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特色农业演变及其效应研究
——以仙女村为例

2020-04-29李阳兵王冯盼李大苗林心仪欧宇航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脐橙仙女时期

李阳兵,王冯盼,李大苗,席 维,林心仪,欧宇航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策略,同时还是“三农”工作实施的总抓手[1].乡村振兴战略揭示了当前有效利用乡村空间尤其是乡村土地的重要性.奉节县仙女村作为合理利用乡村土地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乡村经济增长的典型地域,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经验.基于此研究仙女村特色农业演变及效应研究,对建设特色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特色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也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学者对如何高效利用乡村空间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一是从宏观尺度将特色农业放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围绕“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进行研究 .二是从微观尺度对区域性的特色农业进行研究,如乔国栋[2]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区位、经济、农产品市场、劳动力,以及政策等因素分析,发现虽然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业合作化发展迅速,农业经济具有外向型等优势特征,但特色农业市场导向性差、经营管理模式单一、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较差、品牌效益差等障碍因素也影响着东北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基于此,乔国栋从东北特色农产品开发、管理体制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农民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生产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体系和具体措施,认为深化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优化可以推动中国目前土地使用制度变革,特色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及东北地区农民素质技能的提高等.吕文广[3]对甘肃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及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进行研究,以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研究目标,根据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关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较为科学且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准确度量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系统总结“时间序列”演变特征,科学评价“空间序列”发展水平.以测量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理论与方法,明确了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为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实施科技兴农与品牌战略、建设农业风险机制,以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陈清寿[4]对具有福建特色的农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提出实施要点,以现代化大粮食为基础,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设施及建立以农牧业商品生产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网络等.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关于特色农业演变及效应的研究,多以中国或区域等较大尺度的角度论述乡村空间对特色农业演变的推进作用,缺少从村域、村民等小尺度相关因子的角度进行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拟以三峡库区腹地典型特色农业村落——奉节县仙女村为研究区,从微观尺度出发,以村级视角深入研究三峡库区10年的特色农业演变及其效应,并以此反映发展特色农业给该村域经济、就业、生态、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为相关部门的乡村管理工作提供合理建议,以便其更加科学的部署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为其他贫困地区的乡村建设和振兴提供范例.

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常年雨量充沛,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区内植被丰富,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高低悬殊、地势起伏大、地貌结构复杂,具有东南地势高、西北地势低的特点.仙女村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长江北岸(北纬30°59′2.91″~东经109°22′17.52″),与奉节县城仅一山之隔,位于朱衣镇西南部,距朱衣镇政府驻地15 km,辖区面积11.4 km2(图1).仙女村处在海拔175~1 050 m之间的斜坡上,属典型的高、中、低立体结构,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生态条件.仙女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差别明显,年降雨量和热量相对丰富,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多、冬暖、湿度大、垂直气候明显、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地形高度、坡度变化大,三面环山,地貌以河流侵蚀地貌为主,土地资源以坡地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紫色土、黄壤土、水稻土、石灰土.

研究区交通较为便利,村民共2 985人,劳动力相对丰富,农户收入以种植农业为主,部分收入源自一些青年外出打工,其主要农作物为脐橙、水稻和油菜花.随着脐橙种植技术不断加强,在各项优惠政策下,全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呈良好态势,在三峡库区腹地乡村中具有典型性.

图1 仙女村及其在奉节县的区位

2 相关概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特色农业的定义

研究区域的特色农业产品为脐橙,将这一农产品所利用的土地命名为脐橙林和脐橙-菜林.脐橙林是研究区某一块土地全部种植脐橙,无其他农作物或者果树,脐橙集聚种植的农业用地;脐橙-菜林是研究区某一块土地上相间种植脐橙和传统农作物的农业用地.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针对小型社区范围的数据搜集,通过遥感卫星SPOT 4(2.5 m分辨率)得到重庆市奉节县仙女村3个时期(2000年、2010年、2018年)高清影像作为土地利用面积数据来源.

仙女村各时期乡村空间用地类型面积分布图(图2)通过解译2000年、2010年和2018年仙女村地理位置的高清影像图得出.通过对仙女村2008—2015年的各种植类型及数量进行实地走访定量分析,对2015—2018年遥感卫星进行解译,依据2018年政府统计数据和相关预测模型公式得出农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图,进而对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遥感卫星解译仙女村的交通布局情况,得到2004年、2010年、2018年仙女村的交通布局图(图3).脐橙创收分析图是通过对仙女村脐橙收入、占地面积及增长株数进行分层抽样,对8个小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最终分析整理得出.水果产量统计数据通过实地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人口结构数据通过与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收集资料得出.

图2 仙女村各时期乡村空间用地类型面积分布

本文通过对仙女村政府部门、相关知情农户走访调查,借助遥感图像辅助了解该村不同时期特色农业演变情况,参考已有研究[5],根据用地类型、农耕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人口结构及农户收入等重要演变因素将特色农业演变划分为3个时期:2000—2005年传统农业时期,2006—2011年特色农业发展初期和2012—2018年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

图3 仙女村各时期交通布局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区特色农业空间演变

基于用地类型及面积的演变特征,利用ARCGIS得到仙女村各时期乡村空间用地类型面积分布图(图2).由图2、表1可以看出,3个时期内仙女村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农业时期(2000—2005年),按面积大小排列为坡耕地>旱地>撂荒地>脐橙-菜林>荒地>脐橙林>水田;特色农业发展初期(2006—2011年),用地类型演变主要表现为坡耕地与旱地减少,脐橙林与脐橙-菜林用地面积增加;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2012—2018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仙女村脐橙林用地面积继续扩大,发展为大范围连片种植,其他类型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转变为以脐橙林用地为主导.

3.2 研究区特色农业数量演变

3.2.1 种植面积演变

根据调查获取不同时期内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及面积变化相关数据,制成仙女村各时期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图(图4).由图4可以直观看出,传统农业时期仙女村农作物种类丰富,主要农作物有红薯、小麦、稻谷、玉米和油菜花等,这一时期农作物种植类型和种植面积主要是由人口需求、劳动力和作物单产决定;特色农业发展初期,脐橙、花生、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仙女村主要种植农作物,这一时期受劳动力下降和政策直接影响,开始发展以脐橙为主的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随着市场需求量、经济和劳动力的不断增长,仙女村村民大面积种植脐橙,使脐橙逐渐成为全村唯一主导农产品.目前,脐橙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 44.55%.

表1 仙女村各时期农业空间用地类型面积统计

3.2.2 产量演变

2004—2018年仙女村脐橙产量增长情况如图5所示,14年间仙女村脐橙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传统农业时期代表年份)仙女村脐橙总产量为1 032.2 t,2010年(特色农业发展初期代表年份)脐橙总产量达4 254 t,2018年(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代表年份)脐橙总产量增至6 521 t.2004—2018年间脐橙产量增长了531.76%,年均增长37.98%.从产量曲线可以看出,传统农业时期(2000—2005年)仙女村脐橙增长较缓,特色农业发展初期(2006—2011年)仙女村脐橙产量缓慢上升,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2012—2018年)仙女村脐橙产量迅速增加,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变化.由于脐橙经济效益高,仙女村脐橙收入基本上与脐橙产量呈正比,因此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是奉节县大力发展脐橙产业时期,也是仙女村脐橙种植从散户种植向产业化种植发展的时期.

图4 仙女村各时期农作物种植面积比

3.3 特色农业演变的效应分析

3.3.1 农户年收入效应

通过抽样调查仙女村8个小组、275户知情农户在3个时期内人均年收入的演变情况(表2).从时间的横向对比发现,传统农业时期各组人均纯收入较低,第8组人均纯收入最高仅131.48元;特色农业发展初期每组人均纯收入成倍增长,其中第6组人均纯收入最高为4 943.18元;特色农业发展大规模时期各小组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升,最高人均纯收入达12 803.57元.

图5 仙女村各时期脐橙面积和产量变化图

据调查,这种巨大的收入变化与脐橙种植面积、单价、种类紧密相关.传统农业时期各组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每组之间的人均纯收入与脐橙种植面积、新增脐橙株数相平,波动性较小;特色农业发展初期,各组脐橙种植面积、新增脐橙株数及人均纯收入发生小幅度增长;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每组脐橙种植面积、新增脐橙株数、人均纯收入增长波动幅度较为明显,且这3个要素之间呈正相关,这一时期第7组脐橙种植面积最广,人均纯收入最大.在这期间,脐橙单价已经从传统农业时期的1元/kg左右增长到目前的5元/kg,脐橙种类也从原来的单一“脐橙”品种演变成脐橙、晚熟脐橙、血橙等多种类型.脐橙受时节限制作用变小,再加上市场前景开阔,脐橙年产量大幅度提升,使得仙女村村民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3.3.2 农户生计类型演变

在该村8个组中访谈了275个农户,参考每年该村关于农户、乡村人口与从业人员情况、汇总劳动力情况的统计数据,得出农户基本信息见图6.

据统计资料显示,该村的整体农业劳动力人数呈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农户户数和非农户户数各占90.9%、9.1%.在特色农业发展初期,仙女村农村从业人数仅1 400人,增长缓慢;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仙女村农村从业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与初期相比增长较为迅速.仙女村在家务农的收益十分可观,更多的村民选择在家务农.

表2 仙女村各组各时期人均年收入统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限的农业收入不能完全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据调查,农户承担着供养子女上学、医疗、日常开支和婚嫁的费用,除此之外还有人情、肥料开支等压力.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经商,导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仙女村大多数人选择就近市内务工.由于脐橙的生产特性,很多在市内务工的青壮年选择“农+工”的组合模式,在冬季或者其他丰收时节返回仙女村从事农业活动,以此实现最大效益化.所以仙女村从事农业活动的主要劳动力一直处于比较年轻化的状态,据调查仙女村目前劳动力的平均年龄35岁,主要劳动力的年龄阶段已经从传统农业时期的16~60岁,特色农业发展初期的20~60岁,演变成25~55岁,更多的青少年和老年人退出农村体力劳动行列.山区农事活动劳动强度大、地块细碎化,劳动力的年轻化可以满足农业需求,土地利用效率高,造成地方偏远小地块的闲置撂荒和粗放经营面积逐年减少.同时该村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平均受教育水平处于初中水平,2015年之后随着该村很多青少年进入职高学习,青壮年受教育水平实现由初中向高中过渡.农业种植技术和化肥的利用效率高,采用了多样化的销售模式.

图6 2008—2017年仙女村务工情况

4 讨论

4.1 研究区特色农业演变的驱动机制分析

4.1.1 社会经济因素

1)数量上:从传统农业时期到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总体上生产空间的数量下降明显,生产生态复合空间数量上升.传统农业时期到特色农业发展初期,生产空间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态空间数量上升,此时增加的生产生态空间用地类型大多数为脐橙-菜林,专门种植脐橙林的数量变化不明显.而从特色农业发展初期到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生产生态空间数量在不断上升,用地类型也从脐橙-菜林往专业化的脐橙林方向转变.

2)空间分布上:仙女村特色农业发展大多在传统农业分布基础上,沿硬化道路发展并扩大,当地特色农业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基础设施硬化道路的开发有较大的关系(图7).在特色农业发展初期,由于脐橙的规模化、专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当地的硬化道路用地增加.但是总的生产空间数量还是下降的,大多数的旱地、坡耕地被用来种植脐橙林.相较于上一个阶段,这一个阶段的撂荒地数量下降,这是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更专业的技术支撑,使村民看到脐橙带来的效益,重新种植闲置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1.2 自然地理因素

1)村域自然环境的优势影响着特色农业能否在当地发展下去,村域区位影响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机会成本[6].根据表3发现,首先,仙女村的坡度在15~25°范围内的面积占比最大,脐橙的种植多选择在坡度15°以上,这种坡度下日照充足,利于脐橙的种植.同时,由于仙女村坡度较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传统农作物的种植,进一步促进果树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一方面能保证水土的稳固,提高生态涵养;另一方面能提高当地土地的利用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其次,仙女村降水丰沛,南部临长江流域,水文条件优越,脐橙属于阴性较强的果树,需要充沛的降水.再次,当地土壤中有效N含量适中,有机质含量高.因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仙女村成为脐橙种植的优良培育基地.

表3 仙女村不同坡度下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2)政策推动对农户持续种植决策有正向推动作用.大政策制度对于乡村的发展是起导向作用的[7],政策会使乡村的耕地利用朝着明确的方向进行发展.政府对种植农户进行资金奖励、补贴及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并且在前期提供商户平台资源,这些都助推脐橙在仙女村持续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更多的农户开始种植脐橙,农户获得专业的技术指导后,进行大面积的脐橙林种植,政府通过有利的干预,进行有意的宣传,打造本土品牌,提高知名度,使得外界对当地脐橙的需求量增加,进一步推动脐橙林在当地进行规模化发展.

图7 驱动力机制

4.2 研究区特色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乡村振兴”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已经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8],所以要改变以前传统发展乡村的思路,基于对乡村主体的了解,根据当地基本情况,真正站在乡村主体的角度,转变思考方向,探索制定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仙女村通过逐步推进脐橙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打造当地农产品品牌,使其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增强、村域的经济发展迅速,逐步构建出一个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方向.研究区从传统农业时期至特色农业发展初期,从事农业的劳动人数逐步减少,撂荒地面积从小至大,这些现象是目前一部分乡村衰弱前期均会出现的现象,如果没有提出明确的乡村发展政策,乡村的后期阶段会逐步萧条,形成“空心村”.研究区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增加,撂荒地被重新利用,推进乡村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为目前还在进行探索道路的乡村提供了政策思路,即因地施策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延缓了乡村的衰退,可以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政策方向.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有助于乡村经济发展结构更加完善,土地利用价值更高.

明确乡村振兴的主体,有针对性的探索发展模式.首先,研究区要抓住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从事脐橙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多,脐橙的收益也越来越好,村民看到脐橙的经济前景,愿意回村从事农业活动或者在近村的地方同时进行务工与务农,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9];其次,仙女村的发展方向是振兴农业,大力发展脐橙林,并非进行工业基地的建造发展工业,明确乡村振兴的主业是农业,政府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及商户平台的搭建,各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最后,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明确振兴的主体为乡村,落实“两山”的原则,逐步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使乡村土地利用合理化,城乡和谐发展.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3个时期的高清影像进行解译,到当地进行实地调查,结合村民访谈及当地政府统计的数据,对仙女村特色农业的演变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如下:1)仙女村的农作物种类从多样化的传统农作物向单一的特色农作物发展,最终脐橙成为当地的主导农作物,脐橙的产量迅猛增长;2)脐橙林从散乱分布到集聚分布,在空间上不断向交通线路靠近,种植脐橙的品种类型增加;3)仙女村村民年收入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4)农户生计类型发生改变,由纯务工向纯务农转变,农户外出选择的务工地点与仙女村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5)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脐橙林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得仙女村森林覆盖率增加明显,增强了仙女村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效地治理了该村的水土流失,缓解了土壤侵蚀的程度,土壤质量提升,生产力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猜你喜欢

脐橙仙女时期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小妖怪和小仙女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仙女流行图鉴
奉节脐橙
红衣仙女
秭归脐橙进入收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