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2017-03-04秦秀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教学改革大学生

秦秀林

摘要: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四川大学和電子科技大学本科生科研培养方式,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在科研能力培养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47-02

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被各国高校所认同,大学本科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从事简单的科研活动,是大学本科教育任务中基本的构成部分。此行考察了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这两所“985”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都做得很成功且特色鲜明。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着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的原则,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生物学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四川大学建有峨眉山野外实习基地、王朗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基地、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基地、若尔盖、红原川西北高寒草地野外实习基地,还与多家高新生物技术企业联合创办了多个生物技术实训基地,为学生的野外综合实习及实训提供了保障条件。这些都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奉行“精细化、互动式”的理念,以培养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相交融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天府生命科技园实训基地、天府高新孵化园实习基地、成都奥泰医疗实习基地等;采用梯级化专业教育,从低年级的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前沿讲座到大三年级的专业导师制、时期学校等,分段分层培育。

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培养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给年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非常注重青年学生科研气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优良的师资、实验条件和学术氛围。结合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情况,对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我有以下感悟: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优质生源。同时,以科研促进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学生自身兴趣和外界条件等多种因素。其中,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实验室和学校,接受科学研究的锻炼和学术氛围的熏陶。

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鼓励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近几年,生物学科领域的研究技术与方法日新月异,而大部分教材的理论知识总是落后于学科发展。尽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接触过相关研究或实验操作的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原理或技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其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安排其参与相应的实验研究工作。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具备研究经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其大学生活,而且能够使其提升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通过实验研究与专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科学问题的探讨中。

2.创设良好舒适的学术研究氛围。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想进一步激发本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兴趣,首先应具备丰富的科研资源,创设良好舒适的学术研究氛围。通过参与学术研究,能够有效培养其科研气质,增强创新精神。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就具体的参与形式来讲,本科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自己申请科研课题,也可以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等,以上各种参与形式均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学术研究需求,从而增强其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3.注重学生科研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科研气质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的大学生中有较多的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较严重,缺乏知识资源共享、成员同相互宽容、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的意识,缺乏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通过团队的组建、科研课题的研究实施及论文的合作研究,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团队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科研成果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更是整个科研团队团结互助、通力合作的结晶。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大局观念。

4.实施和完善专业导师制。实行大学生专业导师制,让导师带领学生搞科研,能够极大地提高本科生的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完善专业导师制至关重要。专业导师制实施大概可分几步走:大二下学期对本科生进行面试,学生进行项目选题(鼓励学生自拟课题),导师指导创新项目的实施。

面试:对专业导师制度强调核心性和制约性。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导师的作用。核心性是指让导师在面试环节起,就应该拥有相对大的决定权。制约性是指学生能否毕业则由独立的学术委员会来决定(比如中期考核,年度项目进展等检查)。

选题:将选题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力点”。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单元,选择合适的课题是保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成功申报和实施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力点”。具体措施有:一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从学习过程、生活经历及社会环境中发现、挖掘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查阅经典文献以及课题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分析并评价问题,最后确定选题;三是有意识地提前将学生吸收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参加学术交流,了解团队的科研方向,进入实验室逐渐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指出的是,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只能起指导、引导的作用,避免过度参与,更不能将自己课题中的子课题直接作为学生的创新课题,否则违背了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实施的宗旨,束缚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导师指导学生项目研究:“Seminar指导法”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就存在的实验操作、科学问题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进行讨论,学生之间也能就实验技术改进等方面进行互相学习交流。这种指导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系统掌握实验方法,深化对科研的认识,了解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每周一次的Seminar可以让学生学会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能更有效地指导项目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讨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学术交流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积极思考与讨论,培养其创新精神。此外,通过书写讨论报告及PPT演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料,为今后毕业论文的完成及科研论文的书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辉.建设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7):57-59.

[2]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教学改革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