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4-28罗辑闫超
罗辑 闫超
【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OHSS的危险因素,以期更好地预测中重度OHSS的发生,指导临床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年于我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资料,选择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26例患者作为OHSS组,同期未发生中重度OHSS的3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中重度OHSS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黄体期长方案和获卵数是早发型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是迟发性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型OHSS和迟发型OHSS的危险因素不同,对卵巢高反应患者采用HCG扳机或妊娠可能增加迟发性中重度OHSS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获卵数;全胚冷冻;危险因素
1OHSS的诊断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是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引起的一种医源性潜在致命的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OHSS)是一种人体对促排卵药物产生的过度反应,以双侧卵巢多卵泡发育、卵巢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急性体液和蛋白外渗进入第三间隙为特征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OHSS临床分为早发型和迟发性。按照Lyons[1]定义,早发型 OHSS 出现在 HCG注射后3~7 d,迟发型OHSS 出现在 HCG注射后9~17 d。早发型卵巢过度刺激与促排卵有关,发生在HCG注射后3~7 d,多为自限性疾病,多在数天内自愈。晚发型发生在HCG注射10 d后,与早期妊娠的内源性HCG及黄体支持的外源性HCG有关,多与妊娠相关。根据Peter Humaidan [2]等标准,按照OHSS的各项主观和客观指标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度。
2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年于我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资料,选择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26例患者作为OHSS组,同期未发生中重度OHSS的3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未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
2.2 研究方法
IVF-ET/ICSI前收集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AMH、基础窦卵泡(AFC)、基础LH、基础E2、基础P等资料;治疗开始后收集患者Gn使用天数、Gn用量、扳机日≥12 mm的卵泡计数、扳机日E2值。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OHSS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早发型中重度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扳机日≥12 mm的卵泡数、AMH值、获卵数、扳机日的E2值是导致早发型中重度OHSS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长方案、AMH≥3.65 ng/ml、扳机日≥12 mm的卵泡数、获卵数是早发型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2 晚发型中重度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经χ2检验,基础窦卵泡(AFC)、基础的FSH、基础的E2、Gn时长、Gn的总量、扳机日≥12 mm的卵泡计数、扳机日≥12 mm的卵泡数、扳机日E2值和获卵数等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基于以上单因素,筛查出来的4个迟发型OHSS的可疑影响因素:方案、夜针类型、新鲜移植和妊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为中重度 OHSS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4结论
Mathur等[3]研究了早发型和迟发型的不同,认为早发型OHSS和促排卵相关,即和卵巢对Gn刺激的过度反应有关,发生在HCG注射后9 d以内,而迟发型与卵巢反应关系很小,与早期内源性HCG和黄体支持的外源性HCG有关。本研究认为早发型OHSS和迟发型OHSS的发生机制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黄体期长方案和获卵数可以对早发型中重度OHSS进行预测,是早发型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和约登指数算结果:获卵数23.5个是早发型中重度OHSS的敏感指标,敏感度为75%,特异性为90.8%。而是否移植或妊娠是迟发性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拮抗剂方案对可以作为OHSS高危人群一种有效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1]Lyons CA,Wheeler CA,Frishman GN,etaL.Early and late presentation of the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two distinct entities with different risk factors[J].Hum Reprod 1994,9:792-799.
[2]Humaidan P,Quartarolo J,Papanikolaou E.G.Preventing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guidance for the clinician[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0(2).
[3]Mathur RS,Akande AV,Keay SD,etal.Distinction between early and late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J].Fetil Steril,2000(3):9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