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0-04-28于洋复赵文刚刘仁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术式胸腔食管癌

于洋复 赵文刚 刘仁杰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食管癌是由于食管鳞状上皮或者腺状上皮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病变,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食管癌根治术是临床公认的早期治疗金标准,但是常规术式创伤大,极易导致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胸腹腔镜联合手术逐步应用于食管癌临床治疗,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本研究以71例食管癌患者为例,分组对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13,平均年龄(50.5±3.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5,平均年龄(50.9±4.1)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三切口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调整至左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常规铺设消毒方巾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麻醉满意后于患者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作切口进胸,对胸腔内肿瘤外侵、发展情况进行探查,游离胸段食管后切开纵膈胸膜,从胸段食管上下胸廓入口进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腹部相关淋巴结清扫。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于颈部胸骨上方4 cm处作弧形切口实施颈部吻合手术,病理组织送检。术后遵医嘱常规服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实施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工作及麻醉同对照组。作4个常规操作孔,采用腹腔镜对食管癌外侵及粘连情况进行探查,游离胸腔内食管。对于手术指征患者,采用超声刀打开纵膈胸膜,游离胸廓入口-食管后间隙范围内食管,夹闭、切断奇静脉弓进入食管后间隙清扫淋巴结。充分显露喉返神经,从神经起始部分开始部分清扫淋巴结,游离食管后间隙胸内筋膜至隔肌,保持与腹膜后间隙相通。然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胸管,关胸。将患者调整至平卧位,于腹部作4个操作孔,将胃游离至腹段食管和贲门处,注意保留胃网膜右血管。然后在上腹部作小切口,提起胃做成管状胃。并于颈部作切口,游离、切断该位置食管,将胃从纵膈拉至颈部与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处理工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随访1年,统计淋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腹腔淋巴结转移数、胸腔淋巴结转移数对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③统计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年,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4.3%(12/35),其中腹腔淋巴结转移数(7.2±2.8)枚,胸腔淋巴结转移数(7.5±2.2)枚。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为8.3%(3/36),其中腹腔淋巴结转移数(3.1±1.4)枚,胸腔淋巴结转移数(4.3±1.2)枚。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数、胸腔淋巴结转移数少于对照组(P<0.05)。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2/36),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各1例。对照组35例患者,术后发生肺炎1例,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8.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据调查,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管癌,而我国是该病高发区域,以40岁以上人群居多[2-3]。当前,临床多采用手术进行食管癌治疗,主要包括分经裂孔、开胸和三切口三种术式,由于病变组织切除后食管缩短,一般将胃上提与食管断端吻合,实现治疗效果[4]。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是近年来在腹部肿瘤临床治疗中新兴的一种微创外科术式,与传统常规术式相比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①双镜联合可放大手术视野,帮助医师清晰观察食管、胃管、胸导管等结构,便于游离病灶周围相关神经及血管,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②术中使用的超声刀能够充分凝固切口处微小血管出血,且该术式采用的是纽扣性微小窗口,可减少创伤面积及术中出血量,利于术后恢复;③微创形式能够最大程度规避患者负性应激产生的体液物质对癌细胞的促进,同时可降低过度机械性触压使癌细胞散入血液;④可保留胸廓及腹壁完整,减少胸腔与空气接触的面积,降低肺部感染概率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说明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操作较为复杂,耗费时间更多;但是观察组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与王蕊[5]分析相一致。且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低,腹腔、胸腔转移数少,说明联合手术远期疗效显著。但是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主要与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操作难度大,尚未在临床广泛推广有关,部分医师对该项手术操作尚未熟悉。但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未来临床可加强进一步实践,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并发症加以预防[6]。综上所述,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猜你喜欢

术式胸腔食管癌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