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喝完这杯奶茶我们就长大了

2020-04-29陈大力

读者·校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门口女孩儿奶茶

陈大力

我中学时代的故事,被一座简单的小城保管。

那时,学校的正门并不算气派,绕开对面的一堵小白墙,多走几步就是农田。门口那条狭窄弯曲的马路边散落着几家小饭馆,中午的时候会被穿着不同年级校服的学生装满。那种喧闹天然地昭告着年轻,凑近一听,关于这次月考又做错的选择题,关于某个小团体里的好看女孩儿被隔壁班的高个子男孩要了电话号码,关于毕业生晚会谁与谁报了什么节目……

连对这个世界操的心都很稚嫩。

中午时间的必需、学生世界的高光,是奶茶。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营销号用精心排版的9张图盘点喜欢奶茶的原因,那时候我们喝奶茶,就两个原因:一、甜;二、便宜。最普通的6块钱一杯,再贵的也就十二三块钱,那时候没有需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的所谓“网红茶”。经常是跟朋友一起去前面的文具店,路上聊着天看见了奶茶店,那就买一杯吧。

晚自习前有很长的一段休息时间,两个多小时,是一天里最奢侈的时光,别的不说,肚子必须填饱,于是各色零食跟饮料渐次地摆上了桌,像参加某种盛大的聚会——而我是课桌上饮料最多的人。我最好的朋友是个埋头认真读书的女孩,也不算是学霸吧,就是除了做卷子,其他事儿她都嫌麻烦。我当时很烦人,软磨硬泡,一定要她陪我去校门口买奶茶,还对她说:“你学这么久啦!放松一下嘛!就在校门口,有家新开的店!”后来想想,也就是那时候没钱,才用撒娇解决问题。后来我想让朋友陪我喝奶茶都是说:“今天我请客。”

请客在学生时代是没有的,只有AA制。我唯一一次被请客,好像是我追了很久的男孩子,在我高考过后说:“哎呀,你要去上海啦,我請你吃一顿饭。”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请我。我有时候怀疑人是靠味觉记东西的,后来都忘了他长什么样子,但记得他请我吃的是一顿烤鱼,后来烤鱼成了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这也只是插曲了。

我记得更清楚的当然是备考的漫长日夜里喝过的每一杯奶茶,简单、醇厚,喝不出什么特别的滋味,就是甜,直截了当、没心没肺的甜,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配料——当时奶茶店竞争也不大,几年后的奶茶店为了吸引人流都开始做鸡尾酒生意了,可当时谁想得到?

算上刚刚提到的认真女孩儿,高中时期我跟5个女孩儿非常要好。在极度稀缺的休息时间里,我们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的小城娱乐,当然去哪里都是人手一杯几块钱的奶茶。周天,为了赶电影开场,几个人急匆匆地把奶茶吸完,再急匆匆地进场,那种仓促状态当时少有,逗得我们自己发笑。长大后的我进电影院之前精挑细选,翻好几页的网站评分;当时却不懂这些,有人叫着看电影,好啊,那就去!

那时候在每个月的18日,小城里某快餐连锁店有“买一送一”的活动,其中一个女孩儿把这个信息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桌面,临近18日的那几天就时不时跟我们讲“快到半价日啦,快到半价日啦”,笑得眼睛弯弯。而18日当天晚自习,进教室一定看得到我们几个人的桌面上各有一杯大杯奶茶,logo相同,又很显眼,足以代言我们当时的某种微妙的归属感。我当时真的很引以为豪。

在最年轻的时光里,我们在书本中游走的间隙,手里拿到一点甜,就安心地享受全部。我们的日子也很像那种……不贵,作料简单,甜得直截了当、没心没肺,面对的世界也很简单的小城奶茶。没有芝士、酒精,不会过两个月就出一次新品,什么都很慢,包括心脏跳动的频率。

几年后再回学校,设施被翻新了90%,走在路上已经没有任何代入感。刚放假的几天,新鲜面孔们把校服搭在肩上,拿着手机划着屏幕。

奶茶店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更换了一批,名字我没见过而已。我一边看,一边想,小城是不是永远不会变?但走到店前面,看到身旁站着叽叽喳喳的高中生时,那种苍老的感觉,就在我的心里升起来了。

或许人的回忆不只是跟味觉联结,而是生长在身体里,跟所有感官混合在一起。几年后的小城依然有简简单单的奶茶铺子,可走过去点单的时候,我知道一切都不同了。

我有印象当年是什么样子,各种感官都在提醒我,那时候的挚友,那时候白纸黑字的答案,那时候追过的莫名其妙的男孩子……

人年纪大了就会频繁地使用“那时候”这种词,那时候没人用微信,那时候大家每天身上还有现金,那时候会买便利店里的30块钱的手套送给喜欢的男孩子。那时候我们的脑袋里没有“未来”这个词,时间在插科打诨中滑过,滑出好长一截,滑到了当时的后来、如今的现在。不少人像我一样,飞往2000公里外的远方,小城里的店面频繁地更新,但没人再跑来告诉你:“哎,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奶茶店!”想到这里只能叹气,北上广深的生活看起来纸醉金迷,本质上却是漂流。

我高中最爱喝的那家店的奶茶其实是茶味略重的,那种甜被很收敛地包裹起来。我到处跟人说:“苦味儿重,但我喜欢喝苦的。”其实只是那时候没怎么喝过咖啡。唯一一次喝咖啡是参加一个比赛,比赛结束后坐公交去市区跟朋友在两层楼的咖啡厅里聊未来,在一个已经开始燥热的5月末端,我们一边各自咬着吸管,一边说着以后要开个写东西的工作室,要在市中心,有两层楼,屋里陈设随意,有软沙发跟秋千,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巨大的落地窗……我们当时真的那么想。

后来我每天点一杯咖啡,却没有了点一杯咖啡就聊一个下午的朋友;或者有朋友,但没有一个在畅想10年后的事儿。我们只跟最现实的生活产生联系,张口闭口工作里的专业名词,讲自己“下一阶段的转型方向”之类,一副活得得心应手的样子。

虽然谁都知道并不是啊。

回忆越来越模糊了,下笔再去写都吃力,想不起具体的事情,甚至想不起是什么心情,像是不同味道的饮料被装入一个杯子,像是不同读音的词叠在一起,终于融成了难以拼写和形容的一片。

那些日子已经无法细看,因为我对所挥霍过的青葱岁月丧失了敏锐的视力,唯一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已经长大了。

猜你喜欢

校门口女孩儿奶茶
我爱青松的校门口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三道考题
地下奶茶店
同样是奶茶
舌尖上的校门口
夏季的风
扭扭棒小篮子
奶茶香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