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患者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2020-04-28赵光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渗透压血浆神经功能

黄 澈 庞 莹 赵光辉 赵 妍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脑卒中又被称之为“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尚未明确,认为预防是目前诊治的最佳措施。人体环境的稳定主要依据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改变不仅出现在较多种疾病当中,而且其与患者全身各大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关系[1-2]。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因部分原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继而可造成自身机体内环境出现紊乱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严重威胁。故本次实验通旨在探究急性脑卒中患者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 血浆渗透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进行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集病例80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和MRI检查已确诊。其中男性病例49例,女性病例31例,年龄25~88岁,平均年龄为(62.15±9.27)岁,病发至就诊时间为2~25 h,平均时间为(7.92±1.30)h,患病类型为:缺血性脑梗死37例,出血性脑梗死18例,小脑出血6例,丘脑出血9例,基底部位出血7例,颞叶出血3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③发热、腹泻等引发血浆高渗病症的患者;④入院前使用过大量脱水利尿药物的患者;⑤妊娠患者或处于哺乳期的妇女。

1.2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于早晨空腹状态下需抽取静脉血。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常规和血生化。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为:血浆渗透压=2×(血钠+血钾)+血糖+血肌酐[OSM=2×(Na++K+)+GLU+UREA],其中血浆渗透压超过310 mmol/L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低于310 mmol/L表示血浆渗透压处于正常水平。

1.3 观察指标:采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同时依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病残程度处于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超过90%;②有效:患者病残程度处于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40%~90%之间;③无效:患者病残程度处于3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不超过40%;④死亡:患者生命体征消失。总有效=显效+有效[3]。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血浆渗透压思维影响因素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上升发生率为48.75%,并发糖尿病的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为52.50%,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为15.00%,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为11.25%,显然合并各种疾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上升相对比较明显(P<0.05)。

2.2 血浆渗透压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死亡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对比血浆渗透压上升组和正常组的预后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卒中死亡患者与其血浆渗透压水平为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

表2 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同时联合各种病症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上升幅度较为明显,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大多合并心、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基础病症,一旦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使患者相关器官出现失代偿现象,从而引发血浆渗透压的变化[3]。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4]:①肾功能损害:较多急性脑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原发病,肾功能本身已出现损伤,一旦出现急性脑卒中,使得患者排泄肌酐(Cr)、Na+、K+受到一定障碍,引起血肌酐(Cr)、Na+、K+升高,从而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的现象。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经过外周神经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会聚集于患者丘脑下部位置,继而影响患者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兴奋,使ALD(醛固醇)及COR(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多,ADH(血抗利尿激素)相对下降,患者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问题随之出现,从而造成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变化,加重患者病情状况。③高血糖:患者机体急性应激反应作为引起血糖上升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高血糖对患者肾脏渗透性具有增强作用,如果患者排出的低钠尿液量显著增多,可诱发高钠血症,影响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在本次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血浆渗透压升高的患者预后改善较差,病死率较高。引起该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一旦患者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其血液黏度升高能够影响病灶周边区域神经元的血液供应情况,继而导致患者脑组织损伤面积扩大,最终产生预后效果较差的结果[5]。另外,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可造成细胞内水分外移,细胞功能受到影响,而针对本身已损伤的脑细胞来讲,血浆渗透压上升会引发其死亡。由于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增加而出现的渗透压梯度上升,严重威胁到患者脑损伤程度,故而血浆渗透压升高的患者病死率较高[6]。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非其他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纠正的前提下,血浆渗透压上升可被认为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用于临床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改善状况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急性脑卒中患者一旦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情况,便可提示患者预后改善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血浆渗透压水平对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等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可作为临床评估的重要指标予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渗透压血浆神经功能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化基本概念为源头活水
——2017年渗透压相关高考真题赏析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