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野健(Ken Ueno)电子音乐作品《sabinium》中的声音组织手法

2020-04-29彭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河之声 2020年1期
关键词:上野电子音乐音响

◎彭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电子音乐发展至今,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至今逐渐形成了一种备受人们喜爱并且极为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在将音乐创作的声音材料划分为乐音与噪音材料的前提之下,如果特定的计算机音乐作品想在音乐的表现上有所变化和丰富,作曲家们就有可能通过拓展和延伸作品中乐音、噪音的材料来源及运用手法得以实现,比如采用新的音色,采用新的材料组织方式等。其中,噪音材料的运用已然是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对于计算机音乐中乐音材料的运用研究则处在相对薄弱的状态。这即是构成本文研究计算机音乐中乐音材料运用的缘由。本文从sabinium中声音材料的组织手法入手,对作品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音乐创作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状况,对这部作品所能体现出来的,计算机音乐创作中声音材料运用的典型性手法进行了一定的归纳。

为了追求完美的新音色和新颖的电子音响效果,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们开始运用了各种创作手法,并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模式。从结构来看,它们都是遵循传统曲式的结构构成,例如:主题的陈述,音乐材料的对比、重复、变化、结构的平衡、重叠以及段落之间的连接、过渡等等。本文为了分析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在组织手法上的特征,便从日本作曲家上野健的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sabinium着手。

一、关于上野健

上野健(Ken Ueno),男,日裔美国公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是一位集作曲家、歌手、即兴和声演唱家于一身的艺术家。拥有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及耶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获2006-2007年度罗马奖和2010-2011年度柏林奖。他的音乐作品擅长将不同影响力的事物合并成一个和谐的声音。近年来,上野健一直与视觉艺术家、建筑师,视频艺术家一起合作,创作出独特且跨学科的艺术作品。他的艺术使命是:让那些被忽视或被拒绝的完美声音,能够让观众重新评估他们的音乐潜能。上野先生创作的作品包含歌剧、管弦乐、大小型室内乐、合奏、独奏,多媒体创作以及电子音乐等多个领域。作品sabinium则是2006年作曲家上野健创作的一首与视频相结合的电子音乐作品。

二、sabinium中的声音组织手法

(一)sabinium简介

Sabinium是一首由生活中最原始的声音材料进行采样组成的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这些声音材料包括金属敲击声、肥皂泡声等等,对这些声音进行颗粒化处理,既保留了声音最原始的音响特征,又包含了电子音乐作品的特点。全曲时长:8分46秒。

Sabinium演出情况:

作品sabinium于2007年10月30日在布朗大学格兰特演奏厅进行首演。之后陆续在明尼苏达大学星火节、西华盛顿大学“活扩散”电子艺术节、波士顿Longy音乐学院2009年有线电声音乐节、国际数字媒体艺术协会大会、北京多媒体应用艺术研究中心等地进行演出。演出情况大受好评。

(二)sabinium的声音材料

声音材料是电子音乐作品的构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独特的声音材料以及独特的组织方式,能够使作品呈现出相应的独特感。作品sabinium的声音材料,便体现了这一特征。

作曲家从生活出发,远离了太过复杂的电子音色,远离了一般意义的电声音响材料,如鼓、吉他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特别常见、简单、真实的音响材料,作品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肥皂泡,敲击金属的声音,吐泡泡的声音、人声、白噪声、金属高频声等。这些通过简单的录制得来的真实音响材料,经过处理后直接使用在作品中,让人觉得很熟悉、很形象化。

(三)组织手法

1、拼贴手法

拼贴手法是将不同的声音,尤其是相差比较大的声音在横向上组装在一起,不进行纵向上的重叠,像蒙太奇手法一样。在此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就是组织手法,就像单声部的独奏一样,没有和声和对位。它是具体的音乐中最典型的一种处理方法。具体的音乐中的声音来源除了一些自然与人工的音响之外,还可以是录制的或是音像资料的音响。如果是对声音局部进行“剪切”,那就是所谓的“节选”,再将这些节选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体音乐”。所以,剪切以后再进行拼贴是具体音乐的最基本的组织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法”。如图1所示:

波形图1上显示,以上片段呈示出来了几种不同的对抗性音色通过纵向上的结合,使音响进行整体拼贴,同时使用了时间延伸(time stretch)的处理手法,对音节进行了时域延伸和时域压缩的两极化处理,用素材1的“短而促”和素材2的“长线条”进行直接拼贴,这种素材拼贴的组织手法也使得音响在整体音色层面上更具动态和对比。

2、重叠手法

重叠式手法,指的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声音在纵向上构成重叠,形成了类似音乐里面主调织体或复调织体。前面出现的音色尚未结束,发展未完成,而后面新的音色材料逐渐进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色形成了纵向的重叠,音色发展的过程便形成了音乐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下将白噪声简称为:“BZS.”,肥皂泡声为:“FZP.”,高频铃铛声为:“LD.”,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为全曲2分14秒处呈现的状态:

音乐在发生渐变的过程中,在音色上、形态上、和演奏法上、力度上等均发生重叠式渐变。通过重叠式的手法进行渐变,作曲家将许多音响材料统一成一个整体,为构成整部作品提供一个有力保障。

3、对置手法

在这首作品中,两种“对比”型的材料,体现在了音色和音响形态两个方面上,并且对置出现,形成了“对比”型的织体。在作品的2分47秒处,作者使用高频的铃铛声音和底部的白噪声形成一种对置手法,高频声音逐渐变强再逐渐消失的声音,而白噪声是被搅碎的持续进行再戛然而止的声音。形成“对比”。

4、循环手法

这是一种通过不断地重复播放得来的一种音响组织手法。它可以达到的目的是:增加波形的长度,尤其是针对比较短时值的音响片段形成一种背景感觉或者是段落的感觉,就像乐汇、乐节、乐句等形成方式。在反复播放的过程中,同时调制一些其它的要素,使波形在重放的过程中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从而便产生了类似于传统作曲中“变化重复”的处理手法,在统一中产生了一些对比,在变化中又得到了相应统一。通过精密的拼贴可以形成一种律动感,也可以产生一种节奏密度的变化感。节奏紧密,则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相反,则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如图4,作曲家在将材料进行循环的同时,加强了每一个发音点,在渐变的过程中进行了音高的变化处理。(箭头处指音头)

这首作品在开始之处出现的声音,经过综合呈现,一直到结尾处都贯穿始终,例如素材“肥皂泡”声。使主题的主体性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音乐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循环式的组织手法也成为该作品的典型处理手法。

结 语

音乐的组织手法是音乐作品发展、构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作曲家上野健的作品分析,文章对作品的组织手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关于作品如何有效地将自然中的声音素材与电子音响完美结合,如何从传统音乐的创作模式到追求“新声音”的创新模式,进行新的启发。音响型电子音乐的创作在从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中吸取养分,学习和借鉴一些传统音乐的组织手法的同时,又要淡化传统意义上音乐表现要素,例如: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音响型电子音乐着重音响形态,着重结构布局、发展和组织手法。

通过文章分析可知,在音响型电子音乐中,虽然音响形态、组织手法与传统音乐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仍然会出现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待新材料,新方法,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在20世纪的音响型电子音乐中,其组织方式和发展手法都具有非常紧密的逻辑,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拼凑。

同时,电子音乐作品sabinium通过对“新声音”的追求,对声音组织手法的有效处理,为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也给更多的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猜你喜欢

上野电子音乐音响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篽箖·上野书屋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顶级奢华的音乐享受 适合富豪的6套HI-END音响(两声道音响篇)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深夜,拥有一缕光的安全感
诚实音响
上野的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