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初遗民诗人黄周星的歌行体名作《楚州酒人歌》
2020-04-29张静李静波
○ 张静 李静波
(防灾科技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北京 101601)
黄周星(1611-1680),字景明、景虞,号九烟、圃庵、汰沃主人、笑苍道人等,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十七年(1661年)授南明户部主事。明亡后,他拒绝仕清,于浙西一带和林古度、吕留良、吴之振、董说、杜濬等东南遗民交游频繁,以故国遗民之身授经课徒为生。晚年为仙乩所迷惑,为求飞升,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自沉于南浔。有《夏为堂别集》《圃庵诗集》《九烟先生遗集》《前身散见集》《九烟诗抄》等集传世。
黄周星诗才横逸,七言律诗沧桑沉雄,长篇歌行体笔锋离奇诡怪、恣横酣畅。其歌行体代表作有《姑苏草堂歌》《虹桥新涨歌》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楚州酒人歌》,但目前学界对这首诗作尚未关注。
一、神仙典故与意象的密集使用
此诗在黄周星康熙本《夏为堂别集》、道光本《九烟先生遗集》、咸丰本《周九烟集》、光绪本《九烟先生集》、民国本《九烟诗钞》中皆收。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十三“黄周星”条、卓尔堪《遗民诗》卷一、邓显鹤《沅湘耆旧集》等清人诗选中亦予收录,可见这首诗在清代已经被看成是黄周星的代表作。此诗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便是神仙典故与意象的使用。诗中先写酒人本是天上的神仙,他在天界与神仙们过着潇洒奔放的生活:
我思酒人昔在青天上,气吞长虹光万丈。
两轮化作琥珀光,白榆历历皆杯盎。
吸尽银河乌鹊愁,黄姑渴死哀清秋。
酒人咄咄浑无赖,乘风且访昆仑丘。
绿蛾深坐槐眉下,万树桃花覆罇斝。
穆满高歌刘彻吟,一见酒人皆大诧。
双成长跪进三觞,大嚼绛雪吞玄霜。
桃花如雨八骏叫,春风浩浩心飞扬。
瑶池虽乐崦嵫促,阿母绮窗不堪宿。
愿假青鸟探瀛洲,列真酣饮多如簇。
天下无不读书之神仙,亦无读书不饮酒之神仙。
神仙酒人化为一,相逢一笑皆陶然。
陶然此醉堪千古,平原河朔安足数。
瑶羞琼糜贱如虀,苍龙可鮓鳞可脯。
兴酣瞪目叫怪哉,海波清浅不盈杯。
排云忽复干帝座,撞钟伐鼓轰如雷。
金茎倾倒沆瀣竭,披发大笑还归来[1]。
诗中描述的神仙世界有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蓬莱(东海中仙人所居住的山)、瀛洲(东海中神仙所居之岛)、崦嵫(每日太阳落入之山)等;所罗列的神仙有黄姑(牵牛星)、董双成(西王母侍女名)、阿母(西王母)、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巫阳(传说中的女巫)等;所列举的遇仙事件有周穆王西狩时,曾在昆仑山和西王母高歌唱和、汉武帝曾会西王母于昆仑山等。这些神仙典故都充满了浪漫奇崛的神异色彩,黄周星正是通过这些洋溢着充沛想象的神仙意象,塑造出“独身横行四天下,上天下天如龙马。百灵奔蹶海岳翻,所向无不披靡者”的独特酒人形象。同时也创造出恣肆汪洋、纵横驰骋的诗歌艺术风貌,正如陈田《明诗纪事》中所评:“九烟长歌,口气喷薄而出,微嫌杂拉。”[2]辛签卷六下
黄周星能够这样熟练地运用神仙典故,跟他浓厚的道教信仰有密切关系。他一生都深深膺服于乩仙之术,到了晚年,更有求道飞升之迷狂。康熙十三年(1674年),作有《龙沙八百地仙姓名歌》云八百地仙将会聚于庚申岁,而自己正身在地仙之列。康熙十六年(1677年)完成了《人天乐》传奇。剧中写轩辕载如何以文才为天君所闻,最后由吕洞宾引领进入仙界,屡屡结合其平生事迹,大有自况的味道。[3]后至庚申年也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遂有死念,先后几次在南浔投水自杀,至七月二十三日自绝饮食而卒,时年七十。黄周星在绝笔《自撰墓志铭》中,就诩他与正人君子、鬼神仙佛相知,又有诗云:“高山流水诗千轴,明月清风酒一船。借问阿谁堪作伴?美人才子与神仙。”[1]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他的诗歌中有密集而奔放的神仙意象了。
二、狷介孤傲个性的真诚流露
源于黄周星早年稿本的《九烟诗钞》在本诗的题目下面,有小注云“为陈年兄作”[4]薇萼卷,这就透露出此诗的创作背景。这位陈年兄即陈台孙,字阶六,号楚江,山阳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周星同榜进士,先知富阳县,后改平湖县,迁吏部主事。明亡后于顺治二年(1645年)归里隐居。陈台孙嗜饮酒,自号“楚州酒人”,曾著《楚州酒人传》,当时远近遗民如杜濬、归庄、蒋臣、王澐、靳应升等,俱有长歌相赠。黄周星的《楚州酒人歌》也是应邀相赠陈台孙的。徐珂《清稗类钞》云黄周星:“嗜饮,感愤怨怼,一寓之于诗。尝作《楚州酒人歌》,盖自道也。”[5]饮食篇虽然这首长篇歌行是赠陈台孙的,但未尝不是黄周星自我个性的尽情抒发。
史料上记载黄周星此人布衣素冠,寒暑不易,人谓之“畸人”。温睿临《南疆逸史》记录说:“以余所见,庚辰进士黄周星,……性高亢……人以诗文就质者,为设酒肴亦不辞。稍忤其意,则面加叱责。遇富贵者则愈倨,人亦惮见之。孤行一意,至屡空不介意。”[6]卷四十可见黄周星孤高倨傲的个性特征。在其生命最后写作的《自撰墓志铭》中,黄周星也自我总结云:“大抵道人生平正直忠厚,好济人利物,而真率少文,刚肠疾恶。尝自鑱一印,文曰:‘性刚骨傲,肠热心慈。’此其实录也。故其处世每与正人君子、鬼神仙佛相知,而与小人多不合,以此无事得谤。”[1]可以见得,他对自己性格孤傲、刚肠疾恶的特点是有一定认识的,这种个性特征于是也就造成了他一生与世俗多忤,遂与贫贱相伴始终的生活状态。
他也将其性格特征融入他的歌行体创作中来。《楚州酒人歌》中的“酒人”“终日酩酊淋漓、嬉笑怒骂,聊快意”[1],即是和黄周星一样的愤激感慨。所以黄周星把“酒人”引为志同道合者,他愿意“与尔痛饮三万六千觞,下视王侯将相皆粪土”[1]。周圣楷、邓显鹤《楚宝·文苑·黄周星》中说:“性刚介,诗文奇伟,慷慨激昂,略似其人。”[7]卷十八指出的正是他这种创作特点。
《楚州酒人歌》中的典故还有如“荆卿击剑”“祢生挝鼓”等,一是指战国荆轲曾带着夹有匕首的地图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一是三国时代祢衡击鼓骂曹操之事。都是史上慷慨激昂的悲情故事,也是黄周星内心敬佩向往的英雄情结。但改朝换代的无奈现实让他终老乡野,不能建功立业,所以《楚州酒人歌》最后云:“我更仰天呜呜感慨多。即今万事不得意,神仙富贵两蹉跎,酒人酒人当奈何。”[1]正也是孙静庵《明遗民录》中所说的:“感愤怨怼,无聊不平,则一寓之于诗。”[8]
三、亡国之恨借酒得以隐晦抒发
据此诗在《九烟诗钞》集中编排的位置,当作于辛卯年,即顺治八年(1651年),正是明清鼎革之后的几年间。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周星得中大明王朝庚辰(1640年)科进士,但他前半生一帆风顺的人生履历,却在改朝换代的浪潮中被彻底颠覆。在明亡后,他难忘故国,曾在战乱硝烟中由浙入闽,于南明隆武朝任礼科给事中。隆武朝很快覆亡后,他由闽入越,此后皆于浙西一带交游酬唱。后寓居于繁昌、石门、海宁、嘉善、长兴、南浔等地,始终拒绝清朝的官职与俸禄,隐居乡野以终老。这首诗赠予的对象陈台孙本身就是难忘故国的遗民,黄周星赠予他的《楚州酒人歌》,本质上也是一篇抒发亡国苦痛的作品。
歌行的前半部分写酒人在天庭恣意酣畅的快活生涯,后半部分写酒人被贬谪楚州后,面对改朝换代的现实,只能借酒浇愁。所谓“谁知一朝乾坤忽翻覆,酒人发狂大叫还痛哭。胸中五岳自峨峨,眼底九州何蹙蹙。头颅顿改瓮生尘,酒非酒兮人非人。”[1]黄周星也是一位嗜酒者。陈维崧《赠泗州戚缓耳》云:“畸人黄九烟,称许未常苟。介性最峻增,豪气极抖擞。道逢磬折辈,挥弃等唾溲。当其脱略时,酣叫无不有。生平爱热饮,冷呷便哕呕。奈何吴下俗,偏提不幕首(原注:偏提,酒注也。吴中酒注多无盖,九烟见之辄恚骂不止)。裂眼询童奴,大声砉雷吼。坐成一世狂横,横失几坊酒。……”[9]卷八从好友陈维崧的记载中,可见黄周星日常痛饮狂歌的真实一面。
作为前代遗民的黄周星,将他的亡国之恨,在本诗中借助“酒”这一意象巧妙地抒发出来了。在大清朝的国土天下中,他努力虚构出酒国这一乐土:
请与酒人构一凌云烁日之高堂,以尧舜为酒帝,羲农为酒皇,淳于为酒霸,仲尼为酒王。陶潜李白坐两庑,糟丘余子蹲其傍。门外醉乡风拂拂,门内酒泉流汤汤。幕天席地不知黄虞与魏晋,裸裎科跣日飞觞。一斗五斗至百斗,延年益寿乐未央。请为尔更召西施歌,虞姬舞,荆卿击剑,祢生挝鼓,玉环飞燕传觥筹,周史秦宫奉罍甒。与尔痛饮三万六千觞,下视王侯将相皆粪土[1]。
这其中又有古来诗文圣贤,与他一起在酒国中尽情放肆饮宴,但是这场盛宴始终透露出浓浓的无奈之感——“噫吁嘻!酒人酒人,吾今与尔当奈何,尔且楚舞吾楚歌。”[1]可以见得,他们于酩酊大醉中,流露出的还是那绵绵不绝的亡国苦痛。
实际上,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是黄周星诗文的最大底色,正如朱奇龄《拙斋集》卷二《前进士黄九烟先生传》云:“平日闲居无事,则出游探名山选胜地,终日盘桓其中,皆有诗文以纪之,聊以寓其悲愤离忧而已。盖其忠君念旧之思,国破家亡之感,未尝忘也。”[10]卷二终其一生,他都在用故国遗民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虽身处贫困,但不改其操。在他自杀前的《自撰墓志铭》中云:“既遭九六之厄(按:指改朝换代),沉冥放废,隐居不出三十余年。人或以高尚目之,而道人益不知其为高尚也。”[1]他临终之作《解蜕吟十二首》最后一首仍在表白他对大明王朝的忠义:“皇天后土心无愧,万古千秋气不磨。此去何须生怨恨,江风山月自高歌。”[1]如此看来,《楚州酒人歌》的内在主旨,正是其绵绵不绝的故国之思。
通观黄周星一生的文学作品,强烈地混合着文人的性情、遗民的苦痛和宗教的迷狂。《楚州酒人歌》就是这样一首有其强烈个人色彩的标志性作品。随着学界对清代文学的深入研究,这首诗作必将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熟悉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