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县域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20-04-28吴雪

长江技术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业发展产业集群

吴雪

摘 要: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基于贵州省各县域农业生产园区和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指出贵州省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的三种发展路径。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农业融资系统、专业化与科技化、区域联动四个方面指出贵州省县域农业链条式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业发展;县域经济;链条式;产业集群

中图法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114

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前提,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发展,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土地流转,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价值,培育农业生产新动能。贵州省自然资源丰饶,动植物多样性优势明显,在农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效地促进了贵州省的农业经济发展。

1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农业发展概况

贵州省通过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等一系列落地政策和“三变”改革的探索,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实现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权威统计数据信息,2018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产业增加值如表1所示。

1.1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贵州省持续发力,使得全省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均衡化、合理化发展。基于粮食安全背景下,贵州省不断加快种植业的结构优化发展,全省种植的经济作物比例根据地域环境和社会需求进行了优化分配,并逐渐形成了以黔东南等为代表的油料优势生产区。2018年黔东南州锦屏县将完成油茶基地3 787万m2的建设任务,其中新造油茶林667万m2、油茶低产林改造2 000万m2、幼林提质增效1 120万m2。

1.2   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贵州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在贵州省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实施“一县一品”农产品发展战略,推动普定韭黄、虾子辣椒、湄潭茶叶、盘州刺梨、麻江蓝莓、关岭黄牛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1.3   农业科技取得进步

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推广了多种国际上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土体改良以及良种繁育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诞生了多个新品种与新技术,关键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农林牧渔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贵州省共有各类拖拉机4.17万台,配套农具2万余套,农业排灌柴油机大25.29万台。

1.4   市场建设专业化发展

在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态势下,专业化的市场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据贵州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当前贵州省绝大部分地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其中乡镇有以农产品和水果蔬菜为主的专业市场,市场化建设取得了空前的进步。截至2016年末,贵州省在工商部门注冊登记的村民合作社达4.74万个,其中在农业普查中以农业生产性经营和服务为主的农业合作社2万个,贵州省各市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如表2所示。

2  贵州省县域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2.1  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产业集群的概念最初是由研究学者马歇尔在其规模经济体系研究中提出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产业集群是指,产业上一些互相关系的企业与相关配套机构在一个特定地区内大量聚集,这些关联企业大多相同或关系相近,以集聚现象来产生更大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大企业发展空间。产业集群将产业组织联系起来进行工作的方式,能够合理安排产业资源设置,让资源能够充分展现其应用作用,在整个产业关系链中发挥推动效果,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1]。产业集群的两个重要基础特征分别是空间集聚、产业关联。一方面,空间集聚效应能够让一些关系密切的相近产业利用某种特殊联系方式相互聚集在一个特定区域,从而形成大数量的企业结合起来的整体,形成一定规模,逐步加强市场竞争能力。这种空间聚集内的产业能够共享空间内资源,人事互利互助,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位置,使空间集聚的每个企业都能达到最大生产利润。产业关联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某个特殊产业中存在多个相似企业或机构,它们在一些层面具有高度相似性,而后能够产生紧密的联系,形成一种合作的稳定关系。通过一条庞大的网络关系链构建整个空间聚集体系,使得市场产生一种经济体系,形成紧密组织,最后构造成为一种市场与其等级制度规范形式下形成的创新式经济类聚集体系。

关于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学术界认为,首先,产业集群是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孵化器。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产业创新发展与结构优化调整[2]。其次,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推进器。受产业集群的竞争体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的影响,市场中大量聚集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产业集群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促进了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竞争力的提升。在产业集群的大环境背景之下,企业可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产业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而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2.2   贵州省县域农业链条式集群发展路径及现状

结合贵州现有农业产业集群成长经历及诱导该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市场引导型、品牌驱动型、科技推动型。

市场引导型。市场由供需双方构成,也是进行供求信息交易的重要场所,专业化市场的构建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迅速发展。例如贵州省遵义市辣椒产业集群,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是传统的辣椒种植区,当地出产的干辣椒品质上乘,成为众多食品品牌争先签约的原料。虾子镇地处遵义市新蒲新区,由于强有力的市场需求,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土地进行规模化流转,引入大量资本,由农民合作社统一指导农户种植辣椒和生产加工。虾子镇目前已成为全国辣椒生产及批发销售的重要集散地,已成为全国交易量最大的干辣椒专业化交易市场,加上综合保税区的落地,对辣椒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吸附作用和带动作用,产业集聚现象明显,创新不断,市场引导型路径如图1所示。

品牌推动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消费升级,消费者更加看重农产品的产地。尤其受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农产品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文化,形成独一无二的地理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这种不可复制的品牌影响力催生了产业集群的形成[3]。例如,仁怀市茅台白酒集群:独特的赤水河畔环境,适宜的气候,使得茅台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随着茅台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快技术开发,构建网络扩大品牌影响力,带动了上游产业链如提供原料的有机高粱、有机小麦的种植与贮运,带动了下游产业链如白酒批发零售业的壮大,围绕着茅台酒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支持服务性企业不断向茅台镇集聚,已形成了以茅台酒为核心的白酒产业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品牌推动型路径如图2所示。

科技推动型。依靠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4]。例如罗甸早熟蔬菜产业集群:位于黔南州的罗甸县年平均气温约19℃,全年最低气温的1月平均气温约10℃,冬春气候温暖,适合农产品种植和生长。20世纪70年代后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蔬菜专家李桂莲带领其团队利用罗甸县天然温室的气候优势条件,开展反季节蔬菜的试验研究发现,番茄、茄子等农产品成熟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成熟更早,价格比正季蔬菜高出2~3倍,在科技人才的带领下,罗甸县成为全国最早的冬春反季节蔬菜基地之一,随着早熟蔬菜产业的不断壮大,其他相关产业和服务性机构逐渐围绕果蔬生产、贮运、加工等在罗甸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该地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技推动型路径如图3所示。

3   贵州省县域农业链条式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贵州省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3.1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导致优势资源虽然集中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享受政策和资源的红利,却没有履行应有的责任,没有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由于引入人才的资金力度不够,科研投入的经费不足,导致自主研发与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缺乏,无法创建具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农产品品牌,并且导致农产品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不足。

3.2   农业融资系统不健全

农业链条式集群的建设与发展,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贵州省县域农业链式集群中的相关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贵州省用于农林渔牧业发展的财政支出较少,缺乏直接应用于农业科技发展和农民补贴的资金,不利于贵州省农业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不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当前阶段,贵州省在农业政策上支持农业科技的力度较小,导致实际农业生产环节未能及时引入先进技术,影响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率。监管缺失也阻碍着贵州省农业资金的高效运作。在上述问题的综合影响下,当前階段贵州省银行应制定更为完善合理的贷款条件,解决当前农业产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乱象,实现贵州省农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3   专业化与科技化问题

农业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导致出现农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不符的严重问题。研发与需求的错位,有损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和经济的发展。贵州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特别是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由于缺乏自主核心科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多,阻碍了现代化发展,目前贵州仍有30%的乡镇和75%的乡村,没有建立基层农业基础推广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也有待提升,专业化程度和科技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3.4   农业产业发展缺乏区域联动

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中的土地资源。虽然当前贵州人口增速明显,但农业生产仍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许多乡村农业生产能力有限,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荒废闲置,土地资源难以向优势农户集中,不利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利于乡村振兴,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4   贵州省县域农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促进贵州省县域农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原则

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农业产业集群以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农业产业发展要求足够肥沃的土壤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这就需要在发展产业集群时重点考虑各地区的资源情况,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如遵义虾子镇是辣椒种植的传统地区,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辣椒的种植,地方品种质量高,是贵州辣椒加工的重要原料,应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优势。

以市场化经营为前提。成功的农业产业集群都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在市场化经营的条件下,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断发展。如罗甸蔬菜产业集群,是在市场需求强力牵引下,生产基地(农户)持续扩大,获得政府的有效支持,吸引大量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种子及种苗公司、研究单位涌入,同时彼此间紧密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业链式集群发展必须重视品牌建设。成功的农业产业集群都已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4.2   贵州省县域农业链式集群的发展策略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増强链式福射效应。龙头企业是贵州省县域农业链条式集群“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具有媒介作用的龙头企业把农民和市场进行有效衔接,同时也更好地带动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是推动农业生产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不仅需要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力量,更需要发挥龙头企业主体的作用,以创新技术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強化科学性与专业性。从政策层面看,需要建立起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制度,支持研发先进的农业技术并不断的引领其发展。在科技知识并不普及的环境下,需要不断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的教育力度,并采取产学结合的发展制度,为有效地缓解务农老龄化压力,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打造出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园,避免农业科研进程中的随意性和低效率情况,更好的推动科技成果的产出,促进农业的整体发展。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品牌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内部整合价值与外部聚集效应,前者是通过产业集群内部的头优化分工与组织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集群的集中度,推动产业结构的有效转型;后者就是经过获得外向关联优势、生产要素集聚优势从而推动结构的优化[5]。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就表现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6]。贵州省应在现有的农业资源优势之下,继续推动县域农业链式集群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与科技化进程以及农业产业的结构性升级,使其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云翔,刘允,周一帆.县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太和县为例[J].商讯,2019(16):5-6.

[2]刘刚.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6):146-151.

[3]梅春燕,王晓芸.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德宏州产业集群构建[J].全国流通经济,2019(16):119-120.

[4]黄可人.产业链整合与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335-336+342.

[5]王丽丽,陈国宏.链式集群关系机制、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发展研究,2015(03):63-68.

[6]陈惠敏.罗平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7):192-19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hain Cluster in Guizhou County

Wu Xu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Kaili University,Kaili,556011,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chain cluster in Guizhou Province coun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chain cluster in Guizhou Province,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Firstl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gricultural chain industrial cluster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and then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rks and bases in Guizhou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growth experience of existing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in Guizhou Province,summarizes the key factors that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Keyword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ounty economy;chain;industrial cluster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农业发展产业集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