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1,4-双(苯并咪唑基)丁烷构筑的三维铜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2020-04-29李秀梅万俊汝廖润婷王萱榆
李秀梅,万俊汝,廖润婷,王萱榆
由于配位聚合物在气体储存、分子识别、磁性、手性分离和催化[1-4]等领域中的有趣结构和潜在应用,使得它的合成和设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正如我们所知,配位聚合物的所有应用都是基于它们的内部微结构[5-7].因此,合理选择形状、长度、功能、灵活性和对称性合适的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对调节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8-10]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许多外部因素,如pH值、金属配体比、反阴离子、金属离子、模板剂、有机配体提供的配位点数量[11-13]等,对控制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一般来说,具有弯曲骨架的有机配体,如V形、三角形、四边形等,是构建高度连接、相互穿透或螺旋协调框架的理想选择[14-16].此外,根据去质子化的程度,羧酸基团可作为优良的氢键受体以及供体.基于此,本文报告了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1,4-双(苯并咪唑)丁烷桥联的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即[Cu(NIPH)(bbbi)]n,它展示了三维(3D)框架,与我们先前报道的5-硝基间苯二甲酸桥联的配合物不同[17,18].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所用Cu(NO3)2·3H2O、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1,4-双(苯并咪唑基)丁烷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一步纯化.德国Vario EL(III)型元素分析仪;美国尼高力6700 型红外光谱仪(4 000~400 cm-1);美国Perkin-Elemer 型热重分析仪;德国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粉末衍射仪;德国Bruker D8 Quest CMOS X-射线单晶衍射仪.
1.2 [Cu(NIPH)(bbbi)]n的合成
配合物是由Cu(NO3)·23H2O、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1,4-双(苯并咪唑基)丁烷在CH3OH 和H2O混合溶剂中等摩尔反应,并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将pH 值调整为8,室温下搅拌0.5 h,直到得到均匀溶液.然后在120 ℃的自压力下,将其密封在30 mL 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反应5 天,慢慢冷却到室温后,过滤得到蓝色块状晶体,干燥,产率约为41%.元素分析:C26H21CuN5O6计算值(%):C,55.46;H,3.76;N,12.44.实验值(%):C,54.01;H,3.17;N,12.03.IR(cm-1):3 406(w),3 140(w),3 098(w),3 067(w),2 939(w),1 640(m),1 626(s),1 531(m),1 510(m),1 464(m),1 443(m),1 388(w),1 376(w),1 343(s),1 261(w),1 193(m),1 155(w),1 156(w),1 092(w),1 074(w),1 020(w),931(w),897(w),887(w),852(w),789(m),777(w),752(s),739(s),726(m),705(m),641(w),628(w),535(w),468(w).
1.3 [Cu(NIPH)(bbbi)]n晶体结构的测定
在布鲁克D8 Quest CMOS X 射线衍射仪上,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收集,用经过石墨单色化的MoKα(λ=0.710 73 Å)作为入射辐射,该结构是用SHELXS-97 方法解决的,并用SHELXL-97程序[19]全矩阵最小二乘法进行细化.用各向异性温度参数对配合物的非氢原子进行了细化.在6.00°≤2θ≤50.12°的范围内收集了4 023 个衍射强度数据,其中3 496 是独立的(Rint=0.026 8),最终R=0.026 8,wR=0.065 7.选择性键长和键角见表1、表2,氢键见表3.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构描述
X-射线分析表明,配合物1 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非对称单元由一个Cu(II)离子、一个NIPH 配体和一个bbbi 配体组成,如图1 所示.其中Cu(II)是五配位的,与来自于两个不同桥联的bbbi 配体的2 个氮原子[Cu(1)-N(1)=1.999 8(16)Å,Cu(1)-N(3)=2.013 4(16)Å]和来自于3 个不同5-硝基间苯二甲酸分子上的3个羧基氧原子[Cu(1)-O(1)=1.975 5(14)Å,Cu(1)-O(3A)=2.275 1(15)Å,Cu(1)-O(4B)=1.976 0(14)Å]配位,构成一个扭曲的四方锥几何结构.
表1 配合物的选择性键长
表2 配合物的选择性键角
表3 配合物的氢键键长和键角
图1 配合物1中Cu(II)离子的配位环境
每个NIPH 配体的氧原子采取两种配位方式,即通过双齿-单齿模式同三个Cu(II)离子连接,这种配位模式与我们先前报告的配合物[Co(NIPH)(mbix)n][18]不同.有趣的是,两个Cu(II)离子由NIPH 配体连接产生一个8-元环的双核亚建构单元,另外有四个Cu(II)离子又由NIPH配体连接产生32-元环的四核单元,基于此,8-元环和32-元环被NIPH 配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图2).每个非线性柔性bbbi 配体为双齿桥联配位模式,连接二维层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图2 含有8-元环(A)和32-元环(B)的二维层状结构
进一步研究配合物晶体的堆积图发现配合物的碳原子与羧酸氧、硝基氧之间存在氢键,无疑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在两个相邻的bbbi分子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作用,最短的咪唑环[N(1)C(1)C(2)N(2)C(7)]-咪唑环[N(1′)C(1′)C(2′)N(2′)C(7′)]距离为3.694 8(12)Å(2-x,-y,-z),该距离小于4 Å,表明晶体存在着弱相互作用,这样,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该配合物进一步延伸扩展为三维超分子框架(图3).
图3 由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2.2 配合物的光谱特性和热失重
配合物的IR 光谱(图4)分别在3 406 cm-1,3 140~3 067 cm-1,1 640 cm-1和1 626 cm-1的特征谱带属于vN-H,vAr-H,vC=N和vC=O的特征吸收峰,1 443~1 570 cm-1区的吸收带属于配体芳香环的骨骼振动,在1 720 cm-1附近处并不存在强吸收峰,表明所有的羧基基团都是去质子化的,与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图4 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图
配合物从室温到800 ℃的TG 曲线(图5)经历了两个减重步骤.1,4-双(苯并咪唑基)丁烷在336 ℃时迅速分解,在396 ℃时结束(重量损失为52.88%,计算值为51.57%).5-硝基间苯二甲酸的分解开始于397 ℃,结束于539 ℃(重量损失35.12%,计算值为37.14%).最后的残留物应该是CuO.
图5 配合物1的TG曲线
2.3 X-射线粉末衍射(PXRD)
为了确认配合物的相位纯度,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PXRD)测试,并与根据单晶衍射数据(图6)计算的相应模拟模式进行了比较,表明了大量的样品为纯相位.
图6 配合物的PXRD曲线(底部—模拟,上部—实验)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5-硝基间苯二甲酸、1,4-双(苯并咪唑基)丁烷和第一过渡金属Cu,制备出了一种新的配位聚合物.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维网状结构,并通过C-H···O 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和热稳定性,该配合物在材料领域存在着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