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修辞哲学:肯尼思·伯克的《动机修辞学》
2020-04-29何博超
何博超A Rhetoric of Motive.s . Kenneth Burk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The War of Word.s , Kenneth Burke . edited bv Anthonv Burke. Kyle Jensen. and Jack Selz-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8
自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以来,肯尼思·伯克的《动机修辞学》再次以哲学方式来审视和建构修辞学。这部名作是文学界学者必读的经典;甚至,所有致力于分析话语的人文科学的研究者都可以通过它来掌握一种系统而又灵活的修辞研究法。
该书并非封闭地研究语法和逻辑,而是从社会角度对文学表达、政治宣传和媒体传播进行剖析。作者接受了尼采的“一切语言皆修辞”的主张,又尝试按海德格尔对《修辞学》的理解方式(《存在与时间》的某个脚注,以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将修辞本体化:界定为社会政治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它如同力的意志,是意向性、关系性、权力性的话语“原子”。伯克主张,除了传统的“说服”,修辞的基本功能还有戏剧论(dramatism)框架下的“认同”,它是社会建构和文化形塑的关键。伯克的修辞观与之前的柯日布斯基的普通语义学、同时代佩雷尔曼的“论证”观念以及之后的奥斯汀的述行语有着共通之处;他与福柯一样,都对话语展开社会性的探掘,但他更关注即时的公共修辞。
这部作品是“动机三部曲”的核心,分两部分,“上行卷”即1950年出版的众所周知的《动机修辞学》,处理高层次的修辞问题,这联系了《动机语法学》准备的“实体”和“五元组”(行为、行动者、动因、场景和目的)等概念。而未完成的遗稿“下行卷”《口舌之战》(The Warof Words),却少有人知,迟至2018年才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刊行,它原本是《动机修辞学》的一章,伯克将之独立成卷,其处理的是官僚和新闻修辞的厚黑套路。若以关键词来概括,第一卷应是分析得最为精彩的“求爱”(高贵的PUA?或联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爱的交换”):尤见对卡斯蒂廖内的《廷臣论》的探究。第二卷则是“战争”:崇尚和平的作者意在探究这样的修辞如何引发争斗,如何又可以导向认同与和谐。
出身非学院派的伯克总想超越专业的畛域,意图在文学理论中辐射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而长年深陷疑病症,又让他敏感地期望将新闻和政治中的修辞现象作为症候(或某种修辞病毒的体现?),进而展开他的社会诊疗或抗疫(抗议):有病的社会才有修辭(或许影响了他的学生桑塔格的疾病隐喻),但“争抢”的修辞通过理论的解析,也会变成免疫的抗体,为社会健康提供可能。
伯克的修辞哲学既是务实的,也是未来的:它完全可以从语言拓展到一切符号,即便在一个以视频和声音为主导的世界。只要认同和斗争还在,修辞就像流感一样传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美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