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英语读后活动

2020-04-29叶春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读后阅读课初中英语

叶春兰

【摘要】论述如何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分析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形式单一、受益面小、缺乏实效等现状。认为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读后活动。提出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读后活动类型、将读后活动延伸至课外及让读后活动在主题阅读中发挥最大实效等尝试。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读后活动   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174-02

引言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成为了英语教师的关注点。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语言知识的大量积累和输入是前提。为此,大量的英语阅读就更显其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信息和积累语言结构。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初中的英语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了快速、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此,笔者将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以多媒体、微信、微课等信息技术为媒介,以语音、图片、视频等资源为支撑,极大地丰富阅读课读后活动的形式和素材,拓宽信息渠道,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的现状

近几年的课程改革让广大一线教师意识到阅读课读后活动的重要性。为了展示一节优秀的公开课,授课教师会想方设法使读后活动成为该节课的亮点,而学生则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活动能够对该节课的语言知识起到复习巩固作用。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堂效果,发现不少阅读公开课的读后活动依然存在几个普遍问题:

1.1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目前较多的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为一些控制性或半控制性的练习和活动,如回答问题、读后续写、主题讨论、设计填表、复述課文等。但是,这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它们一方面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停留在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表层理解,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理解文章的目的。长此下去,则会出现后进生厌倦,优生吃不饱的情况。课堂活动不能只是事实信息的正误判断、回答问题、表格填充等,还必须包含推理活动、策略评价活动以及信息应用等,否则,难以培养学生应有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王笃勤,2010)。因此,这种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的读后活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2 参与度不高,受益面小

不少“阅读后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根据教师的指令展开热烈的讨论,整个活动“轰轰烈烈”地有序进行。但是,笔者曾经深入到一节公开课的小组活动,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尤为严重。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无法参与活动。其次,小组汇报只是由1-2名优生完成,其他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则乘机聊天或是做其他事情。所以,这种阅读后的活动真正参与的只是部分中上生,其他的同学只能充当观众的角色。显然,这种参与度不高、受益面小的活动跟我们目前的教育宗旨相违背,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3 注重“创新”,缺乏实效

如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以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而阅读后活动是培养学生学用能力的重要形式。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贯彻这种观念,广州市的沪教版牛津英语在每个单元都有一个“project”部分,教师可以结合“project”的主题及内容开展阅读后活动。但是,有些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创新”效果,盲目追求课堂气氛,导致读后活动严重偏离课文主旨,没有发挥好读后活动的真正用途,缺乏实效。

2.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读后活动的尝试

2.1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读后活动的类型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话题、学生水平以及现有资源设计多种类型的读后活动。从形式上,笔者将读后活动大致概括为“读——听,读——说,读——读,读——写”等四种类型。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多种类型的读后活动:

借助信息技术,我们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歌曲、视音频、新闻报道等视听拓展材料,把这些材料渗透进阅读后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许多操作性难且时间较长的读后活动,如课本剧表演、采访、角色扮演等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录视、音频功能或配音功能完成以上活动,让英语阅读后的活动真正“活”起来。再者,借助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改编来自China daily,21st等网站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最新的主题拓展性阅读,此类阅读后活动能够直接拓展学生的相关主题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2.2 借助信息技术,将读后活动延伸至课外

由于受授课者的思维定势、授课时间、设备、学生的关注点等原因的限制,绝大多数的读后活动只能在课堂完成。当然,堂上的读后活动,能够及时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以及巩固当堂所学内容,但是,堂上的读后活动也有它的局限性,如受时间限制,有些可以让学生有更好发挥的读后活动,只能草草结束。

广州市沪教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6的单元主题是健康饮食,在教材的“project”部分要求学生选取一种食物,并用英文将制作食物的过程记录下来并拍照。这种类型的活动,能有效地激趣。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它难以在课堂完成。现在,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将读后活动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家完成,并将制作食物的过程拍成小视频上传。这种类型的阅读后活动在我们的沪教版牛津教材是非常常见的,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将此类阅读后活动发挥出最大的优势,真正为学生服务。

2.3 借助信息技术,让读后活动在单元主题中发挥最大实效

“阅读后的活动”必须紧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它的实施效果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阅读后活动实施得顺利,则表明教师达到了教学目标,反之,则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以沪教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下册Module 2 Environmental problems 为例,这个Module 围绕着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人类破坏环境行为—自然灾害—灾后救援”而展开,到最后的阅读后输出活动是要求学生写一篇“Helping the homeless after a typhoon”的文章。为了让“写”这个读后活动发挥最大实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我们必须在前面的输入性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因此,笔者认为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如在认识环境问题环节利用幻灯片呈现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如翼课网、智慧课堂等)提供的视频资料进行在线教学,拓展学生的单元主题知识,为写作输出做好铺垫和准备。

3.结语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是不可阻挡的教学改革潮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读后活动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读后活动时应该以更理性的态度、更开阔的视角、更综合的理念审视读后活动(戴军熔、郑春红,等2013)。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阅读文本,学生水平等优化设计多种类型的读后活动,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信息技术还能为读后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语音等资源,将读后活动延伸至课外,丰富读后活动的素材与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真正发挥读后活动在阅读课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王笃勤.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7.

[2]戴军熔,郑春红,朱雯,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90.

[3] 罗睿.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英语教师,2017(24):96-98.

猜你喜欢

读后阅读课初中英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陈万兵
花丛觅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