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方向
2020-04-28刘忠宝舒志国刘皓天王濡岳金治光王冠平
高 波,刘忠宝,舒志国,刘皓天,王濡岳,金治光,王冠平
[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2.中国石化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3.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4.中国石化 江汉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223;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页岩气具有自生自储、低孔特低渗和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表征对于揭示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储集性能、页岩气赋存状态及渗流机理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借鉴美国页岩储层表征方法,在四川盆地海相页岩中发现了微米-纳米级孔隙[1],并迅速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主要对象开展了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观测、孔隙分类、连通性及其与北美地区页岩储层特征对比等研究[2-9],提出了页岩中固态的孔隙载体控制着孔隙结构,有机质及有机质孔的存在是其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关键,有机质孔是页岩气最主要储集空间的认识[10]。下寒武统作为中国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志留系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层系之一,近几年虽在川西南的威远及井研-犍为地区、黔南黄平及鄂西宜昌地区也获得了页岩气流,但整体勘探程度很低。与志留系相比,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镜质体反射率Ro普遍大于3.0%)[11]、分布面积广,是中国乃至全球开展古老层系海相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要领域。为此,本文以中上扬子为研究区,通过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明确了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成因类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岩X衍射、氦气孔渗、高压压汞-氮气吸附联合孔径测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下寒武统不同类型页岩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下寒武统与下志留统页岩储层的差异性,并探讨了其形成影响因素。结合下寒武统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提出了勘探方向建议。
1 区域地质概况
中上扬子地区面积50×104km2(图1),其构造-沉积旋回隶属于扬子板块的构造演化。寒武纪早期,扬子古克拉通进入扩张期,其南缘的湘桂克拉通边缘盆地属大陆坡或下斜坡的深盆环境。在现今的中上扬子一带,则表现为伸展环境下的克拉通内拗陷沉积,并于早寒武世早期(筇竹寺期)达到最大海侵,广泛沉积了黑色页岩;早寒武世中期(沧浪铺期),盆地沉降机制由伸展作用转变为以热沉降作用为主,地貌上的隆-凹格局消失;随着沉积速率增大和海平面下降、海水变浅,早寒武世晚期(龙王庙期)大部分地区沉积水体进一步变浅,且趋于稳定,广泛发育一套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
下寒武统具有地层分区多,地层名称复杂、多样的特点,其主要地层分区及各组之间对应关系见表1。其中,早寒武世梅树村阶以Anabarites-Protohertzina-Arthrochites,Siphogonuchites-Paragloborilus和Lapworthella-Tannuolina-Sinoscachites小壳化石为特征;筇竹寺阶(筇竹寺组中、上部)以Parabadiella-Mianxiandiscus和Eoredlichia-Wutinggaspis三叶虫组合带为标志;沧浪铺阶(沧浪铺组)以Yunnanaspis-Yiliangella三叶虫组合带为标志[12]。黑色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早寒武世筇竹寺期。
图1 研究区平面位置Fig.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表1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地层分区及划分对比Table 1 Stratigraphical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2 富有机质页岩成因类型及特征
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全岩X衍射测试和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发育碳酸盐矿物;硅质来源有碎屑石英颗粒(粉砂)和生物成因硅质(硅质放射虫、海绵、藻类等)两种类型。查明不同地区富有机质页岩之间的差异,是评价页岩气勘探潜力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讲,页岩的物质(有机、无机)组成主要受控于原始构造-沉积环境。因此,本次通过典型露头剖面与钻井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与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识别出了5类沉积相标志,包括层理构造、黄铁矿、结核体、上升流作用产物及古生物化石[13]。以此为基础,开展单井相及连井沉积相对比分析。结合页岩有机质丰度、厚度及构造-古地貌特征,建立了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成因模式(图2),并刻画了富有机质页岩的平面展布特征(图3)。从沉积成因角度识别出3种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即棚内拉张槽型、陆架边缘斜坡型和台地前缘斜坡型。其中,棚内拉张槽型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主要受基底断裂幕式堑垒式活动与强迫海侵作用共同控制;陆架边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外的东南部地区,主要受海侵与上升洋流作用控制;而台地前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宜昌地区,其主要为受淹没型古碳酸盐岩台地控制的呈环边分布的较深水斜坡相沉积。
图2 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发育模式Fig.2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organic-rich shale during the Qiongzhusi sedimentary period in the Early Cambrian,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图3 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沉积相展布Fig.3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of the Early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2.1 棚内拉张槽型
页岩岩性以富含粉砂质及粘土矿物为特点,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4%~3.4%,平均值为1.1%。岩性组合以纹层状粉砂质页岩与炭质页岩互层为主(图4a,b)。纵向上表现为多层分布,厚度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减薄的特点,如西侧的JY1井筇竹寺组共发育4套富有机质页岩段[14],其上部产气页岩段TOC大于1%的厚度为14 m,TOC大于2%的厚度仅有5 m。多套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主要受早期基底断裂拉张幕式堑垒式活动控制,受多期拉张裂陷作用,发生强迫式快速海侵,导致沉积水体突然加深,陆源碎屑砂质供给不充分,加之平面上呈南北带状展布,形成相对闭塞、缺氧环境,有利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该类型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背景下,受构造-沉积双重作用控制的相对深水沉积。
2.2 陆架边缘斜坡型
页岩岩性以富含硅质为特点,TOC介于2.2%~9.5%,平均值为6.3%。岩性组合主要为硅质页岩、炭质页岩(图4c,d)或两者互层发育。纵向上表现为大套连续、厚层分布,如黔南地区HY1井九门冲组页岩TOC大于4%的厚度可达90 m,为远离碎屑物源区的深水陆棚沉积。从沉积物沉积类型来看,沉积水体深度明显较棚内拉张槽型大,由于上升洋流作用发育,藻类等生物繁盛,有机质含量高。该类型为浅水陆架边缘斜坡沉积背景下,受古地貌及海侵作用控制的深水陆棚相沉积。
2.3 台地前缘斜坡型
页岩岩性以富含灰质为特点,TOC介于0.52%~5.96%,平均值为3.42%。岩性组合主要为灰质页岩、炭质页岩(图4e,f)或两者互层发育。纵向上同样表现为较为连续的厚层分布,如宜昌地区YD2井水井沱组页岩TOC大于2%的厚度约为24 m,为靠近水下碳酸盐岩古隆起的台地前缘斜坡相沉积,沉积水深适中,水体清澈,利于藻类等生物发育,故有机质相对也较为富集。该类型为受淹没型古碳酸盐岩台地控制的呈环边型分布的较深水斜坡相沉积。
图4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Fig.4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Cambrian organic-rich shale thin sections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a.棚内拉张槽型纹层状粉砂质页岩,单偏光,JY1井,筇竹寺组,埋深3 309.10 m;b.棚内拉张槽型炭质页岩,单偏光,JY1井,筇竹寺组,埋深3 285.75 m;c.陆架边缘斜坡型硅质页岩,单偏光,HY1井,九门冲组,埋深2 376.21 m;d.陆架边缘斜坡型炭质页岩,单偏光,HY1井,九门冲组,2 402.80 m;e.台地前缘斜坡型灰质页岩,单偏光,YD2井,水井沱组,埋深1 719.50 m;f.台地前缘斜坡型炭质页岩,单偏光,YD2井,水井 沱组,埋深1 700.70 m
3 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3.1 页岩孔隙类型及差异
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进行孔隙结构表征,是目前开展孔隙类型识别与划分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技术方法。大量研究表明,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中有机质孔和无机矿物质孔均较发育,但由于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热演化程度高,储层更加致密,对其微观孔隙的表征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对于有机质孔隙的图像表征,仅在极少数页岩样品中发现了有机质孔。本次研究选取不同类型的页岩样品,通过高精度显微镜将观察倍数提高至8万、10万倍,较好地获得了下寒武统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图像。
大量页岩样品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微观孔隙类型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图5)。棚内拉张槽型富有机质页岩孔隙以粒间孔和粘土矿物层间孔为主,形态多呈三角形、多边形及狭缝形;其次为有机粘土复合体内有机质孔,形态多呈不规则形。陆架边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以固体沥青内有机质孔为主,且孔径明显较小,一般几至30 nm为主,无机矿物质孔基本不发育[15]。而台地前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主要以有机质孔和方解石粒内溶蚀孔为主,其次为粒间孔,各类孔隙孔径大小不一。
众所周知,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页岩储层的特殊之处在于发育有机质孔,且目前普遍认为有机质孔的发育对于页岩气的富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有机孔的分布特征,本次选取棚内拉张槽型炭质页岩和陆架边缘斜坡型硅质页岩,采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进一步开展有机质孔在三维空间内发育特征及定量研究与对比(图6)。孔隙结构定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拉张槽型页岩样品有机质孔隙体积一般介于103~1503nm3;其中,孔隙体积介于103~203nm3的孔隙数量占56.92%,孔隙体积介于203~503nm3的孔隙数量占33.76%,孔隙体积介于503~1003nm3的孔隙数量占7.69%,孔隙体积介于1003~1503nm3的孔隙数量占1.16%,孔隙体积大于1503nm3的孔隙数量占0.47%。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样品有机质孔隙体积一般介于53~503nm3;其中,孔隙体积介于53~103nm3的孔隙数量占21.03%,孔隙体积介于103~203nm3的孔隙数量占51.89%,孔隙体积介于203~503nm3的孔隙数量占24.50%;孔隙体积大于503nm3的孔隙极少。从有机质孔的长轴与短轴比来看,棚内拉张槽型页岩样品有机质孔孔径长轴/短轴比介于1~5.88;其中,长轴/短轴比介于1.0~1.5的孔隙占总孔隙数量的45.57%,长轴/短轴比介于1.5~3.0的孔隙占50.11%,长轴/短轴比大于3.0的孔隙占4.32%。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样品有机质孔孔径长轴/短轴比介于1~34;其中,长轴/短轴比介于1.0~1.5的孔隙占总孔隙数量的28.20%,长轴/短轴比介于1.5~3.0的孔隙占11.98%,长轴/短轴比大于3.0的孔隙占59.82%(图7)。上述分析表明,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孔隙长轴/短轴比明显大于棚内拉张槽型页岩,即前者有机质孔的形状更扁平,这很可能与其保存条件差、天然气散失而造成有机质孔坍塌有关。
图5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孔隙镜下特征Fig.5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Lower Cambrian organic-rich shale pores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a.石英颗粒间有机质内发育大量超微孔隙,陆架边缘斜坡型硅质页岩,HY1井,九门冲组,埋深2 402.80 m;b.苺状黄铁矿集合体晶间有机质内发育微孔隙,陆架边缘斜坡型硅质页岩,HY1井,九门冲组,埋深2 402.80 m;c.有机粘土复合体,不规则形有机质孔隙较发育,棚内拉张槽型炭质页岩,JY1井,筇竹寺组,埋深3 309.10 m;d.粘土矿物层间孔隙,残余孔隙形态呈狭缝形、三角形,棚内拉张槽型炭质页岩,JY1井,筇竹寺组,埋深3 300.05 m;e.有机质孔,椭圆形、不规则形均有,台地前缘斜坡型炭质页岩,YD2井,水井沱组,埋深1 711.40 m;f.无机 矿物颗粒粒内孔,大小不一,台地前缘斜坡型炭质页岩,YD2井,水井沱组,埋深1 728.00 m
图6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陆架边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三维孔隙结构特征Fig.6 Characteristics of 3D pore structure of the Lower Cambrian organic-rich shale of shelf-margin type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a.页岩三维重构图;b.有机质孔连通性图(相同颜色代表连通的孔隙)
3.2 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以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选取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样品开展高压压汞-氮气吸附联合孔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拉张槽型富有机质页岩以介孔(孔径=2~50 nm)和微孔(孔径<2 nm)为主,平均占比分别为58.59%和27.08%,其次为大孔(孔径>50 nm),平均占比达14.33%(图8a);台地前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与棚内拉张槽型富有机质页岩相比,介孔和微孔占比均有所减小,而大孔比例明显增加(图8b);陆架边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以介孔和微孔为主,占比分别为62.5%和33.5%,孔径大于50 nm的大孔基本不发育(图8c)。但整体而言,下寒武统页岩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相比,对孔隙度贡献最大的介孔占比明显降低(图8d)。高压压汞-吸附联合孔径测定对于全孔隙结构表征的实现,较好地刻画出了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各孔径孔隙的占比及其差异。
图7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不同类型页岩有机质孔长轴/短轴比特征Fig.7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axis/short axis ratio of organic pores in the Lower Cambrian shale of different types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a.棚内拉张槽型页岩,JY1井,筇竹寺组,埋深3 290.80 m;b.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HY1井,九门冲组,埋深2 390.00 m
图8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高压压汞-氮气吸附联合测定孔隙结构特征Fig.8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mbrian shale jointly tested by 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a.棚内拉张槽型富有机质页岩,JY1井,筇竹寺组;b.台地前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YD2井,水井沱组;c.陆架边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HY1井,九门冲组;d.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J1井,龙马溪组
3.3 页岩孔隙发育影响因素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下寒武统页岩储层发育粘土矿物层间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等多种孔隙,但不同成因类型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存在差异,可见影响页岩孔隙发育的因素具复杂性。综合分析认为,其整体受页岩矿物组成、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及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
3.3.1 矿物组成
页岩中的各种矿物是其各类孔隙赋存的主要载体,粘土矿物及各类脆性矿物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抗压实能力的强弱。一般而言,高脆性矿物含量的页岩易形成刚性骨架,抗压实能力强,使矿物粒间孔、晶间孔得以保存;而高粘土矿物含量的页岩在上覆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塑性形变,使各类孔隙空间减小,甚至消失。对于研究区下寒武统3种类型的富有机质页岩,其矿物组成各有其特点,以JY1为代表的棚内拉张槽型富有机质页岩粘土矿物含量高,平均可达40%左右;尽管其抗压实能力相对弱,但由于黄铁矿、石英颗粒等刚性颗粒混杂于粘土矿物中,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加之部分粘土矿物晶片的杂乱堆积,故仍较好地保存了一定量的粘土矿物层间孔及粒间孔。以YD2井为代表的台地前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中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方解石,发育粒内溶蚀孔。以HY1井为代表的陆架边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硅质含量较高,抗压实能力强,孔隙度与石英含量之间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而与粘土矿物含量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图9),表明石英颗粒可构成刚性格架,增强页岩的抗压实能力,有利于页岩中有机质孔的形成及保存。可见,尽管不同类型的页岩矿物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仍然是页岩各类孔隙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3.3.2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是有机质孔的载体,也是有机质孔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TOC是影响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此外,TOC与页岩的吸附能力也密切相关。一般来讲,TOC越高,页岩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TOC与比表面积的相关系数可达0.85左右。从页岩TOC与孔隙度的关系来看,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优质页岩TOC与孔隙度具有较好正相关关系不同[16],下寒武统页岩TOC与孔隙度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揭示影响下寒武统页岩孔隙度的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下寒武统页岩孔隙度并未随着TOC增大而增大,反而在TOC大于5%后孔隙度具有一定降低趋势(图10),这与Milliken等[17]和王濡岳等[18]对过高TOC页岩孔隙度出现降低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由于有机质具有较好的塑性,抗压实能力较低,富有机质页岩(TOC=5%~6%)岩石组构更易于压实,不利于有机质孔隙保存。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TOC多大于5%,但其孔隙度大于4%的样品点少于棚内拉张槽型页岩和台地前缘斜坡型页岩,结合前文对各类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分析,可能主要是由于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TOC高,在生-排烃高峰期,早期无机矿物粒间孔隙被液态烃充填,导致页岩粒间孔不发育,岩石组构也更易于压实,后期随着液态烃的裂解成气作用,形成较多的纳米级有机孔。相对而言,棚内拉张槽型页岩和台地前缘斜坡型页岩虽然TOC不如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高,但其除了发育有机质孔外,还残存一定量的无机矿物质孔,使得其总孔隙度相对较大。
图9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矿物含量与孔隙度关系Fig.9 The relationship of mineral content and porosity in the Lower Cambrian shale of shelf-margin type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a.石英矿物含量与孔隙度关系;b.粘土矿物含量与孔隙度关系
图10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TOC与孔隙度关系Fig.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C and porosity of the Lower Cambrian shale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3.3.3 热演化程度
有机质孔隙是由页岩中干酪根在热降解和热裂解作用中形成,或是由其生成并经过短距离运移到粒间孔、晶间孔及微裂缝中的液态烃经过裂解作用生成气态烃后形成的次生孔隙。因此,页岩热演化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有机质孔的发育。国内外海相页岩气勘探实践也已证实,适中的热演化程度是控制有机质孔发育和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19-22],页岩有机质孔隙度在大量生气阶段(Ro值在1.3%~2.0%)总体上随有机质成熟度升高而增加;但当Ro值大于2.0%以后,有机质孔隙度总体上随成熟度增高而降低。对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而言,Ro值普遍在3%左右,甚至更高,均已进入过成熟阶段;但相比而言,台地前缘斜坡型页岩(Ro=2.6%)与棚内拉张槽型页岩(Ro=2.9%)较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热演化程度(Ro=3.1%)要低,因此有机质孔发育程度也略好。
3.3.4 保存条件
保存条件对于页岩的储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孔内天然气的散失会导致有机质孔坍塌变形,孔隙空间减小,甚至弥合消失。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不同地区构造演化史差异大,形成的断裂及裂缝具有多种类型、多期次叠加的特点,页岩气保存条件较为复杂[23-26]。构造裂缝的大量发育及顶、底板条件变差是导致页岩气散失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上述3种类型富有机质页岩的实际钻探情况也证实了保存条件对于页岩储集性能的重要性。位于黔南坳陷的HY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钻井岩心高角度裂缝与擦痕面较为发育,且缺乏有效的底板条件,揭示其保存条件较差,并导致其有机质孔虽然数量较多,但孔径较小,以狭窄型孔隙为主,这与位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保存条件较好的JY1井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4 页岩气勘探方向
尽管中国南方下寒武统页岩热演化程度高,因遭受多期次的构造隆升、剥蚀及断裂作用,使得四川盆地以外地区整体保存条件欠佳,但从页岩气储层的角度,仍存在一些相对储集能力较好的页岩类型及地区,如棚内拉张槽型页岩和台地前缘斜坡型页岩,其平均孔隙度均可达到3%以上,且目前已在这2种类型页岩的钻探试采过程中获得高产页岩气流。这2种类型页岩分布区,构造相对稳定,保存条件相对较好,且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有机质孔的发育和页岩气的保存。因此,今后对于下寒武统页岩气的勘探,在四川盆地内部应关注棚内拉张槽型页岩分布区,在纵向上尤其应关注最上部的富有机质页岩段;而在四川盆地外部,需关注热演化程度较低、有机质丰度较高和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台地前缘斜坡型页岩(图11)。在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发育区,要关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Ro<3.5%)、TOC适中(TOC=5%~6%)及断裂不发育的地区。
图11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分布Fig.11 The distribution of play fairway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ower Cambrian shale gas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5 结论
1) 下寒武统主要发育棚内拉张槽型、陆架边缘斜坡型及台地前缘斜坡型3种成因类型的富有机质页岩。棚内拉张槽型富有机质页岩孔隙以粒间孔和粘土矿物层间孔为主,其次为有机质孔;台地前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主要以有机质孔和方解石粒内溶蚀孔为主;而陆架边缘斜坡型富有机质页岩以有机质孔为主,无机矿物质孔不发育。
2) 下寒武统页岩孔隙发育受页岩矿物组成、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及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结合保存条件及探井油气发现等综合分析来看,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在四川盆地内部应关注棚内拉张槽型页岩,尤其是筇竹寺组上部的富有机质页岩段;而在四川盆地外部,要关注热演化程度较低、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台地前缘斜坡型页岩分布区,以及热演化程度和TOC适中(Ro<3.5%,TOC=5%~6%)、保存条件较好的陆架边缘斜坡型页岩发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