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建模思想在练习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29程颖

江西教育C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题目技能

程颖

在数学课程安排中,练习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课程。从教学规律的角度来讲,学生要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多次反复练习,但也会使学生心生厌恶,对练习课不感兴趣,认为练习课就是反复做题目,达不到提升总结方法的目的。因此,练习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数学模型问题,巩固模型认识,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中丰富模型思想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练习课的功能及特点认识不到位,就会导致教师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足,教学设计就显得单一、枯燥,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简化、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能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思想主线

小学数学练习课体现出“两线三环 ”的特点。“知识线”由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组成,“方法线”牵引和贯穿于练习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上始终用“方法线”(暗线)引导“知识线”(明线),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明线)使学生掌握了具体知识,“方法线”(暗线)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经验升华为数学素养。

二、策略研究

基础练习,巩固模型。一节好的练习课设计富有意义的练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途径对所学知识、方法进行系统回顾,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练习课中,笔者首先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解决什么问题?说说此类问题如何解决?又要注意什么?”再出示书上基础练习,复习巩固相遇问题最基础的原型,回忆分析过程、解题策略、数量关系等。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轻松地进入练习的环节,又达到巩固模型的作用。

变式练习,深化模型。举一反三是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模式。通过变式,把复杂问题置于原有模型之中,沟通新旧问题间的联系,使原有模型得到深化巩固,辅助构建和解决新问题。在练习时,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现对知识和方法的自我内化,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基础巩固、技能强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图,把“相遇问题”变成以前学过的模型,使之成为较为熟悉的模型。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借用原认知模型解题,进而能够以原认知模型的“不变”应数学问题的“万变”。

对比练习,分化模型。练习题中的对比辨析题是对学生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通过典型对比题目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增强辨析能力,弄清相关数学模型的区别,起到分化模型的作用。如“相遇问题”常常出现这样的辨析题目:“A、B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A每小时行40千米,B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相遇时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差多少千米?”两道题目看似相同,实则不然,都是相遇模型,但是问题不同导致最终的解题过程截然不同。第一问是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之和,第二问是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之差。而学生在做练习时,会因为一类题目做得多了而形成思维定势,认为相向而行就是求路程之和,这就会审题不清导致解题错乱。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明辨模型间的区别,切勿“熟而生笨”。

综合练习,丰富模型。在练习题的设计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不仅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也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应用、富于创造、豐富见识。在苏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甲乙分别从桥的两端同时出发,两人往返于桥的两端之间,甲以每分钟65米的速度行驶,乙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5分钟两人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是多少米?”以往相遇问题是一次相遇,比较简单易懂,这里面的“第二次相遇”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单单借助熟悉的相遇问题模型是不够的,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和图形模型,才能明了其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情境,把获得的知识应用其中,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迎合时代发展的拓展题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模型意识,从中体会到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价值。

面对数学课程改革,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是摆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应坚持“学生为本”,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与数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将“数学素养”的培养更多地融入课堂之中。数学模型思想是应用数学的艺术,将模型思想贯穿于练习课中,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为教学注入生机,有“线”可循,有“法”可依。◆(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题目技能
高级技能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追根求源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