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米非司酮预处理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肿瘤直径、手术指标的影响

2020-04-28

大医生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肌瘤预处理出血量

王 璎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 401520)

子宫肌瘤在妇科患者中比较常见, 属于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主要发病人群为30 ~50 岁之间的妇女人群,据有关统计,发病率达到了25%[1]。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不但可以保护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还能够维持患者的生殖器官的完整性,进而使子宫正常功能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常用术式,但是,如果子宫肌瘤的体积较大,就会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也会随之增加,这导致一部分患者只能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手术难度增加的同时,手术安全性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2]。因此,本次研究抽取60 例子宫肌瘤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预处理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月收治的6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60 例患者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27 ~47 岁,平均年龄(36.5±6.3)岁,术前平均肌瘤直径为(5.4±3.3)cm;对照组患者年龄29 ~51 岁,平均年龄(37.3±6.3)岁,术前平均肌瘤直径为(5.5±3.0)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无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症状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术前通过TCT检查,患者存在宫颈病变者;②存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操作步骤: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脐部以及双下腹做3 个小的切口,置入腔镜以及操作器械,确定子宫肌瘤部位、数量、大小。肌瘤表面注射垂体后叶素,以减少出血,用单极电钩划开肌瘤表面暴露肌瘤,之后将肌瘤完整取出。将肌瘤取出腹腔后,创面进行缝合,闭合腹部小切口,手术结束。

观察组手术方式同对照组,术前3 个月开始服用米非司酮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 ,规格:25 mg×1 片),12.5 mg/d,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发生异常,需要即刻停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以及子宫肌瘤平均直径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来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比较情况

2.2 两组患者术前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为(2.9±1.5)cm,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为(5.5±3.0)cm,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属于良性肿瘤,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中一般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子宫肌瘤中常见类型,该种肌瘤主要特点就是凸向子宫腔内生长[4]。子宫黏膜下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对经血的排出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引发子宫收缩,然后使患者出现痛经同时,还可能存在月经量异常增多或者经期紊乱等情况,肌瘤逐渐向子宫腔内生长,有时会出现红色变性,使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据有关统计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不孕不育情况[5]。

临床中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可对子宫肌瘤初期发病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病程时间较长、病情发展较快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6]。微创手术的逐渐流行,临床中通过腹腔镜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7],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中应用腹腔镜剔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创伤,同时术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速度较快,不会对患者子宫造成影响,且手术实施效率相比常规手术方式,手术实施效率较高,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高端的新型手术技术,微创条件下,将子宫肌瘤迅速剔除,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且感染概率低,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8]。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直径小于10 cm 的子宫肌瘤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愈[9]。另有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形成以及扩张和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水平息息相关[10]。米非司酮属于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孕酮受体和孕酮之间相互结合,进而使子宫肌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术前使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可以缩小肌瘤的体积、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而帮助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11]。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分别为:(60.13±13.19)min、(88.05±22.46)mL 、(4.06±0.86)d、0.0%(0/30),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分别为:(98.76±33.81)min、(129.76±28.67)mL、(5.43±0.95)d、13.3%(4/30);观 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为(2.9±1.5)cm,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为(5.5±3.0)cm,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患者,由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通过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术后康复速度较快,预后效果良好,且术中不会出现大出血情况,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通过经过检查测量发现,术前使用米非司酮,肌瘤的体积会大大缩小,进而降低了手术难度,保证手术效果。刘燕美[12]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分别为:(59.12±13.48)min、(87.65±22.13)mL、(4.32±1.01)d、0.0%(0/39),且术前检查预处理后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为(3.1±1.3)cm,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说明本次研究具有有效性。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在术前服用米非司酮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子宫肌瘤体积大大缩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预处理出血量
KR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脱硫剂分散行为的影响
求解奇异线性系统的右预处理MINRES 方法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粉末预处理对钨坩埚应用性能的影响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污泥预处理及其在硅酸盐制品中的运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