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概况及循证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28胡明钰周春兰王艳芳吴艳妮从维莲刘丽萍李晓霞陈丽玲

护理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循证条目维度

胡明钰,周春兰,王艳芳,吴艳妮,从维莲,刘丽萍,李晓霞,陈丽玲

循证实践作为一种有效的决策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降低疾病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已逐渐成为全球医疗卫生系统关注的焦点[1]。国际护士协会也将循证实践作为高质量护理的金标准[2]。国内外高校逐渐意识到循证实践的重要性,不仅将循证实践纳入到教学课程中,也将其引入到学生的临床实习中[3]。而临床护理教师作为护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导师,其循证实践能力水平对临床循证实践教育至关重要,关乎实习护生对循证实践的掌握与应用。但目前国内外循证护理实践研究多集中于高校教师[4-5]或临床普通护士[1,6],未见临床护理教师的相关报道。鉴此,笔者调查分析三甲医院临床护理教师的循证实践概况及其循证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临床护理教师开展循证实践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8年11~12月方便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临床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医院正式注册护士;承担临床带教工作;知情同意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休假、外出进修者。有效调查372名临床护理教师,女345人,男27人;年龄24~60(32.97±5.04)岁;最高学历为大专13人,本科336人,硕士23人;工作年限<5年46人,5~年169人,≥10年157人;职称为初级217人,中级137人,高级18人;带教年限<5年170人,5~年95人,≥10年107人。循证实践培训经历:无152人,≤20 h 185人,>20 h 35人。主持过科研项目42人,发表过学术论文128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基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团队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带教年限、循证实践培训等。②循证实践概况量表(Evidence-Based Practice Profile Questionnaire,EBP2Q),由McEvoy等[7]编制,用以测量循证实践态度、知识、技能、应用。经授权后根据量表汉化及跨文化调适指南[8]对EBP2Q进行翻译、调适及修改,最终形成中文版EBP2Q,包括循证实践基本了解度(4个条目)、循证实践学习意向(4个条目)、循证实践态度(6个条目)、循证实践与工作兼容性(5个条目)、临床相关术语(6个条目)、循证实践相关术语(3个条目)、循证实践行为(8个条目)、循证实践技能(9个条目)8个维度,共4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各维度条目均分越高,表明相应维度水平越高。由6名护理专家(2名临床护理专家,2名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循证实践留学专家、2名循证实践副教授教师)对中文版EBP2Q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I-CVI为0.833~1.000;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各维度为0.847~0.949(303名临床护士中测得),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45~0.960(22名临床护士间隔2周测得);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014%,各条目的因子载荷为0.552~0.831。将护理教师循证实践概况各维度条目均分按最高分5分的2/3以上(>3.33),1/3~2/3(1.67~3.33),1/3以下(<1.67)分为高、中、低水平组[6]。

1.2.2调查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研究者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2份,回收有效率93.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各维度得分及水平分布 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概况各维度得分及水平分布(n=372)

2.2不同特征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维度得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维度得分比较

注:*P<0.01。

2.3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循证实践应用能有效反映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实践能力,并且循证实践行为与循证实践态度、知识、技能等息息相关[6,9-11]。以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及EBP2Q其余7个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自变量赋值:循证实践培训(无=0,有=1),发表文章(无=0,有=1),工作年限以5~年为参照设置哑变量。结果见表3。

表3 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注:R2=0.596,调整R2=0.587,F=66.968,P=0.000。

3 讨论

3.1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现况 表1显示,86.29%的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态度为高水平,58.60%的教师循证实践学习意向为高水平,但循证实践相关术语、临床相关术语、循证实践基本了解度、循证实践与工作兼容性、循证实践行为及技能处于中等水平。而Upton等[12]的调查显示,美国和英国的护理教师循证实践态度、知识、技能、行为得分偏高,可能因为国内循证实践教育滞后,导致大多临床教师在校学习阶段并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循证实践教育,毕业后也未经过正规的循证实践培训。Wong等[3]发现,在临床实习中引入循证实践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循证实践能力。然而,虽然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临床循证实践教育,但其自身循证实践的知识技能及应用水平不足,无法很好地开展循证带教。因此,临床护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循证实践能力,以满足实习护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循证实践带教标准。

3.2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

3.2.1循证实践态度、知识、技能及培训经历 本研究结果表明,循证实践相关术语、循证实践态度、学习意向、技能及循证实践培训经历是带教老师循证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Youssef等[4]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教师的循证实践态度、知识及技能与其循证实践行为显著相关。周春兰等[6]的调查显示,临床护士参与循证实践培训是其循证实践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循证实践教育或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循证实践态度,知识及技能,从而促进临床循证实践的应用[6,13]。医院管理者应系统化完善临床护理教师循证实践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其循证实践水平。①组建高质量循证实践培训团队,制定系统的培训教学计划,包括基础知识如证据质量评价,循证指南的制定与应用,证据应用模式如ACE star模式等[14];以及实践性的证据应用技能如项目可行性分析,变更项目管理模式等。②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工作坊,同辈支持,导师制,案例教学等。③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估,如文献评鉴,临床情境化考核等,明确其薄弱点,针对性强化,督促其自我学习,提高临床循证实践带教水平。

3.2.2工作年限 本研究结果表明,带教老师的工作年限是其循证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P<0.01),工作≥10年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工作5~年组,可能因为高年资带教老师通过长期带教与工作实践,深切体会到科研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善于思考并接受应用新证据,传播新理念,以助力临床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15]。提示护理管理者可采取精英化模式重点培养工作≥10年的高年资带教老师,以点带面,推动循证实践应用。如①利用体验式方法,选拔工作≥10年的教师到成熟开展循证实践的医院进修,深切体会学习临床循证实践的开展及应对措施,加强讨论交流。②鼓励工作≥10年的高年资带教老师在职学历深造,着重向循证实践方向培养。科室护士长提供支持性领导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给予科研学习时间与实践机会。③积极成立全院循证实践项目组,大力授权、支持工作≥10年的高年资带教老师开展循证实践项目并进行评选。以高质量的循证护理实践提升同行认可度,促进临床带教老师循证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循证实践教育水平的成熟[14]。

3.2.3发表文章 本研究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发表文章的经历是影响其循证实践的主要因素(P<0.05),与李敏[15]对吉林省330名临床教师的调查结果一致。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主动阅读大量科研文献,学习研究设计,明确临床实践与科研证据的差距,从而启发循证实践项目开展。另一方面,优秀的科研论文也来源于良好的科研项目实践。因此医院管理者应:①鼓励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工作、科研经验进行论文写作与发表,如个案管理等;②加大护理科研基金支持力度,制定奖励政策,激励其科研热情;③完善医院科研资源的配套设施,如建立科研资源数据库,将循证实践证据总结在院内公共网络平台,科室公告板等传递,以增加证据获取途径及证据使用率;④建立高校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良好科研项目合作,充分结合利用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与临床教师的实践经验。

4 小结

本研究发现,临床护理教师的循证实践态度、学习意向较高,但其循证实践知识、技能、行为有待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循证实践培训经历,循证实践相关态度、知识、技能,工作年限,发表文章的科研经历影响其循证实践行为。医院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循证实践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采取精英化培养方式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教师的循证实践水平及应用。本研究仅调查广州市一所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师,样本的代表性存在一定缺陷,自评式调查问卷可能导致研究对象高估或低估自身循证实践水平。今后可采用主客观评估结合的方式,多中心抽样调查分析,推广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循证条目维度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