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药学专业本科生在医院药学方向的实践研究
2020-04-28卢莉莉耿洲胡展红潘杰
卢莉莉 耿洲 胡展红 潘杰
【摘要】本研究对我国现阶段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职业发展及未来的人才需求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并着眼于医院药学这一职业方向,通过医院科研创新平台的搭建及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将科研活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让药学专业本科生对医院药学及药学科研有了早期的初步认识,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在促进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效果及新时代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及新方法。
【关键词】医院药学;本科生导师制度;科研创新
1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及未来职业发展现状解读
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1]。现代药学更是连接化学、医学、生命科学及健康科学的桥梁,承担着如创新药物研发、药品生产与质控监督、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监管等职责,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将中西医药、生物工程、新型疫苗、先进医疗装备及生物治疗等技术的发展作为未来十年需获得重点突破的领域,因此,拥有发散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的专业复合型药学人才队伍是这些领域得以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动力。
1.1 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脱节
梳理现阶段我国药学本科教育体系不难发现,药学本科教育在授课方式、基础及专业课程设置、实验科学研究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重知识传承、轻知识创造”等教学弊端。本科生在校学习更多的是理论学习,缺少专业的实践指导,就业之后往往会面临学校知识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给人一种“学无所用”的感性认知。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是忙于繁重的课业知识,而轻视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育,最终导致创新能力欠缺,成为综合能力也相对薄弱的“人才鸡肋”。
1.2 本科生实践培养体系欠缺系统性
药学专业是一门以科学理论为引导,实践及应用为最终目的的创新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因此,药学专业最后阶段的学习往往会以与实践单位合作的形式开展,学生也会根据未来的就业取向选择对应的实践单位,高校药学专业教研室、药物研发机构、藥物生产企业、药物流通及销售企业及医院药学部也就相应成为学生们比较热衷的实践目的地。实践环节作为高校药学本科学生贯彻理论与实际的重要平台,是教育活动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满足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医药产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而我国现阶段本科实践基地对本科生的培养欠缺系统的培养模式,实践基地与学校互补性不强,实践基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时间较短,最终造成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因此,建立系统的实践培训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融入整个实践过程中,可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补齐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
1.3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在本科教育阶段严重缺失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在药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未能有效实施与开展。目前,本科教育阶段的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的发掘、申报、实践,也就很难承接未来更高层次学历的培养及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参与科研实践对本科生来说是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创新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来激发本科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勤奋刻苦的科研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3]。药学专业本科学生通过深度参与科研项目,既能激发自身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拓宽自身所学的深度与广度,在文献查询与筛选、数据总结与分析、标书撰写与申报、成果形成与展示等方面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药学本科教育过程中,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是创新型药学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4]。
2 我院药学专业本科生在医院药学方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实践
2.1本科学生职业取向的建立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健康产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对于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总体需求与过去有了根本性变化,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医院药学等就业方向都面临巨大的高素质人才缺口。目前我国设有药学院系的高等学校已有60多所,药学及相关专业约有200多个,设有药学专业的中等学校约有121所,每年招生超过111万名[5]。简而言之,药学专业本科生未来的就业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本科阶段人才的培养除了必须掌握的药学理论与实践知识外,还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职业规划有清晰的定位。学生进入我院实践开始前,会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本科生导师应协助学生完善自身定位及个人发展规划,使接下来的实践培训更具针对性。
2.2 实践阶段理论课程的重构
由于我国药学专业本科教育沿袭传统药学教育的轨迹,整个药学教育还是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线,这就决定在后期的实践环节需设置更多的契合实际应用的创新型课程与未来的职业相匹配。我院药学部根据各个轮转部门的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实践课程。部分差异化课程见表1。
在实践阶段,药学专业本科生除了定期接受差异化的更接地气的理论学习,药学部每2周也会邀请院外或者院内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及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进行前沿热点知识培训,拓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3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导师制在14世纪源于英国牛津大学[6]。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药学部带教基础模式的一种补充,药学专业本科学生进入不同药学部门轮转培训期间会指定相应的导师,本科生导师由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者副高及以上职称者担任,本科生导师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药学基础理论、职业发展规划、教学与实践计划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指导,根据不同部门科研项目的有无或者差异个性化定制本科学生的轮转时间安排,常规1~3个月不等,在熟悉药品管理、药品相关知识、处方调配及合理用药等常规药学工作的同时,更多的还是通过导师的项目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科研激情,在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2.4 培养临床药学工作思维
临床药学工作是医院药学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药师深度参与患者用药教育及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2017年,中国药师协会从药师的个人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驱力等六个方面颁布了《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试行)》,倒逼我国临床药学教育体系进行相应改革,使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生成为具备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工作的專门人才[7]。
我院作为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已形成包括抗感染、抗凝、内分泌、肿瘤、疼痛、肾内、神经内科、重症等多方向的临床药学师资带教团队,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三阶梯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体系:(1)感知学习阶段,主要包括药学部门工作制度及职能部门设置学习、职业环境熟悉、患者心理及需求沟通、医护沟通技巧等课程的学习;(2)药学职能部门轮转培训学习阶段,主要包括门急诊药房、一体化住院药房、药学科研实验室、临床药学室等的见习;(3)临床药物治疗学习阶段,在不同的临床带教老师的陪同下参与药学查房及患者整个药学监护的过程,加深对临床药师工作内涵的理解,结合临床提出的问题,培养解决临床关切的能力,让实践阶段的药学本科学生在医嘱审核、处方点评、不良反应发现与上报、药历书写、药物咨询及慢病管理等方面有较为理性的认知,逐步建立适合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的临床药学工作思维。
3 结语
实践证明,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础,通过实践阶段的课程重构、学生未来职业的规划设计、临床思维、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完善了药学本科生实践阶段的岗位技能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创新创业为导向,实践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培养举措定会为新时代国家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
[2]尤启东,姚文兵,席晓宇,等.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13(2):79-83.
[3]那立欣,孙长颢,牛玉存.浅谈关于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34-137.
[4]吴超.“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在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2):90-92.
[5]钟为慧,李雯,余红丽,等.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教育实践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150-151.
[6]魏志荣.本科生导师制:历史、现状与未来[J].山东高等教育,2015,3(10):62-67.
[7]李霁,杨长青,于锋,等.模拟药房实训体系建设初探[J].药学教育,2016,32(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