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2020-04-28罗嘉仪
【关键词】青春期;沟通;家长;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66-04
【作者简介】罗嘉仪,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广东惠州,5160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期待他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然而,很多父母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教养模式,导致亲子沟通冲突不断。面对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很多家长感到焦虑。本课以非暴力沟通原则为基础,引用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的部分观点,协助家长认识自己与孩子互动中常见的不良沟通模式,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
【活动过程】
一、 暖身活动:掰拳头
教师:欢迎大家来到家长课堂!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家长两两组队,一人扮演A,一人扮演B,其中A家长紧握拳头,B家长尽可能在两分钟之内把A家长的拳头掰开。
家长活动。
教师:请问大家有什么感受?
家长1:对方很用力,我没办法掰开,又怕太大力伤害到对方,所以就算了。
家长2:我感觉到对方很用力想掰开,但越是这样,我反而越有斗志。
教师:很感谢大家的分享。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掰拳头的状态,就像我们平时跟青春期孩子互动的状态,我们越想让孩子敞开心扉,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走,他们就越像紧握的拳头一样,不愿意打开。对此,有些家长会采取比较激烈的方式,而有些家长则干脆放弃了。
设计意图:通过暖身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 圆形饼图:青春期孩子带来的困扰
教师:青春期的孩子在行为和想法上都产生很大的改变。他们在进入青春期时有哪些行为改变会困扰你?请用饼图呈现你遇到的困难,饼图的面积代表该行为造成困扰的大小,面积越大说明困扰越大,反之亦然。
PPT展示饼图样例。(见下页图1)
家长用饼图呈现孩子让自己困扰的行为。
教师:我想邀请几位家长来聊聊自己孩子的情况。
家长1:我家孩子喜欢玩手机,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进校园,他还是偷偷带到学校去。我不让他带,他就跟我发脾气。
家长2:我们家孩子主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像没有一点学习的动力。
家长3:我家孩子的主要问题是早恋,成绩已经有所退步了,我不知道如何跟她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归类整理家长的困扰。
设计意图:该环节帮助教师了解家长与孩子沟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通过圆形饼图的方式帮助家长意识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
三、 角色扮演:手机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让我们困扰的行为,非常典型的是手机使用问题。面对孩子玩手机,我们通常会怎么做,而孩子又会如何回应?下面,我们邀请家长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个家长扮演爸爸或妈妈,另一个家长扮演孩子。5分钟的时间,自由表达。
PPT展示表演場景:一个周末,孩子从学校回来后拿着手机一直在玩,匆匆吃完晚饭又回自己的房间玩手机。这时,妈妈(爸爸)走进孩子的房间……
两位家长即兴表演。
教师:我们来采访一下两位。
教师面向家长扮演者:看到孩子一直在玩手机,你有什么感受?
家长扮演者:我有些生气,都高中了还不知道学习,就知道玩手机。
教师面向孩子扮演者:孩子,当妈妈那样说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孩子扮演者:我也觉得很生气,为什么老是指责我。我都在学校学习一周了,回来玩会儿手机有什么不可以?
教师面向其余家长:在这个角色扮演中,其他家长有什么感受?
家长1:觉得家长和孩子都很不好受。
家长2:家长越是指责,孩子就越反抗,这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手机的使用问题是亲子沟通中尤为常见也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呈现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大部分家长的共鸣。角色扮演能够帮助家长从自身、孩子、旁观者三方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彼此的沟通模式,尝试更深入地理解自己以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四、 沟通有妙招:“我—信息”的使用
教师:角色扮演里呈现的只是我们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部分方式。我们希望孩子改变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常运用“你—信息”去表达,如“你要好好写作业”“你不要玩手机”。我们也常常给孩子贴一些标签,如“你很不听话”“你就是懒,一点学习自觉性都没有”。
PPT展示父母与孩子沟通中常见的错误模式(见下页表1)。
教师:我们用“你”开头去指责孩子,大概率会换来孩子的抵抗。如果我们把“你—信息”转化成“我—信息”,孩子可能更加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托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训练》里提出了“我—信息”的使用。“我—信息”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本身;表达父母的感受;指出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PPT展示“我—信息”的使用例子(见表2)。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让家长认识到可以通过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即从“你—信息”的沟通模式转换成“我—信息”的沟通模式,提高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效率。
五、练一练:正确运用“我—信息”
教师:在前面的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习惯的沟通模式,也了解到新的沟通方式,如“我—信息”的运用方法。现在,邀请大家再次回到饼图里最让自己困扰的问题,如果现在使用“我—信息”的方式去跟孩子表达,你会怎么说?请你写下来。
家长写完后小组讨论分享。
家长1:面对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如果重新用“我—信息”表达,我会说“你把手机带到学校,我会很担心。因为手机被没收,我不得不去学校做情况说明。”
家长2:面对孩子回避沟通交流,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我会说“当我们就某个问题探讨时,你大部分时间选择沉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会感到有些困惑,这导致我会不停地猜测你的想法但又不知所措。”
教师:感谢分享。大家已经尝试运用“我—信息”处理与孩子的冲突和矛盾,也会有一些新的体验和感受。也许我们还不熟悉这种新的沟通模式,运用起来也没有特别熟练。我相信,只要多加练习,大家就会慢慢体验到新的沟通模式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孩子的心锁。
设计意图:让家长再次回顾活动开始时写下的困惑,协助家长以新的视角去解决现实的问题。通过练习和分享,家长巩固学到的知识,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和效果。
六、 布置作业
PPT展示课后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我—信息”的方式处理与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并且记录运用的情况,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具体的处理方式、结果和感受,下次家长团体辅导活动时进行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带领家长分享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困惑,让家长认识到青春期沟通问题的普遍性。接着,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家长认识到跟孩子沟通的不良模式以及这种沟通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带领家长练习“我—信息”的具体操作方式,协助家长掌握新的沟通技能。面对亲子冲突,相较于“你—信息”等指责的沟通方式,“我—信息”的溝通方式并不是家长的优势沟通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一开始会觉得比较困难。因此,布置课后作业,让家长有意识地尝试并记录使用的情况,方便在后续活动中分享。
【点评】
本次针对家长的活动,课程目标清晰、内容环环相扣、课堂氛围轻松融洽、家长参与度高,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选题切中家长痛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长都会感觉与孩子的冲突难以协调。本课的选题针对性强,对缓解家长的养育焦虑、实现家校共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内容实操性强。本课首先在认知层面让家长认识到习惯化的沟通模式具有局限性;其次,通过练习“我—信息”三个步骤,让家长尝试使用新的沟通模式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为了强化家长的训练效果,在课的最后布置了家庭作业并给出了具体的记录指引。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以往学校针对家长的亲子沟通课程主要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尽管普惠人数较多,但是家长的体验稍显不足。本课结合讲授、情景演绎、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空间自由表达、分享、感悟和改变。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家长的个体体验,也能促进家长互助团体的形成。
(点评嘉宾:张旭晖,广东省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