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2020-04-29姜玲,刘政
姜 玲,刘 政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内一科,四川 乐山 614000)
冠心病又被称作缺血性心脏病,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心悸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等,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有近千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疾病前列,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现象,进而导致心梗、心衰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掌握其心脏的生理活动,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以确保其生命安全。动态心电图指的是能提供24h不间断连续监测的心电图,本文就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诊断价值开展分析,现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2019.01-2019.12本院收入的冠心病患者共304例开展研究,其中包含男性198例,女性106例。年龄在65-82岁,均值(72.45±4.62)岁。病程在2-12年,均值(6.10±1.68)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后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开展检查,方法如下:(1)常规心电图:选择科时迈公司提供的Quark T12x 12导联心电图开展检查,参数如下:增益为10mm/mV,纸速为25mm/s。等到患者的呼吸及情绪平稳之后协助其采用平卧位,清洁需安置电极的皮肤,后涂抹适量的导电膏于安置电极位置,再将仪器启动开展检查。(2)动态心电图:采取TLC6000动态心电图(康泰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检查,采用平卧位或者坐位,清洁需安置电极的皮肤后安置电极,通过胶布开展妥善固定,详细记录患者24h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情况,后对数据开展分析。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心肌缺血和律失常的检出比例,判断标准如下:(1)心肌缺血[2]:常规心电图显示T波小于相同导联R波的1/10,ST段往下移动超过0.05mV;动态心电图中J点0.08s之后的ST段水平往下移动或者斜压往下移动,同时超过0.1mV,往下移动持续超过60s,ST段持续下压两次的时间间隔超过60s。(2)心律失常:结合患者的节律、心率、持续时长、起止特点和监测时的症状表现等开展评定。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肌缺血的检出比例对比
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比例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见表1:
表1 心肌缺血的检出比例对比(n=304)
2.2 心律失常的检出比例对比
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比例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见表2:
表2 心律失常的检出比例对比(n=304)
3 讨 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一类常见心血管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心肌缺氧和缺血是该病主要特点,同时多数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3]。伴随老龄化程度加剧和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变,冠心病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因此需积极采取有效科学手段对其心脏的生理活动开展监测,及时观察到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并予以针对性处理,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当前,临床多选择冠脉造影对冠心病开展检查,但该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无法适用于所有老年患者。心电图作为一类操作方便、无创伤同时经济的检查方式,主要涉及到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两类。肖霖[4]对30例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一组予以常规心电图设为对照组,一组予以动态心电图设为观察组,最终发现,观察组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比例方面分别为86.67%、80.00%比对照组66.67%、60.00%更高。本次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的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比例依次是83.55%、82.89%高于对照组51.32%、50.00%,这和肖霖研究中结果一致,考虑原因可能是常规心电图是静态监测手段,仅能提供出某一个时段心电图改变,获得的信息量较小,检出率较低;动态心电图除能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开展24h不间断监测之外,动态提供出ST段移位,还能对患者开展全自动和多画面监测,给临床带来更多有价值数据,进而促进检出率提升[5]。
总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老年患者有着较好诊断价值,可提升检出率,充分显示其病情发作时动态改变,对确诊病情提供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