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黄疸应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蓝光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30翁珂涵

北方药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蓝光

翁珂涵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福建 福州 350004)

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症,发生原因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表现为皮肤、巩膜等部位黄染,甚至造成心肌功能损伤,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以往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主要以蓝光照射,以加速未结合血清的胆红素体内代谢、提升治疗效果。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部分病理性患儿治疗期间单纯以蓝光照射无法在短期内获取理想疗效,且病情易反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优势逐渐显现,其中加味茵陈蒿汤为临床常用新生儿黄疸治疗药物,可加速黄疸症状消退。为此,本次选取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探究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茵陈蒿汤治疗,评价治疗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常规组(42例)、联合组(42例)。常规组男26例、女16例,日龄3~19d,平均(10.30±2.59)d;体质量2500~4000g,平均(3575.94±312.02)g;患儿AgPar评分7~9分,平均(7.51±0.20)分;联合组男24例、女18例,日龄3~20d,平均(9.85±2.02)d;体质量2500~4000g,平均(3542.95±264.85)g;患儿AgPar评分7~9分,平均(7.48±0.24)分;组间患儿资料相近(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相关诊断;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70~340μmol/L;每次奶量在40mL/次,每3h喂养1次;均为足月,且日龄>2d;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治疗期间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症状者;无法进食、进食量较少者;早产、出生体质量过低、新生儿窒息者。

1.3 方法

常规组:实施双面蓝光照射,调节照射温度为30~32℃、湿度为55%~65%;患儿双眼、生殖器以黑布遮盖,将光源与患者皮肤之间保持20~25cm;照射期间保持皮肤受光均匀,每天照射1次,持续治疗5d。

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加味茵陈蒿汤治疗:丹皮、栀子、甘草3g,泽泻、茯苓、猪苓、黄柏5g,茵陈蒿6g;水煎服,每天1剂,持续治疗5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含量;(2)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黏膜黄染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黏膜黄染现象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超过50%;无效:治疗后黏膜黄染现象无明显改变,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未及50%;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4)比较组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AST、CK、LDH、CK-MB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联合组AST、CK、LDH、CK-MB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

2.3 两组治疗有效率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较常规组80.95%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n(%)]

2.4 不良反应

联合组治疗期间2例大便次数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常规组出现1例体温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4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χ2=0.346,P=0.557>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为临床常见病症,发生原因与胆红素生成过多相关,而胆红素为脂溶性,若其含量过多可穿过生物膜进入细胞核及细胞质,影响细胞代谢功能;当其与心肌细胞结合后会造成心肌损伤,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蓝光照射治疗为新生儿黄疸主要治疗方式,通过加速血清中游离胆红素代谢过程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但对于病理性黄疸患儿而言,因其胆红素含量易出现反复的情况,因此单纯实施蓝光照射难以实现理想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属“胎黄”范畴,发生原因与母体湿热穿入胎儿,使新生儿出生后受湿热邪毒熏蒸肝胆,而肝胆湿热蕴郁于里,浸于肺发于皮,使其周身发黄;或湿邪内阻,胆液为湿所困,浸如肌肤、溢于皮肤。因此在中医在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多以祛湿、退黄、清热为主,同时需注意护脾胃之气。加味茵陈蒿汤方中,茵陈蒿为君药,以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为臣药,可清热降火、通利三焦,使湿热随小便而出;丹皮、黄柏为佐药,以清热降燥、泻火清热;加茯苓可健脾;加猪苓可避免过度泻热;加泽泻可利水渗湿;诸药合用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血清胆红素、心肌酶谱均较常规组低,考虑原因为,茵陈蒿内叶酸、陈酮、β-蒎烯等,可促进胆汁分泌、改善丙氨酸转移酶,提升退黄效果,降低胆红素对机体细胞损伤;同时加味茵陈蒿汤可保护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过敏反应、加速胆红素排泄,提升治疗效果,因此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安全性良好。

综上,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实施蓝光照射+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可改善患儿心肌功能、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蓝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防蓝光对眼睛来说有必要吗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更纯粹的“影院级”4K蓝光机 杰科BDP-G5700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