岁,平均(35.52±5.6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68±0.76)年;美国生育学会(AFS)分期:Ⅲ期19例,IV期16例。对照组35例,年龄26~44岁,平均(35.43±5.6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80±0.79)年;AFS分期:Ⅲ期20例,IV期15例,两组EMs患者临床资料相仿(P>0.05)。

纳入标准:(1)符合EMs诊断标准[2];(2)患者均经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3)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治疗前2个月有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或使用过影响激素水平药物患者;(2)合并子宫内膜癌、乳腺癌;(3)存在人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如心、肺、肝、肾等;(4)存在出血倾向。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后月经来潮第1天用GnRH-α治疗,即醋酸亮丙瑞林(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国药准字J20150109;规格:3.75mg)皮下注射,3.75mg/次,每28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6次。观察组患者加用戊酸雌二醇片(JenaPharm GmbH & Co.KG;国药准字J20171038;规格:1mg),即在第2次使用醋酸亮丙瑞林后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NOVAK妇科学》[3]中标准评估疗效,患者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妇检包块消失,月经及排卵恢复评为显效;症状好转,妇检可见包块,月经不规律,排卵尚未恢复正常评为有效;症状未缓解,或病情恶化评为无效。总有效率计算:(显效率+有效率)/n×100%。

1.4 观察指标

(1)性激素指标:采集患者清晨空腹(>8h)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予以检测,试剂盒由Roche公司提供。(2)随访6个月,对妊娠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率予以统计。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性激素指标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2、LH、FSH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E2、LH、F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性激素指标对比

2.2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与对照组77.14%相比,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妊娠率及复发率

随访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失访病例分别为1例、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妊娠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率、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EMs指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体外的慢性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发病年龄逐年降低。EMs作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可引起下腹疼痛、不孕,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增生、浸润、转移等恶性行为,甚至发生组织学改变,引起癌瘤[4]。临床治疗EMs以切除病灶、缓解腹部疼痛、促进妊娠及防止复发为原则。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EMs的常用手段,该方法具备创伤小、出血少、预后佳等优势。由于EMs患者病灶与正常卵巢粘连,分界不清,增加了分离难度。另外,当患者EMs病灶破裂后,破裂后异位内膜病灶散播后可能会种植在盆腹腔,从而造成病灶组织残留,增加复发几率。陈观美[5]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治疗EMs,术后复发率10%~20%。鉴于此,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GnRH-a是人工合成短肽化合物,该药物结构与人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构相似,其可抑制卵巢释放雌孕激素,形成假绝经,引起内膜萎缩。GnRH-a生物活性较高,是天然GnRH-a10倍,该药作用机制与天然GnRH-a相似,通过抑制卵巢类固醇激素,下调促性腺素水平,使机体雌激素水平维持在相对低的状态,对子宫内膜病灶生长产生阻碍作用,诱导病灶萎缩,起到消除微小病灶,预防复发。GnRH-α可直接抑制异位子宫内膜,并促进其凋亡、增殖,同时抑制血管新生。虽然GnRH-α作为EMs腹腔镜术后预防复发的中药药物,王琳[6]研究指出,EMs术后应用GnRH-α治疗5年复发率为20%,相较术后未用药53.4%明显降低。但GnRH-α通过抑制雌激素分泌所引起的低雌激素状态、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等围绝经症状亦不容忽视。戊酸雌二醇口服后经人体代谢分解为天然E2,能抑制E2分泌。由于皮下注射GnRH-α 3~6周后,性激素水平显著降低,E2水平持续降低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冬眠状态”,此时应用雌激素治疗时削弱了异位病灶对E2反应性,可防止子宫内膜重新增殖,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遗传及环境、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在EMs发病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且存在E2、LH、FSH异常[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2、LH、FSH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高,提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应用GnRH-α联合戊酸雌二醇可纠正EMs术后低雌激素情况,促使异位病灶消退。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随访6个月,观察组妊娠率较对照组高,而复发率较对照组低,证实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应用GnRH-a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EMs疗效确切,能促进妊娠,减少复发,其研究结果与汪涛[8]研究相符。分析原因是腹腔镜手术后应用GnRH-a联合戊酸雌二醇可促进下丘脑——垂体传导突出前物质耗竭,经垂体反向调节性激素分泌,一方面抑制病灶种植生长,促使已经形成的病灶发生萎缩退化,增强疗效;另一方面,通过纠正患者机体低刺激素状态,有益妊娠,防止复发。

综上所述,针对EMs患者治疗,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应用GnRH-a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可纠正患者术后低激素水平,疗效确切,提高妊娠率,减少复发。

猜你喜欢

戊酸雌二醇异位
沼灌土壤17β-雌二醇专性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来曲唑及黄体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北京地区2004~2017 年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分析
基于AuNP—AuNP—UCNP三联体结构的传感体系高效检测环境雌激素双酚A和雌二醇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