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无痛护理干预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4-28隋兴茹
隋兴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混合痔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痔病类型,手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一种常用方法,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一种经典术式,具有手术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复发率低等优点[1]。但该术式会破坏正常的肛垫组织,术后极易诱发出血、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等并发症,术后局部疼痛不但会造成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无痛护理干预方案对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无痛护理干预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行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护理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0~60岁,平均(55.14±4.46)岁;病程1~10年,平均(5.61±1.09)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0~60岁,平均(55.19±4.42)岁;病程1~10年,平均(5.58±1.16)年。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无痛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针刺加耳穴贴压干预。患者取自然仰卧位,取百会穴、足三里穴、太冲穴,先对所选穴位局部皮肤进行消毒,消毒后快速进针,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提插泄法进针,进针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耳穴贴压选择交感、膀胱、直肠、肛门及耳穴神门穴位,两耳交替取穴,先对所选穴位局部皮肤进行消毒,消毒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2 h按压1次,按压至耳朵发热为宜。②中药熏洗。取马齿笕、大黄、黄柏、蛇床子、北败酱草各15 g,芒硝、苦参、侧柏叶各30 g,将上述重要加至2000~3000 mL清水中煎煮,10 min后将药渣过滤取药汁,将药汁倒入熏洗仪器,熏洗10~15 min,待中药汁温度降至40°时,坐浴10~20 min,每日熏洗1次。③疼痛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例如对于敷料填塞过多者,及时更换敷料;对于创口内有异物者,及时将异物清除;对伴有炎症水肿者,可适当使用双乌止痛散煎液坐浴熏洗。④尿潴留护理干预。对于存在尿潴留者,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例如适当放松肛门部敷料,消除刺激因素,同时采用热水袋对会阴部、下腹部进行热敷,或行温水坐浴以缓解括约肌痉挛表现,同时配合针刺阴陵泉、三阴交、气海、关元、中极等;对于膀胱显著充盈者,可行导尿。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VAS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症状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值<80分为不满意,分值为80~90分为满意,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统计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护理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42/44),其中不满意2例,满意18例,非常满意24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82%(36/44),其中不满意8例,满意15例,非常满意21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治疗手段,虽然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但由于手术对患者而言仍属于一种外源性应激,对患者的刺激比较大,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肛门是人体的一个敏感部位,因此混合痔术后疼痛感较剧烈,术后疼痛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因此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尤为必要[3]。
本研究中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施以中医无痛护理,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医无痛护理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整体护理,通过针刺加耳穴贴压干预、中药熏洗、疼痛干预、尿潴留护理干预等多种方法,发挥了中医特色无痛护理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优势,且中医无痛护理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施以中医无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