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声”响彻手机圈,大批高端旗舰中招!
2020-04-28
一夜之间,“快板声”响彻了手机圈。在社交平台微博上,无论是卢伟冰、王腾、沈义人等手机圈高管,还是一大票数码博主,都刷起了“快板声”。这并非郭德纲进军手机圈,而是继“嗡嗡嗡”之后,又一次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技术普及。
是什么造成了“快板声”?
本次“快板聲”出自荣耀的一位高管。
起因是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了一段视频,称在晃动小米10 Pro时,在摄像头附近会出现类似打快板的声音。在这个手机高管集体KOL化的背景下,这位荣耀高管随即便转发了该微博,称“买小米10Pro用的时候千万不能晃,不然就会跟打快板一样,这个不清楚是产品本身设计原因还是品控原因”。
该言论一经发表就迅速引发了一场圈内关于“快板声”的讨论,原因是什么?
快板声的出现与手机采用的防抖模式有关。目前,常见的手机防抖模式有两种:OIS 光学防抖和EIS电子防抖,现在也开始有厂商推出将二者混用的产品。
OIS光学防抖和EIS电子防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硬件级别防抖技术,后者是软件算法的防抖技术。
OIS光学防抖是利用内置的一个使用磁力悬浮的镜片,配合陀螺仪对相机水平或上下的动作进行逆向修正,从而避免了光路发生抖动,实现防抖。而EIS电子防抖则是利用补偿算法对机身的抖动程度进行检测,然后动态调整ISO、快门等来做模糊修正。
另外,由于OIS光学防抖是硬件支持,需要在手机内部占用部分空间,额外的硬件加之内部空间的设计优化,所以成本更高,设计难度更大,一般都是在旗舰机型上出现,比如本次的小米10系列。
至于EIS防抖,由于其省去了硬件成本,不需要额外设计,一般出现在中低端机型之中。由于技术算法没有了硬件的先天桎梏,其所带来的防抖效果也就取决于厂商的研发能力与调校能力,是无上限的。
现阶段在EIS防抖算法方面,谷歌的Pixel系列一直是位于行业领先地位。
言归正传,根据网友晒出的实测视频,大家会发现除了小米10 Pro之外,三星Galaxy S20 Ultra、华为Mate 30 Pro 5G、vivo X30 Pro、iPhone 11 Pro Max等旗舰产品,在晃动手机时都会出现所谓的“快板声”。
而上述这些机型,都是采用了OIS光学防抖的手机。也就是说,OIS光学防抖才是本次“快板声”出现的“罪魁祸首”。
正如前面所言,OIS内置了一个磁力悬浮的镜片,当打开手机的摄像功能手机在晃动的情况下,镜头会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往相反的方向晃动抵消整体的晃动。反之,当手机未处于相机拍摄界面,失去电磁力作用的悬浮镜片会因为手机的剧烈晃动发出所谓的“快板声”。
圈内高管开启“互黑”模式
因此,荣耀高管简单的一句“不清楚是产品本身设计原因还是品控原因”,就等同于向所有采用该设计的品牌发起了“攻击”,包括自家的旗舰产品荣耀V30 Pro。
小米很快加入了这场“快板声”的争议。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公开表示:“打快板闹剧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专业信息不对称对大众实现“欺骗”的case。后果就是把OIS这个对用户有价值的技术在用户心目中形成‘负向印象。虽然其直接目的是‘黑米10,但间接影响是整个行业,包括H品牌!”
随后,荣耀营销经理申开朗也通过转发的形式进一步具体化了其对小米10打快板的定义,OIS都有小米10 Pro发出声音最大是因为没有采用内部保护设计,故而是产品缺陷。
一方认为晃动异响是由于OIS硬件结构所带来的常规结果,另一方认为OIS晃动异响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由于友商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双方可以说是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就我个人来看,荣耀本次的行为属于“用力过猛”。因为其最开始就单纯地将OIS防抖工作原理所带来的异响说成打快板,并发出了设计与品控的质疑,而在事态升级之后,再抛出了一个OIS结构保护设计观点。
虽然业内人士对于异响原因都了如指掌,纷纷对荣耀“快板声”质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侃以及反驳,但是对于后来OIS光学防抖的保护设计缺陷却没有过多言语,这从侧面说明荣耀后续言论是站得住脚的。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晃动手机相机位置发出异响属于设计或品控的缺陷已经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有异响就是有问题。这其实已经对整个行业采用OIS光学防抖设计的产品都造成了影响,就像网友晒出的截图一样。
其实是一次很好的科普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上一次手机圈出现刷屏的争议应该是此前我们报道的《“嗡嗡嗡”“哒哒哒”?》。当时,我就在文章中表达了一个观点:在手机厂商进入精细化运营时期,每一次行业引发热议讨论的事件,其实都在为一个技术普及奠定基础。
经过上次的“嗡嗡嗡”,普罗大众对于手机内部的振动马达有了一定认知,什么是转子马达,什么是线性马达,线性马达是Z轴,还是X轴……而本次“快板声”的出现,相信也让各位知晓了如何判断一款手机是否支持OIS光学防抖。
因此,厂商相互揭底式的互撕,对于广大的消费者反倒是一场难得一见的科普教学;并且这种教学比所谓厂商带有宣传意义的“官方科普”更具实用性。
不过,一部手机的主要元器件也就那么几个,截至目前手机厂商们已经向消费者“科普”了处理器、屏幕、CMOS、振动马达以及OIS防抖,激烈的竞争又会将哪一个手机零件推向大众视野呢?而我们消费者,真的需要这种细致入微的科普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