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返贫防控研究
——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视角
2020-04-29姜俊
姜 俊
(1. 邵阳学院 体育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2. 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是国家级贫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是国家西部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地区,同时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扶贫攻坚主战场。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湘西州的各类扶贫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尤其是旅游扶贫获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扶贫脱贫工作取得切实成效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广泛存在的“返贫”现象。“返贫”现象的存在是由贫困人口自身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外部威胁等多方因素影响造成的,这也是我国主要矛盾的反映。目前,扶贫脱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在坚持精准扶贫战略和坚定以旅游产业作为湘西州精准扶贫最大门路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前提下,在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扶贫脱贫成果的同时做到防止“返贫”甚至是杜绝“返贫”,是政府和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湘西州脱贫与返贫状况分析
我国多年来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如今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近几年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中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万以上。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湘西州全州上下一直坚持“旅游兴州”战略,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如图1所示,到2017年湘西州全州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418.9亿元增长为582.64亿元,其中旅游业创收由2013年的144.9亿元(占比35.0%)增长为321.5亿元(占比55.2%),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湘西州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动摇的支柱产业。
图1 2013—2017年湘西州旅游产业创收情况
随着湘西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生产总值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湘西州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价、消费水平的不断升高在逐渐拉大(如图2所示)。
图2 2013—2017年湘西州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根据《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所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 000元的总体要求来看,湘西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工作还需加大努力,加强攻势。
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同时,返贫问题也容不得忽视。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结果,2017年湖南返贫率在6%左右,而湘西州高至16.4%以上,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值得警惕的是,这些返贫人口更具不稳定性,返贫比单纯的贫困更具危害性。按照农村全面小康返贫率控制在2%以下的标准,对湘西州进行返贫防控措施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返贫防控措施研究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湘西州返贫防控产业融合分析
(一)产业融合是湘西州返贫防控的主要措施
据有关学者调查,造成湘西州贫困现象和返贫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有限、无其他经济来源和文化水平低三个方面。面对湘西地区脆弱的环境与经济状况,如何确保脱贫后不返贫是摆在扶贫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难题。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认为产业扶贫已经成为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穷的基本路径,是最根本、最长久、最稳定的扶贫,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持续发展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最有效方法。
产业融合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通过相互渗透、延伸、交叉或重组而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的业态过程。在产业融合的大浪潮中,多种产业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诸多新兴产业,譬如体育旅游、体育传媒、文化旅游、养生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而来的诸多新兴产业更好地结合了多个产业结构的特点,对不同条件、环境的地区经济发展更具备适应性与实用性。
(二)推动湘西地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返贫防控的必要性
湘西州是国家级贫困区,是武陵山片区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老区、贫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湘西州与湖北省搭界,贫困人口分布广泛,同时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不可避免地造成该地区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文化机能等综合素质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往往会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进行短期开发,忽视长远规划。在扶贫脱贫工作过程中,贫困户受知足常乐、安于现状思想的影响,易养成“等、靠、要”的不良观念,导致其缺乏自我积累与发展的能力,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生的体育旅游产业在国内外其实已有长期的发展历史,有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国外因体育旅游而闻名世界的城市或地区较多,如被誉为“徒步天堂”的尼泊尔博卡拉、乞力马扎罗登山的必停留之地——坦桑尼亚莫西镇、冲浪运动的发源地——夏威夷哈纳雷小镇、滑翔伞的诞生地——法国安纳西小镇、世界著名滑雪胜地——瑞士达沃斯等。国内也有因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而较为成功的城市或地区,如超级马拉松——内蒙古清水河县、山东临沂费县许家崖航空飞行营地、首个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湖北荆州洈水汽车露营地等。湘西州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开展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资源上的先天优势。
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对该地区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对较落后封闭的贫困地区来说,体育旅游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引入体育旅游产业势必会给该地区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带来潜移默化的变化,促进贫困人口思想观念的更新,以便符合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会为贫困地区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在政策的支持推动与实际效益的需要背景下,岗位需求会以满足本地贫困人口为先。为了适应岗位要求,本地员工必须不断接受政府与企业举办的职业培训,强化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
(三)推动湘西地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促进返贫防控的可行性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旅游产业则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常青树。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显示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时间上相伴而生,空间上紧密相连,速度上相互牵引。为了保证“十三五”规划的有效进行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旅游业等领域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使其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绿色和谐发展的作用。
湘西州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与独特的地质特点。山、水、洞、林众多是湘西州独特的地质特征,拥有平原、江河、湖泊、丘陵、高山、森林、溶洞等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配以适宜的体育旅游项目,会产生“1+1>2”的效果。湘西州境内有乌龙山、吕洞山、天桥山、南华山等山地资源;有沅江、酉水、猛洞河等水利资源;有古苗河、峒河、武水国家湿地公园;有乌龙山、红石林、凤凰国家地质公园;有南华山、不二门、矮寨等国家森林公园;另有德夯大峡谷、乌龙山大峡谷和坐龙峡等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重的原始地貌。湘西州可以借助自然地理资源条件,开展特色体育项目,譬如登山、穿越、攀岩、漂流、探洞、速降、自驾露营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爱好和需求。
同时,湘西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人类生存和劳动的需要诞生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譬如苗族跳鼓、八人秋、打三棋、打陀螺,土家族的舞龙、抢花炮、摆手舞、打猎操、接龙、弓梳拳等共有300多项,这些体育项目普遍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且表现形式各异、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的印发使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明确表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发展要全域化,旅游业要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要进行业态创新,拓展发展新领域,促进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要编制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要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和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活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要求进一步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运动、航空运动、健身气功养生等体育旅游项目,将城市大型商场、有条件景区、开发区闲置空间、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体育旅游综合体。
在国家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大力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与扶贫的背景下,湘西州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助力扶贫脱贫无疑具有充足的生命力。同时,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充足资金将会极大地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全方位的提升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增长,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湘西州体育旅游返贫防控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观念落后限制了体育旅游发展
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在现阶段依然是一个新兴事物。虽然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等国家级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促进产业融合、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但大部分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对此仍处于观望阶段。思维观念的落后、思维定势的局限,使民众对体育旅游存在的现实性和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性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此等现象在某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认可体育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把发展体育旅游看得太过简单。这种观念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反而起到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专门的体育旅游长期规划;二是推进速度慢;三是产品内容结构单一,针对性不强,缺乏融合民族特色。这种问题下发展的体育旅游,对外地游客来说只是对当地的自然地理景观进行简单的观赏,而当地民族传统与现代体育运动没有很好地结合,不利于游客参与。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排头兵,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但部分民族地区群众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体育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相互之间推皮球,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不利的主要原因。
另外,当地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接受外来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差、意愿不强,缺乏前瞻性,完全依赖政府部门,存在严重的“等政策、靠政府、要补助”的意识。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虽然部分旅游线路已开展特色民族体育项目,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对此反应淡漠,缺乏积极性,参与度不高或参与效果不佳,总体来说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大局观,社会责任感不强。
总的来说,体育旅游发展受限主要是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对体育旅游的认知不够,观念落后,进而推进工作缓慢,发展迟滞;同时对少数民族群众缺乏有效引导,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没有正确认识体育旅游,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存在“等、靠、要”的不良思想,大局观不强。
(二)管理水平落后减缓了体育旅游的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走在健康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但在湘西州,受限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其现存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仍存在弊端,存在管理漏洞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是落后的观念和粗放的行为造成的,致使现实的改革具有迟滞性。体育旅游从形式上来说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旅游方式,现阶段的体育旅游大多以体育旅游爱好者自发性的行为为主,游客群体以散客或小团体(或俱乐部)为主;在资本方面,以国家或地方政府资本为主,大多为国家或省体育局组建领导的体育产业集团或公司旗下的体育旅游子公司为主,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资本较少。行业发展基本靠政府部门引导或政策吸引,缺乏市场前瞻性和主动性,行业内部竞争不强,进而影响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缺乏专门的机构履行职责,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互动方面缺乏相关单位的参与。随着旅游消费形式的多样化,消费群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湘西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管理方式和发展思路的粗放性和模糊性显得越来越明显,单纯地消费自然地理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将会逐渐显得乏力,旅游产业特别是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将会减缓。
(三)专业人才不足影响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一方面,湘西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理环境较为闭塞,对人才的吸引和引进都较为困难。同时现有的旅游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都存在缺乏专业策划、管理和服务型人才的问题。在培养和管理服务人才方面,现有的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基本以当地人为主,他们只是对本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人文情况较为了解,大多缺乏正规学校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定居在县城内的群众对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并不十分了解,而生活在村寨中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外界的新兴户外体育运动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另外,受限于经济水平和对外开放的程度,本地群众的综合能力较欠缺,服务意识不强,与游客的互动较少,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现有的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大多仅仅具备传统旅游模式的能力,即简单的带客旅游、安排固定的旅游路线、宣传讲解旅游内容、销售特色产品等,在体育旅游方面欠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管是在综合服务素质还是专业水平方面,都达不到体育旅游者的要求。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湘西州对于外界优秀的体育旅游相关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体育旅游的质量水平和综合效益不高,无法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的体育旅游资源,而建设具备独特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胜地和发展时下流行的户外体育旅游在短期内无法落实。
(四)对外宣传手段欠缺影响湘西州体育旅游的发展
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湘西州地区体育旅游的主体内容,这种局面是由湘西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自身的悠久历史形成的。但另一方面,起点低、规划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湘西州体育旅游发展缓慢的现实原因。体育本身在历史文化的演变中具备着一定的内涵,但现阶段只注重形式化、表演化的湘西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让游客仅仅获得视觉上的享受,精神层面、知识文化层面、体育运动的体验层面都没有兼顾到位。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与游客间的互动,只进行单纯的表演娱乐,游客仅仅是一个观赏者,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与快乐。同时,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整体的规划与运作,项目内容大同小异,形式单一,在旅游进行的同时没有对游客起到一个宣传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作用。
以现代体育运动为主的体育旅游需要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譬如登山、穿越、速降、漂流、自驾露营等。国内发展现代体育旅游较为成功的例子有很多,甚至有部分地方已成立了自己的体育旅游品牌和体育赛事品牌,比如“北京国际长跑节”“大同环古城全民健步走活动”“武汉国际渡江节”“中国·甘孜环贡嘎山百公里国际户外山地运动挑战赛”“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越野挑战赛”等。湘西州拥有丰富的山、水、洞、林等资源,非常适合开展各项户外体育旅游项目,比如有“天下第一漂”之称的猛洞河漂流。但纵观近几年湘西州的体育旅游发展,仅有“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大湘西”活动,并且是省体育局、省卫计委主导,联合张家界、湘西、邵阳、怀化四市共同主办的,湘西州本土或以湘西州为主导的体育旅游项目很少。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或是缺乏长期规划,或是缺乏正确引导,亦或是对外宣传不够,等等。
通过对湘西州人民政府网和湘西州旅游发展和外事侨务委员会官网对外宣传一栏查阅发现,在对外宣传方面,湘西州仍以传统的“官网文字+图片”“官网小视频”等模式为主,内容形式简单,宣传手段单一,对外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新媒体应用,如微信、微博、微视频、论坛等使用人口基数巨大的社交网络平台,没有设立官方的对外宣传账号,对新媒体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加以利用。这一方面浪费了湘西州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延缓和阻碍了湘西州体育旅游的发展速度。
四、湘西州体育旅游返贫防控的对策建议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能忽视的是要以现实状况为切入点,针对如何提高体育旅游的品质进行思考。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面临的各种问题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当今的原因。对旅游机制不健全、观念和管理模式落后、资金和人才的匮乏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勇于直视,做好规划,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踏实勤恳地去解决,为推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而努力。
(一)引入PPP模式广纳资金
旅游业发展离不开雄厚资本的支持,体育旅游也是如此。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偏远落后,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迟缓,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就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来说,融资相对困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除政府财政资本外,社会资本也同样重要。2015年5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依据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从中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并由社会资本建设并提供约定的公共服务,而政府则依据评价结果支付相应的对价,以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的回报。
PPP模式可以以基础设施、景点开发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针对特定的贫困人群和贫困地区解决问题。湘西地区处于湘鄂边境,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落后。在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入PPP模式,以政府财政资金进行引导,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投资与合作方式参与到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来,有利于缓解在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资金压力。
(二)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近几年来,湘西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显得较为迟滞。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湘西州组建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队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此类人才要具备两方面的技能,一是专业旅游知识的储备,二是对体育旅游市场化运营的熟悉。吸引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需要有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要以高薪、高职位吸引人才,这里所说的人才不仅包括高学历的体育旅游人才,还包括各地知名高等院校培养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尽量解决好外来人才的生活问题,帮助解决家属安置、子女上学等问题。同时,要对现有的旅游服务人员加以专业化培训,主要以民族历史和体育知识为主,要求其具备必要的技能技巧。
(三)注重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要加速推进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关键是要自上而下地改变观念。首先要进行舆论引导。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以及各类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发展体育旅游的积极作用,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体育旅游对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和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大作用,不断提高民间发展体育旅游的热情。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也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启用相关部门进行专门对接,在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同时,还要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并将此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项目,与政府其他项目一同进行。要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避免相互推卸责任,确保体育旅游的正常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要赏罚分明,对做出突出业绩的部门和公务人员要进行表彰,而业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部门和人员要追究责任。要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向群众灌输全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观,通过思想方面的引导,使体育旅游产业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富民工程和民生工程。
(四)更新传播与营销手段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始终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才能促进整个体育旅游业的产业不断升级。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湘西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现代社会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腾讯、新浪、搜狐等大型信息门户的信息传播作用越来越突出,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进一步拉近了全世界的距离,结合各种新媒体对湘西地区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商业营销和宣传具有突出作用。在宣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平台,拍摄体育旅游宣传片、进行大型赛事的直播,发挥媒体的传播力量来发展体育旅游,如2014年5月1日全国首创微信视频直播湘西绝技传人龙光青在矮寨大桥350米高空挑战上刀梯,这种微信运营模式的开启,是湘西体育旅游传播与管理的创新,强化了宣传效果,使体育旅游的开发融入日常生活中。其次是利用网上视频、动漫、影音及游戏等方式来动态地传播体育旅游项目及文化,图文结合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贴近居民及游客的生活。
五、结语
目前,精准扶贫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最需要防范的是“返贫”现象的发生。脱贫与“返贫”在历史上总是相伴相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返贫”现象始终无法杜绝。湘西州在多年的扶贫脱贫工作中取得了瞩目成绩,但同时也更应该防范“返贫”现象的发生。体育旅游产业以其自身拥有的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变革、可持续性发展等功能,对“返贫”现象的防控和扶贫脱贫成果的巩固具有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