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福州科举家族与地方社会
2020-04-28王泽慧
摘要:明清时期福建省科举兴盛,拥有众多的科举家族,其中位于闵县的林氏家族最为著名。这一时期林氏家族进士、举人频出,科举成就突出。本文将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探析其家族的形成原因。林氏家族科举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地域因素,其族人致仕回乡后,投身文教活动,加快了地方文化建设,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形成了明清地方社会的一种良性循环。
关键词:林氏家族;科举成就;地方社会
中图分类号:K82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1-0045-02
1福建省福州地区科举盛况
明朝时期,科舉制度渐趋成熟。此时,福建的科举事业自元朝衰落之后再度兴盛,与浙江、江西、湖广几个地方,被称为科举“四大省”,延续了宋代科举事业的辉煌成就。虽然较宋朝稍有落后,但仍处于全国前列,依然是“科举强省”。尤其是福州府、兴化府和泉州府等沿海地区是整个福建省科举最为发达的地区。清代福建科举的地位在全国各省中相对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科举大省”的称号。
作为福建省会,福州府是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宋以来科名兴盛。而且福州一直以来就有崇尚礼俗、尊儒兴学的传统,“城里人家半读书”,体现了当地人家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其中以乡试举人人数论,兴化、泉州两府列前茅,福州次之,但福州十邑举人总数则远超其他七府,闽县、候官居全省各县前列。①在这种浓厚的科举气氛中,福州府涌现了众多科举家族,其中尤以闵县的林氏家族最为著名。
2林氏家族科第盛况
明福州府闵县林浦乡,北临大闽江,南靠九曲山,与鼓山隔江相望。自五代开始,林姓在此聚族而居,日趋兴盛。林氏家族崇尚文教,耕读传家,因而文风昌盛、科第繁荣,其中尤以明代最为显著。林氏家族拥有多名进士、举人,后世称“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五传十牧洲……”。这个大家族自林元美得以兴起,他与其后世子孙共同创造了家族的辉煌成就。据《明史》记载:
林元美,名镠,别号守庵。在明朝建文三年(1401)生于闵县林浦乡,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任江西上犹知县、海宁知州、抚州知府,受到百姓爱戴,后辞官回乡。林元美为林氏家族的开创者。
林瀚,字亨大,号泉山,闽县林浦人。父元美,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庶吉士,后授编修,再迁谕德。后弘治年间,召修《宪宗实录》并担任经筵讲官,晋国子监祭酒,升礼部右侍郎,任吏部侍郎,不久升南京吏部、兵部尚书。遭宦官所害被贬官,最后勒令致仕回乡。林瀚为林浦林氏“三代五尚书”中的第一位。
林庭?,字利瞻,号小泉,瀚次子。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被授为兵部主事,曾任方郎中、苏州知府、云南左参政等官,后任南京工部侍郎、尚书,加太子太保,以父老乞侍养致仕而归。林庭?为林浦林氏“三代五尚书”中的第二位。
林庭机,字利仁,号肖泉,瀚季子。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擢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迁至工部尚书,后调礼部,最终致仕而归。林庭机为林浦林氏“三代五尚书”中的第三位。
林炫,字贞孚,号榕江,庭?长子。正德九年(1514)进士,曾担任礼部主事、南京兵部主事和南京通政司使参议等。
林燫,字贞恒,号对山,庭机长子。嘉靖二十六(1547)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三迁为国子祭酒,先后任礼部、吏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为林浦林氏“三代五尚书”中的第四位。
林烃,字贞耀,号仲山,庭机次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户部主事,后任广西副使、太仆少卿、南京工部尚书等职,赠太子少保,后致仕而归。为林浦林氏“三代五尚书”中的第五位。
以上是闵县林氏家族在明朝的一些重要的科举成就,林氏家族的科举传奇在清朝没有断绝,依然不断有族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继续了祖先在科举上取得的辉煌。
林云铭,字道昭,号西仲,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以《春秋》中顺治戊子乡试,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徽州推官。耿精忠叛乱时被执,囚十八月,释后客寓浙江杭州以终。
林枝春,字继仁,号青圃,闵县林浦人。雍正元年以《春秋》中乡试,授中书,选直军机处。乾隆二年中进士,钦定榜眼及第,授编修,担任顺天乡试分校官。曾充任侍讲,历任河南学政、右春坊右庶子、通政司左通政等官职。乾隆十七年,乞假回福州,任鳌峰书院山长八年,先后培育门生约千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于家,入祀鳌峰书院名师祠。
林氏家族为什么能够在明清连续产生这么多的举人和进士,获得如此大的科举成就,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对此本文将从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主观因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讨论。
2.1外部客观因素
得益于教育的发达。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开始广建学校,在中央设国子监,在全国各地建府、州、县学等。闵县当时重视教育,官办学校得到了良好修缮和扩建。福州府还积极兴建书院、修缮校舍,民间教育成果也很显著。据《福建省志·教育志》记载的书院数量综合统计,明代沿海地区新建有书院106所:福州府36所、泉州府19所、漳州府26所,兴化府16所、福宁州9所。②
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福州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闽江下游平原的冲积地形为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闽江、濂江两大河流解决了农业灌溉的问题。福州府水陆交通便利,海外贸易兴盛,造就了福州造船业、渔业的发达,尤其是闵县林浦临近江海,渔业更为发达。明朝福州城市经济兴盛,影响着周边市镇的商业成长。闵县林浦商业发展较早,在商业上与福州地区往来频繁,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
文化氛围浓厚。宋朝大思想家朱熹是福建人,与福建渊源颇深,形成的学术派别为“闵学”。朱熹曾在濂江书院讲学,推动了林浦学子的向学之心。发展到明朝,朱子学在福建仍较为发达,所以福建文化氛围浓厚,学子极为好学,无论贫穷贵贱,都积极参加科举。其中莆田县、闵县和晋江县三个地区科举风气最为浓厚,闵县“俗尚文词,贵节操,多故家世族。”③闵县地区看重科举,鼓励士子投身科举活动,才形成了像林氏家族这样的科举世家。
2.2主观内部因素
以科举为业的家族传统。明朝中后期,福建沿海地区倭寇劫掠、海上走私贸易、流民问题严重,压力之下,为保证家族兴盛,投身科举活动成为当时的最佳选择,因此参加科举的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科举家族的几率加大。林氏家族出了八进士、五尚书,都以《春秋》中举,将其以家學视之,在科举上表现出了数代传承和累积的特点。甚至到了清代,林氏家族成员仍然还有以《春秋》中举的,体现出了世代以科举为业的特征。
良好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包含了优良的家风、浓厚的家学底蕴以及家族成员是否保持着正直向上的优良品性等。林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林元美为官期间,做到了:“公廉有为、兴学爱民;事持大体、行必以正、重建县治、兴举百废。”④开创了林家数代正直廉洁、秉公为民的为官风格。致仕后,创办学堂,为家中子弟讲学,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科举经验。这一系列的做法为林氏科举家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林瀚继承发扬了其父为官、做学问的优良品性,林氏家族在林瀚之后真正意义上发扬光大。在其官宦生涯中,积极为民做事,不亵与宦官同流合污,为官清正廉洁;治学过程中,严谨认真,致仕回乡后从事著述工作。林瀚对待他人宽厚仁善,经常劝诫后代。林氏先祖在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其精神品质才能被其子孙后代发扬光大。
3林氏家族与地方社会
福州府为林氏家族提供了使其成为科举世家的良好外部环境,他们是地方文教活动的受益者,其族人致仕后,大多选择退居故里,利用做官时期的影响力,参与各种文教活动,为福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氏家族在地方文教方面取得的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明朝时共修订了三部《福州府志》,第一部由林瀚主持编纂,史称正德庚辰版《福州府志》。后两部由林瀚两位孙子主持修订,林燫主修了嘉靖年间的《福州府志》,林烃主持修撰了万历年间的《福州府志》,这种情况在当时确实罕见。林瀚致仕之后创办书院,从事讲学活动,开创了林氏家族在地方的讲学之风。清朝林氏家族的林枝春,在辞官归乡后,应邀主持鳌峰书院,从事讲学活动。后创舍溶贡院,作《禁巫鬼议》,反对迷信。除此之外,还积极参与各种文教活动,尤其是林瀚。明朝福州府霞浦县城南河重修后,林瀚前往为之题词,作《修理南河记》。太监尚春敬重林瀚,鳌峰胜观亭落成典礼时,他邀请林瀚等人参加,共襄盛事。
注释
①卢美松.从福州教育传统看闽都文化的实质[C].福州: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12.
②卡石益,林天庆,等.福建省志·教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62-72.
③[清]徐景熹.福州府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137.
④[明]李贤等.明一统志[M].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95.
(编辑:赵露)
作者简介:王泽慧(1995—),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