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多酚对牙齿的着色效果观察

2020-04-28金晨曦陈伟亮陈肖伊沈振宇郑沛

浙江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釉质肉眼色差

金晨曦 陈伟亮 陈肖伊 沈振宇 郑沛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包括儿茶素、黄酮醇、酚酸和缩酚酸类以及其他多酚类。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龋护齿、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逐渐被应用于口腔疾病的防治[1]。例如,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可治疗口源性口臭;根管充填材料加入茶多酚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生成;茶多酚可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辅助用药等。饮茶虽然有益健康,但是茶汤中的茶色素易沉积于牙齿的表面,引起牙外源性着色,进而影响牙面的美观,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心理。那么,茶多酚应用于牙科领域是否会引起牙齿染色这一隐患,目前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本研究利用影像证据来确定牙齿表面颜色变化情况,以研究茶多酚是否存在染色牙齿的能力,探讨其应用于牙科领域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牙齿准备 选取新鲜拔除的牛切牙24颗,牙冠釉质面平均长宽比为2.5。每颗牙的唇面釉质使用2 000目砂纸、金相试样磨抛机(中国蔚仪公司,型号:M-1)抛光处理;使用体式显微镜(中国速迈公司,型号:OMS2350)观察,确保牙表面平整,对光反射均匀,避免过度抛光而使牙本质暴露。牙齿准备好后于0.9%氯化钠溶液中浸泡保存。

1.1.2 溶液配制 茶多酚溶液:用茶叶浓缩粉(杭州怡倍嘉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多酚含量为98.37%)与纯净水分别配制浓度为1、2.5、5和7.5mg·ml-1的茶多酚溶液,配置过程中避免发生氧化反应。溶液配置前充分清洗实验器皿达到洗涤标准,配置过程在较暗环境中进行,轻揉搅拌,尽量缩短配置时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后倒入广口瓶中避光保存于4℃冰箱中。

1.2 方法

1.2.1 分组、切牙与浸泡 将牙齿分为A、B、C、D 4组,每组 6颗,准备分别浸泡于 1、2.5、5和 7.5mg·ml-1的茶多酚实验溶液中。每颗牙以英文字母+数字的方式命名,如A1表示浸泡于1mg·ml-1茶多酚溶液的第1颗牙,C2表示浸泡于5mg·ml-1茶多酚溶液的第2颗牙。用硬组织切片机(美国标乐公司,型号:IsoMet)将每颗牙纵向切为两半,切面使用自酸蚀粘接剂(美国登士柏公司,型号:XENO-V Plus)进行牙本质封闭。左半部分为实验侧,浸泡于实验溶液中,右半部分为对照侧,浸泡于纯净水中(水温均为37℃恒温)。组别标记见图1。

图1 组别标记图

1.2.2 颜色变化记录 实验过程中,在保留表面水分即避免脱水的前提下,每隔30min取出牙齿并在30s之内拍摄照片1次,共8次。采用闪光灯作为照明光源,双侧45°对称照明。拍摄环境由黑色亚克力板和黑色绒布组合,实现拍摄环境的最低反射干扰。使用照相机(日本佳能公司,型号:700D)的原始格式及标准灰卡校准,共同确保影像的采集和还原结果的一致性。拍照时将同一颗牙齿的左右两半合并同时拍摄,以方便软件对照分析。

1.2.3 颜色对比分析 本研究采用口腔医学最常用的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其中L*代表明度,a*表示红绿色相,b*表示黄蓝色相。色差ΔE*ab=([ΔL*)2+(Δa*)2+(Δb*)2]1/2。色差ΔE*ab是用数量来描述的两种颜色之间的差别,ΔE*ab值越大表明颜色的差异越明显。本研究以色差值ΔE*ab>2.3视为肉眼可见的颜色差异,反之则无颜色差异。

1.3 观察指标 (1)肉眼观察牙齿浸泡后颜色的变化;(2)观察并比较A、B、C、D组牙齿浸泡后左右两侧色差;(3)分析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浸泡时间的相关性;(4)分析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溶液浓度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齿颜色变化的肉眼观察 从各组选择有代表性的牙齿照片见图2(插页)。

图2 各组牙齿颜色变化的肉眼观察可见

由图2可见,A、B、C、D组牙齿左侧对比右侧,均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釉质着色。

2.2 4 组牙齿浸泡后左右两侧色差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组内比较,A、B、C、D组牙齿不同浸泡时间左右两侧色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A、B组牙齿左右两侧在第3次拍摄时出现肉眼可见的色差,C、D组牙齿左右两侧分别在第2、1次拍摄时出现肉眼可见的色差。组间比较,各时间点4组牙齿浸泡后左右两侧色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A、B、C、D组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浸泡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A、B、D组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浸泡时间呈正相关(r=0.684、0.742、0.783,均 P<0.05),即浸泡时间越长,着色越深。但C组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浸泡时间无相关性(r=0.314,P>0.05)。

2.4 不同浸泡时间下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溶液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浸泡于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的A、B、C、D 组牙齿,除第 4、7 次(r=0.216、0.195)外,其余每次(r=0.895、0.873、0.882、0.583、0.748、0.875)的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溶液浓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即浓度越高,牙齿着色程度越深。

表1 4组牙齿浸泡后左右两侧色差比较(ΔE*ab)

3 讨论

天然牛牙的釉质在组成、粗糙度、表面亲疏水性以及表面剪切力等方面与人牙非常接近,有学者曾通过附着力和口腔润滑测试证明,发育成熟的天然牛牙釉质和人牙釉质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2]。首先,两者有非常相似的晶体排列方向,并且釉质基质蛋白的氨基酸组合物也非常相似;其次,两者钙含量也非常接近,天然人牙釉质钙含量为37.9,天然牛牙釉质钙含量为36.8,从表面向釉牙本质界逐渐减少,并且天然牛牙的釉质厚度是天然人牙的1.7倍(63nm:36nm),唇侧表面积大,被认为是天然人牙建模的理想替代品[3]。因此,本研究选择天然牛牙釉质建模。

李鸣宇等[4]曾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比较了茶多酚对口腔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茶多酚溶液对变形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mg/ml。本研究设计的4种浓度的茶多酚溶液是根据其最小抑菌浓度而制定的。本研究结果显示,A、B、C、D组均出现肉眼可见的色差,且牙齿着色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这说明茶多酚溶液对牙齿的结构产生了影响;其次,A、B、D组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浸泡时间呈正相关,即着色程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加深,C组牙齿着色程度与茶多酚浸泡时间无相关性,这说明茶多酚导致牙外源性着色的程度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

马梦君等[5]曾从色差、透光率、pH值等方面探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质量浓度的茶多酚溶液稳定性差异都较大,且质量浓度低的茶多酚溶液较稳定。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仍应选择适宜浓度的茶多酚溶液来治疗口腔疾病,如配制茶多酚漱口液时要选取适量的茶多酚粉末,浓度过高、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长均有可能不会抑制或减少牙菌斑的数量及其在牙面上的黏附,反而导致牙齿着色。长期饮浓茶的人最好在饮完后及时用清水漱口,避免多酚类氧化物附着在牙间缝隙和其他隐蔽部位,造成着色。根据实验结果,建议使用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避免牙齿着色。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茶多酚可能会使牙齿着色,且与其浓度、浸泡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猜你喜欢

釉质肉眼色差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3C 273挑战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
釉质形成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龋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于脑电波信号的色差评价研究
涂装色差控制工艺分析
色差
不同浓度锌的含氟矿化液对人恒前磨牙釉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
星星们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