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研究
2020-04-29刘智慧
刘智慧
摘 要: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这也使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资金工作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问题;策略
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其作为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关,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营过程中,不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这也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管理较为松懈,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混乱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常见,这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为财政部门拨付给事业单位完成特定工作和实现某一发展目标的专用资金。事业单位通过强化预算资金管理,可以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资金管理重视度不够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并没有将预算资金管理纳入其中,只是将预算资金管理作为日常财务工作,重视度不足,这就导致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无法参与其中,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协调效能。
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特别是针对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有效认识,在实际资金运转过程中透明度不高,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而且预算执行和监管不到位,这对于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财政资金预算制定缺乏科学性
在财政资金预算制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以“零基预算”作为基础,并基于实际情况来报送具体的业务预算。但在实际财政资金预算制定过程中,部分单位“零基预算”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情况,上报方式多是在基于前几年预算总量上适当增加一定的额度,而且上报资金多高于实际需求,因此每年年底都会出现突击花钱的问题,致使收支平衡考核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
3.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资金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内容上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并没有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4.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
部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统筹性较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强的盲目性,特别是预算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资金使用超预算情况时有发生,资金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而且针对预算资金收支管理方面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任意扩大收支范围的情况,对于专有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实施专户管理和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存在被挤占和挪用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中制度不完善,再加上预算后期执行不力,严重制约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5.缺乏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
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往往没有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就导致部分预算对于专项资金的开支无法细分,财政管理决策过于随意,财政预算管理存在“松、散、乱”等问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不严问题较为常见。而且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在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缺乏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控制支出审批,开支存在较强的随意性,预算资金用途存在随意被改变的情况,无法做到专款专用。
6.预算资金监督机制不健全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在效益考核和资金支出方面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管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资金从预算编制直至执行都应保持高度的透明化,即要求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强化监管。
但在实际情况中,预算资金监督机制不健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情况,使用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得不到及时纠正。特别是预算绩效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到位,预算管理工作中无法地将绩效真实情况准确展现出来,再加之预算内容缺乏可审性,报告透明度不高,在预算约束机制、预算考核和惩戒机制等缺失的情况下,不仅无法提供准确和全面的预算绩效信息,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合理和不合法的现象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较为宽松,这也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相对混乱,给事业单位的更快更好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工作,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1.提高對预算资金管理的认识
近年来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也使预算资金管理方面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事业单位从上到下重视预算资金管理理念的培养,强化对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将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做好预算知识的普及工作,积极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实现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全面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立完善的预算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实施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通过对不相容岗位和职务进行确定,并对各岗位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形成完善的制衡机制。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做到钱账、物账的有效分离,并针对出纳岗位职责制定一些限制性规定,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岗位,使二者能够相互制衡。通过内部牵制,针对任何一项业务都宜采取交叉检查或是交叉控制,使各项业务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其次,强化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作为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需要针对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程序和责任等内容进行明确,各岗位需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力,明确职责,有效避免出现越权审批和相互推诿的情况。另外,还要重视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应用,建立健全授权批准制度,强化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内部监督。
3.预算资金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事业单位针对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控,因此预算资金管理作为财政资金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实际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预算资金不同阶段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保证收支的平衡。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各部门的特点来合理配置,做好引导工作,树立节约观念。
4.加強专项管理,实行滚动管理
在具体编制预算时,宜分类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编制,同时还要与单位业务发展需求相结合,严格程序,根据具体的项目预算来做好项目明细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在针对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正常经费与专项资金明确区分,并做好明细账目核算,明确专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为了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控,需要积极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项目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制定预算定额标准,进一步提高预算的有效性。而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和时间,强化绩效考核,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应该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具体还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内容来制定与其相对应的绩效评价方法,具体宜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来衡量效益有形、可用货币的支出项目,采用最低费用法来衡量成本易平衡及效益衡量难的支出项目。针对一般性专项资金支出还应采用比较分析法或比率分析法来进行综合评价,判断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不仅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优化资金结构,全面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作为财务部门,还可以利用绩效评价机制对各资金使用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
5.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及违规使用的情况,通过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管控,可以全面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制定完善的预算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预算全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强化各方面的监督。
同时,事业单位还宜根据各部门及各岗位的特点来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具体的责任,并制定具体指标更好地将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展示出来,保证预算资金执行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将监督机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针对预算资金被挤占、挪用和贪污等违法情况要加大惩罚力度,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需要积极推进财务体制改革,加大对预算资金的管控,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合理利用。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预算资金作为开展任何工作的经济基础,因此只有全面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水平,才能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永运.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及绩效管理.当代经济,2014(04).
2.张晓燕.浅析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13(05).
3.赵明珠.浅谈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新财经(理论版),2012(08).(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