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2020-04-28张恩和
张恩和
(东港市中医院放射科,辽宁 东港 118300)
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十分高的恶性肿瘤,尤以男性居多。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8年全世界新发肺癌数目有160万之多,死亡138万之多,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18%[1]。在我国1988年~2005年间,肺癌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3%,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在女性中也仅次于乳腺癌[2]。纵隔型肺癌是发生于纵隔处的肺癌,肺癌的一种特殊生长类型,误诊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纵隔型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41~73岁,平均(58.83±9.31)岁;上中纵隔4例,中纵隔8例,下纵隔3例,前中纵隔13例,后纵隔5例;磷癌26例,小细胞癌7例;中央型肺癌23例,周围型肺癌10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CT检查仪器为GE公司Optima CT660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扫描矩阵512×512,管电流12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6 mm,重建间隔1 mm。在患者屏气状态下进行平扫,扫描范围由胸廓上口至肺底。之后进行增强扫描,用双通高压注射器以3.0 ml/L的速率注射碘海醇(350mgI/mL)80~100 mL,延迟22 s进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0 s进行静脉期扫描。图像传至AW4.6工作站进行MPR处理。MRI检查仪器为美国通用Signa3.0TMIR扫描仪,体线圈,先进行平扫,横轴面自旋回波(SE)序列:TR/TE为600 ms/9 ms,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R/TE为2500 ms/83 ms,包括横断位、冠状位T1WI、T2WI或加脂肪抑制序列T2WI。之后进行增强扫描,由肘静脉以2 mL/s快速团注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10 s后进行无间隔连续图像采集。
2 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CT与MRI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效能,MRI的敏感度与准确率要稍高于CT,见表1。
3 讨论
纵隔型肺癌在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中最为常见,可分为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由于肿瘤贴近纵隔胸膜生长,容易侵入纵隔或者混入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在临床诊断时容易与原发性纵隔肿瘤或纵隔转移瘤相混淆[3]。发生与上纵隔常需与恶性淋巴瘤相鉴别,而发生于下纵隔常需与心影增大相鉴别[4]。CT与MRI是目前诊断纵隔型肺癌的先进技术,可靠性高,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6%、74.8%、95.1%、44.7%、87.9%,而MRI检查分别为95.2%、70.3%、98.3%、36.3%、93.9%,MRI的敏感度与准确率要稍高于CT。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主要为肿块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周围型肺癌多有毛刺征,中央型肺癌可见肿块侵犯支气管,有时可见阻塞性肺不张,周围型肺癌多有胸膜凹陷征[5]。增强扫描后可见肺门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纵隔型肺癌的MRI表现主要为:中央型肺癌在T1WI上可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信号、略高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可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而阻塞性病变的信号较肿块信号更高。增强后多呈明显强化,肿块与纵隔淋巴结呈一致性强化,而阻塞性肺不张无明显强化。周围型肺癌在T1WI上可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略高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可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信号、略高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可出现均匀或不均匀的明显强化。
表1 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综上所述,CT与MRI均是诊断纵隔型肺癌比较可靠的方法,其中MRI的敏感度与准确率要稍高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