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记武汉点滴,趣讲“封城”日常

2020-04-29孙雨萱

教育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志军漫画家封城

孙雨萱

这个冬天注定与众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打破了临近春节的热闹氛围。居住在疫情暴发地的武汉人,更如身处漩涡中心,心中蔓延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却也顽强坚韧地生活着。

漫画家们纷纷以笔为剑,创作抗“疫”系列漫画支援武汉。湖北省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喻志军从事漫画创作三十多年,他没有从传统的激励宣传角度创作,而是用漫画记录“封城”后,武汉人的生活点滴。“越普通越能打动人心,越平凡越有力量,我希望漫画能够引发读者认同,抚慰在疫情中挣扎的普通人的心灵,增强他们的心理免疫力。”喻志军对记者说。他的“武汉生活漫记”是突发奇想,也是疫情蔓延的那段时间他思考和沉淀的结果。

喻志军坦言自己一开始有这个念头,是因为妻子。他们夫妻和无数武汉人一样被迫“留守”在家,妻子身体不好,却也不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医院,再加上每天从网络上接收各种纷繁的正负面消息和评价,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打算借助诙谐幽默的漫画安抚妻子,让她在打理漫画公众号的过程中,排解焦虑情绪。随着疫情加剧,喻志军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外出受限,他在语言文字上的教育本职暂缓,转而响应号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社区志愿工作上。在封闭社区、采购和分发物品以及周边巡查等社区服务日常中,喻志军见到了“封城”后武汉人的百态生活——有无能为力,有苦中作乐,有焦虑恐惧,也有互帮互助。在喻志军看来,这是所有身处疫情中的人的共同经历,特殊时期人们焦虑惶恐的情绪总是共通的。“我想做武汉的漫画笔记,记录在这场危及生命的灾难中,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心态和生活状况,等到疫情过去,这些漫画就会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

2020年1月25日,喻志军在朋友圈发表了第一篇武汉“封城”漫记,从生活小事中创作出的漫画更接地气,也更打动人心。漫画发布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不少读者留言表示:“从漫画中看到了自己在疫情中的生活”“本来在家挺无聊的,画成漫画还挺有意思”……很多人期待他把更多普通人的抗“疫”日常画成漫画。

武汉“封城”漫记便这样连载了下去,喻志军也在创作中不断发现那些往常被忙碌生活掩盖的幸福美好:

平时并不常见面的社区居民,会在不太方便的生活中互帮互助;往常见面都未必打招呼的邻居,会隔空寒暄、互道平安;共同生活多年的老夫老妻在有限的活动区域内,有了充分时间沟通交流,重拾过往的互相关怀和体谅;往日被忽略的柴米油盐、日常琐事都能让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宅”不出户的日子里,人们仍然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对未来充满期待;疫情暴发以来,武汉获得全国各地的援助和支持,人们并不孤独……这些平凡的小事都被喻志军“漫记”下来,他希望能借此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和以“静”抗“疫”的普通人加油打气。“很多普通人看着逆行者的付出,自己却无法作为,只能待在家祈祷,心中是很无奈的。我希望让他们通过我的漫画看到自己身上溫暖的力量,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为这场‘战役做出了贡献。”喻志军说。

未来,喻志军会继续创作武汉漫记,他表示自己会更多地关注疫情冲击下的人际变化,“医生和患者、老师和学生、邻里之间、亲人之间关系的辩证反思,甚至包括一些生与死的思考,我都希望能用漫画表现出来。”他一直认为,当重大社会变故或危机发生时,漫画家总能敏感地体察到人的感受。此时,拥有揭露、讽刺、鼓励等功能的漫画,便成了人们心理调适的有效手段之一。“漫画家应承担起自己独特的社会责任。”喻志军补充说。

猜你喜欢

志军漫画家封城
北京:“封城”“静默”是谣言
神奇的“魔力语”
逗·乐
封城令
武汉封城大事记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当好小记者
观察也要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